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嗨,我是瑞秋,家有三寶。 今年,是我和隊友獨立在海外帶三娃的第5年。 轉眼間,老大8歲,老二5歲,老三也已經4歲了。 這些年間,我們沒有請保姆,也沒有長輩幫忙,就這樣過著二拖三的生活。 日子是辛苦且忙碌的,我也曾擔心過對三個孩子照顧不周; 后來才慢慢發現,想要把孩子帶好,其實沒這么復雜,孩子真正需要的沒有我們想的這么多。 今天就來聊聊我們這些年踐行的幾個極簡帶娃思路,簡化育兒方式,帶娃也可以成為輕松的事。 一大早起來煮粥再炒兩個菜,是標配;再不濟也得要有饅頭、花卷和包子,最好還要是親手包的。午餐和晚餐,更是不能馬虎,葷素搭配是必須的,各種肉類和海鮮輪番上陣,以確保營養均衡。這一頓操作下來,不停地循環在買菜、洗菜、炒菜和收拾中,基本都耗在廚房里,時間和精力所剩無幾。在我們家,日常三餐準備的時間基本被我壓縮在20分鐘到半小時之內,偶爾特殊節日才會多花時間。畢竟在獨立帶三個孩子的情況下,實在不允許我在廚房里花過多的時間。對于早餐和午餐,三個孩子基本上都是面包、漢堡、三明治或麥片,再加點新鮮蔬菜水果和牛奶奶酪。在我們家,大人吃什么,孩子也就跟著吃什么,不單獨給孩子做飯。1歲以前,三個孩子都是吃超市買的輔食罐頭和水果泥。1歲之后,孩子就跟我們一起吃,做菜口味清淡些,孩子們也可以放心吃。另外,在我們家是絕對不會追著喂飯的,孩子能抓食物的時候就開始自己吃。一家人愉快地坐在餐桌前吃飯多好,各自享受自己碗中的食物,各人對自己盤中的飯菜負責。睡覺也是重頭戲,如果睡不好,第二天的生活狀態會很差。每天晚上7點左右,孩子們就開始洗漱,洗完老二和老三就自己睡了,老大會學習一個小時左右。三個孩子都不需要哄睡和陪睡,到了睡覺的點就各自回房睡覺。在嬰兒房里裝個嬰兒監護攝像頭,寶寶有什么動靜都可以聽得到,有需要隨時過去。半夜過去給寶寶喂奶或者換紙尿褲,雖然會比較麻煩,但這短期的不便換來長期的好睡眠,還是很值得的。有些支持西爾斯親密育兒法的父母可能會對此提出質疑和反對;他們認為應該時刻陪伴孩子,孩子有需要時,就要立即出現在他們身邊。高質量陪伴孩子的時間當然需要,但如果要父母長時間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去陪伴孩子,還要持續性地抱著,附上腰痛和肩頸痛的代價,這不是長久之計。要是我睡眠不足,我必定頭痛心煩,面對可愛的孩子都不覺得可愛了,心情暴躁隨時都想發火。孩子如果跟像定時炸彈一般的父母呆在一起,怎么會有安全感?早點給孩子培養出好的睡眠習慣,對孩子以及對父母來說都是好事。孩子從小就習慣自己睡一張床,睡一個房間,孩子睡得好,大人也睡得好。尤其是像我這種睡眠質量不好的,如果讓孩子睡在一旁,一點聲音就會吵醒我,完全睡不舒坦。再加上,如果跟孩子一起睡,晚上夫妻聊天說話也不方便,影響夫妻關系。晚上8點之后,孩子們都睡了,一整個晚上都是我們的。忙了一整天,累了一整天,誰都需要有這么一段安靜且自由的時光來休息和充電。開啟極簡生活之后,我才知道生活需要極簡,家務事也需要極簡。我們也不用嬰幼兒專用洗衣機,也沒用嬰幼兒專用洗衣液,不需要太復雜。另外一點,我們也不會給孩子買太貴的衣服。一來孩子長得快,再貴的衣服也穿不了太長時間。二來,衣服不貴孩子弄臟了也不心疼,臟了就一股腦丟進洗衣機,好了就放進烘干機。輕松解決洗衣服和晾衣服的問題。省下洗衣服的時間多陪陪孩子不好嗎?孩子可比衣服更加寶貴。此外,我們家的碗也全部交給洗碗機了,孩子的餐具、奶瓶和水杯也不例外。洗碗機自帶高溫清洗和烘干功能,比手洗還干凈,關鍵還省時省力。對于家務事,能不用自己動手的就交給機器。掃地機或拖地機,都是好幫手。玩具一多,家就容易亂,所有的玩具混在一起,散落在各處;孩子收拾不過來,最終這負擔又落在家長肩上。我們家的孩子雖多,但是玩具不多,除了特殊節日,我們基本不給孩子買玩具。控制玩具數量,給現有的玩具做好分類,把一部分不玩的玩具放在儲藏室。我們每個人都是“物品管理者”,擁有的東西越多,花在管理上的時間就越多,家務量越重。如今的孩子說起來很幸福,他們一出生來到這世界上,就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和外婆圍繞著他。被六個深愛自己的人圍繞在中心,孩子可謂是“呼風喚雨”,每個人都是家里的小王子和小公主。對于自身的需要、伴侶的需求以及夫妻關系都放在其后。孩子如果不睡,那就抱著孩子睡,哪怕自己手酸腰疼也在所不惜;甚至為了讓孩子多在自己懷中睡一會兒,長時間憋著尿也不敢去廁所。為了給孩子喂飯,照顧孩子的吃喝,自己都顧不上吃飯。孩子一哭鬧,父母就會放下手頭上的事,滿足孩子的需求。明明已經快累癱,完全不再狀態,卻還要強撐著陪伴孩子。然而,一味地犧牲自己為孩子,這樣的愛其實會讓孩子有點窒息。對父母來說,事無巨細的照顧使得自己身心俱疲,如果得不到孩子或旁人的回應,終究必失望奔潰。如果連自己基本的需求,類似吃好飯、睡好覺、休息好等基本需要都沒有滿足,以此來表達“為母則剛”的偉大母愛,這不得耗盡媽媽的心力嗎?為人父母,得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足夠的精力照顧好孩子。媽媽要是不舒服,那就像定時炸彈,隨時發怒,最后遭殃的是孩子。媽媽要是舒服了,心情狀態舒坦,易包容和接納,才能好好的陪孩子。我和隊友一致認為,撫養孩子應該是父母和孩子同時體驗到快樂和幸福的過程。如果在育兒的路上,只有父母一味的犧牲和一個不停索取的孩子,這對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不健康的狀態。真正的育兒,是父母和孩子都一同享受在其中,一起進步,一起“打怪升級”,一起快樂,一起收獲,一起變得越來越好。我是瑞秋,坐標荷蘭,5口之家 分享與三娃同行的所思所想 婚姻愛情 | 信仰生活 | 自我賦能 獨立帶娃 | 親子成長 | 極簡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