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俗語文化可以說是博大精深,其中有的出自歷史典故,有的出自古詩詞。面對不同場景的時候我們可以應用不同的俗語。當某人因為某一件事吃過不少苦頭,之后再次碰到此類事件的時候,我們就會說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而當某人不懼苦難和挑戰時,我們就會說他是“虎不怕山高,魚不怕水深”。 除了這些俗語之外,還有一些俗語道盡了人性,比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等,今天我們就來帶大家分析一下“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這一俗語。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的出處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這一俗語出自明代鄭之珍的《目蓮救母·劉氏開葷》,講述的是目蓮在地府見到自己的母親被一眾惡鬼折磨,最后向佛祖求救,佛祖被他的孝心所感動,救了他母親的故事。而“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就是目蓮大罵和尚、道士、尼姑的話。 我們現在來看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前一句其實就是向我們表述了老虎是百獸之王,不僅森林中的諸多動物懼怕它,我們人類也是十分畏懼它。但其實人類并不在老虎的食譜之上,只要你不要去觸怒它,它也不會主動攻擊你,甚至有時候還可以近距離和它接觸。所以,這一句是在告訴我們,老虎雖然可怕,但是仍然是可以近距離接觸的。 后一句的意思是人和人之間雖然很熟悉,但是兩人一旦交惡,那么互相造成的傷害將是十分巨大的。所以這一句是在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即使關系再好,也要保持距離。總體來看,“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的重點其實就是在“人熟不堪親”這一句話上,就是在告誡我們人心險惡,不可隨意親近。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的相似俗語 其實能夠體現人心險惡的俗語,除了這句話之外,像“人心隔肚皮,做事兩不知”也在表達這種意思。他們的中心思想都是在說人心的險惡,因為人這一種生物不同于其他動物,其他動物可能只會因為食物、配偶等產生矛盾,但是人與人之間所牽涉的太多,一旦涉及各自利益,那么不管關系是多么的要好,都有翻臉的可能。 此外,“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也是在變相說明這個道理,在紛繁復雜的人類社會中,情感、利益等之間相互交錯,很容易出現利益之間的沖突,那么此時就需要冷靜地來看待問題,不要有傷害別人的想法,同時也要留心不被別人所害。總而言之,這些俗語都是在告誡我們人心的險惡,對待別人不能完全地掏心掏肺,要給自己留一道保險,這樣才有可能減少被傷害的概率。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的例子 上面我們講述了那么多的道理,都在說明人心的險惡,下面我們用例子來證明一下,人心到底有多險惡。這個例子就是戰國時期孫臏和龐涓的故事。孫臏和龐涓在青年時期都曾拜在鬼谷子的門下學習兵法,他倆是十分要好的朋友,經常說著“茍富貴,勿相忘”的話。 當龐涓學有所成到了出師的時候,他告別了師父鬼谷子和孫臏,打算去魏國發展。下山之前,他對孫臏說:“孫臏,等我在魏國安頓好了,就給你寫信,你也馬上過來,我們兄弟二人就能在一起并肩作戰了。”孫臏聽了龐涓的話,大為感動,便答應了他。龐涓下山之后,果然來到了魏國,魏王得知他是鬼谷子的徒弟,便立馬將他拜為上卿。安頓下來之后的龐涓想起來自己給孫臏說的話,但是此刻的他猶豫了。 因為在兵法造詣上,孫臏一直都比自己強,所以他害怕孫臏來到魏國后會分走自己的榮耀,分走魏王對自己的寵信。而如果不讓孫臏來魏國,那么其他國家一定會得到孫臏這個天才,如果孫臏去給其他國家出謀劃策,那么將會給魏國造成很大威脅。所以在他思考了許久之后,只見他眼露寒光,便給孫臏寫下了邀請信。他打算邀請孫臏來魏國后,找機會殺死他。 孫臏收到好兄弟龐涓寫給他的信之后,便打算拜別師父,當他去見師父鬼谷子的時候,鬼谷子給他說:“下山之后,要恪守本心,將所學都用在正道之上。另外,要對龐涓留點心。”孫臏聽了師父的囑咐之后,很納悶師父為啥要叫自己對龐涓留心,龐涓可是自己的好兄弟。于是他便將師父的囑咐拋在腦后,動身前往魏國去了。見到龐涓的孫臏很開心,覺得龐涓沒有騙他,他們兄弟二人可以在魏國施展自己的一番才華了。可是,就在孫臏到達魏國沒幾天后,有一天夜里孫臏的屋子沖進來幾個兵士,將睡夢中的孫臏抓了起來,說他私通齊國。 很快孫臏就被魏王判處了臏刑和黥刑,也就是挖掉膝蓋骨并且在臉上刺字。這些刑罰使得孫臏的肉體和精神都受到了極大的摧殘,然而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私通齊國的罪名竟然是自己的好兄弟龐涓誣陷的。這一刻,他才想起來師父對他的教誨,只不過后悔也無法挽回自己完好的身體了。孫臏和龐涓的故事告訴我們再好的朋友,一旦有了利益沖突,那么他將是傷你最深的人。因為他了解你的短處,知道你的弱點,這會讓你防無可防。 結語:從以上種種,我們就能夠明白,古人對于人性的研究是十分透徹的。知道人性中存在的貪、嗔、癡等雜念,而正是由于這些雜念的存在,才使得人們可以因為利益而出賣自己親近的人。所以,古人才會有很多告誡世人人心險惡的俗語。因此,我們要牢記“人熟不堪親”這句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