有一位作家說:“許久不聯系的人,不用再聯系,各自辛苦,各自生活,也再無交集,該停留在過去的,就讓它停留在過去?!?/p> 是啊,走散的人,就讓其人走茶涼吧。 可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斷聯很久的人,也許在某一天,忽然就再聯系你。用聚餐來重溫舊情。 你以為,那是對方凱旋歸來,或者是舍不得舊情。也就爽快地答應赴約,還在猜想,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可以一起分享。 親戚也好,朋友也好,如酒一樣,存放久了,會清香彌漫。 在此,要給你一個中肯的建議:禍福相依啊,你別急著答應,要先做以下幾件事。 01 打聽對方的近況,人格需要重新定義。
說白了,人與人的關系,總是離不開利益。 因為利益聚攏的人,在利益分配不均,或者利益消失后,就自然走散了。要重新相聚,其實是另一種利益關系,又開始了。 人是會變的,外貌會老一些,情商會高一點,但是人性是不會變的。而人性的根本,就是追逐利益,貪婪。 我的一個初中同學,自從畢業后,就再也沒有見面了。 過了二十多年,他忽然打電話給我。我想,一起吃頓飯,見個面,也是人之常情。 到了現場才發現,他從事過多份工作。在工廠打工,在酒店做服務員,在某企業當司機,現在自己開店。 幾杯酒下肚,他就問:“這酒還行吧。” 作為客人,習慣客隨主便,就帶著討好的意思,說:“很好,味道很純?!?/p> 同學說:“我今天帶了好幾箱這樣的酒。就是想借助這個好機會,給大家一點福利......” 吃了一頓飯,每個人都帶回一件酒。耗費了上千元。 經過打聽才知道,這個同學,長期從事賣酒的工作。也讓很多的熟人,花高價買他的酒。這感情牌,打得嘩嘩響啊。 還好,我們遇到的老同學,只是賣酒。要是對方賣保險,邀約你入股,甚至是欺騙、借錢,那不是讓聚會的人,都到火坑里去?
可以通過同學的同學,同學的親戚,熟人的熟人等,打個電話,聊一聊,就心中有數了。 02 打聽還有哪些人一起聚餐,增加安全感。 有一種滋味,叫“逼上梁山”,或者說“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一旦到了聚會的地方,你要怎么做,就由不得你了。 若是一個老熟人,讓你參加聚會,你到了現場,發現其他的人,都是陌生人,多半會很尷尬,并且你還不得不防備著。 萬一他們是一伙的,合計起來算計你。這是很麻煩的。 就像一個群里,大家都在聊天,互相說某樣東西多好,制造一種產品熱銷的假象。其中,就你一個人是顧客。你上當了,那就行了。 就是不被欺騙,你和人交往的時候,也是很不愉快的。你得低聲下氣地敬酒,還拼命去記住大家的名字。 一些喜歡惡作劇的人,就把你灌醉,或者擺弄一些你沒有看過的套路。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術語叫“內在強化”。 也就是說,一個群體,會強化群體的利益,重復對群外的人的攻擊性行為。你討好群體,會讓他們有變得更強大的體驗。 這樣的群體,在你風光的時候,會靠近你,希望得到什么;你弱小的時候,欺負你,以此突出自己多厲害。 很久不聯系的人,他邀約的飯局,群體不是你可以控制的。因此你一定要打聽清楚,到底有誰去參與,別上演什么“單刀赴會”。 03 準備自己買單,或者帶上禮物,不欠對方人情。
很多老熟人,也沒有特別的目標,就是想和你敘敘舊。這樣看來,你是可以去聚會的。但是他們的目標,可能是“遠在的目標”。或者說,放長線,釣大魚。 從長久看,你應該把關系,做到“一碼歸一碼,不負不欠”。 推辭不掉的聚會,那就做好買單的準備。你盡了地主之誼,對方也就不好意思繼續麻煩你了。就是你搶著買單,沒有成功,還是對方買單,但是你的舉動,就是告訴對方:“不欠你什么。” 準備一份見面的禮物,這也是可以減少人情債的。 不虧欠一個人,你就不會“不好意思”。之后他要你干嘛,你都可以大大方方地拒絕,免除了心理負擔。 04 人際交往中,最好的關系不是很熟悉,而是給自己松弛感。 一個人帶給你的,是壓力,是惶恐不安,是潛在的利益,那就不如舍棄。 很久不聯系的人,其實已經有了很強的陌生感,你要去交往,就得有一段重新認識的過程,而不是依靠舊情。 對于聚餐,你第一時間想到,如何拒絕:找一個借口,說自己很忙,在外地,另外有約。推辭掉了,就是體現了不想見的態度。 第二次他還找你,那么他的目的是很強烈的,你更要注意,把一切都打聽清楚,看如何撇清關系。若對方已經變壞,你嚴詞拒絕好了。對方有事情求你,應該看你是否辦得到,再開口。 太多的感情,相見不如懷念。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