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寒證主要癥狀:惡寒喜暖、面色蒼白、肢冷蜷臥、口淡不渴、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潤滑、脈遲或緊等。 - 病因:多因外感寒邪,或過食生冷,或陽氣不足,虛寒內生。 寒證是中醫的一種證候類型。
成因
- 主要是因為人體感受寒邪,或者機體自身陽氣不足而導致。比如,人在淋雨、受凍后,寒邪侵襲人體,就可能引發寒證;或者久病體虛,陽氣耗損,也會內生寒證。
臨床表現
- 惡寒怕冷:患者往往感覺寒冷,比常人更難以忍受低溫環境。 - 面色蒼白:寒凝則氣血運行不暢,面部肌膚得不到充足的氣血濡養,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 肢體冷痛:寒邪凝滯關節、肌肉,氣血不通,就會產生疼痛,而且疼痛部位遇冷會加重。 - 口淡不渴:體內無熱象,津液未被灼傷,所以不會感覺口渴,并且口中味覺較淡。 - 小便清長,大便稀溏:寒邪影響人體的水液代謝和腸胃功能,使得小便清長,大便也因寒而溏瀉。 - 舌淡苔白,脈遲或緊:舌淡苔白是寒象的典型舌象;脈遲主要是因為寒邪凝滯氣血運行緩慢,緊脈也和寒邪收引的特性有關。 二,中醫治療寒證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中藥治療
- 溫里散寒: - 附子理中丸:主要成分有附子、人參、干姜、甘草、白術。附子大熱,能溫補腎陽,干姜溫中散寒,人參、白術健脾益氣,甘草調和諸藥。常用于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痛、嘔吐、泄瀉等癥狀,劑量一般是根據病情和藥品說明書服用,丸劑通常一次1丸,一日2 - 3次。 - 小建中湯:由桂枝、芍藥、生姜、大棗、炙甘草、飴糖組成。桂枝、生姜溫陽散寒,芍藥緩急止痛,大棗、炙甘草、飴糖補中益氣,調和脾胃。用于中焦虛寒,肝脾不和證,癥見腹中拘急疼痛、喜溫喜按等。其用法是水煎服,飴糖烊化,每日一劑,分三次服用。 附子理中丸方劑劑量功效方解用法附子理中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方劑組成與劑量
- 附子(制)100g、黨參200g、白術150g、干姜100g、甘草100g。(以上是傳統炮制的大致比例,制成丸劑后,常見的大蜜丸每丸重9g左右)
功效
- 溫中健脾。主要用于脾胃虛寒較嚴重的情況,像脘腹冷痛(胃脘和腹部冷痛,疼痛遇冷加重、得溫則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等癥狀。
方解
- 附子(制):為君藥,其性大熱,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的作用。能夠溫補腎陽,驅散寒邪,振奮全身陽氣,尤其對于寒邪深入臟腑的情況效果顯著。 - 干姜:為臣藥,味辛、熱,溫中散寒。與附子相須為用,增強溫里散寒之力,重點作用于脾胃,緩解脾胃的寒凝之象。 - 黨參:也是臣藥,味甘,平,有補中益氣的作用。可以健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并且有助于正氣的恢復,與附子、干姜配合,使脾胃在溫陽的同時得到氣血的滋養。 - 白術:作為佐藥,苦、甘,溫,能健脾燥濕。幫助脾胃運化水濕,鞏固脾胃的運化功能,與黨參一起增強脾胃功能。 - 甘草:為使藥,味甘,平,能調和諸藥,并且有補脾和胃的作用,使整個方劑更加平和協調。
用法
- 一般制成丸劑服用。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 - 3次;小蜜丸一次9g,一日2 - 3次;濃縮丸一次8 - 12丸,一日3次。可以用溫開水送服。不過,因為附子有毒,所以此藥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且不宜過量久服。 小建中湯方劑劑量功效方解用法小建中湯出自《傷寒論》。
方劑組成與劑量
- 桂枝(去皮,9克)、芍藥(18克)、生姜(9克)、大棗(擘,12枚)、炙甘草(6克)、飴糖(30克)。
功效
- 溫中補虛,和里緩急。主要用于中焦虛寒、肝脾不和證,常見癥狀為腹中拘急疼痛(腹部痙攣樣疼痛)、喜溫喜按、神疲乏力、虛怯少氣,或心中悸動、虛煩不寧、面色無華,兼見手足煩熱、咽干口燥等。
方解
- 飴糖:為君藥,甘溫質潤,能溫中補虛,緩急止痛,滋養脾胃。它是本方的核心藥物,針對中焦虛寒的病機,起到溫養脾胃的關鍵作用。 - 桂枝:為臣藥,辛溫,能溫陽氣,通經絡,與飴糖相伍,增強溫補中焦陽氣的作用,同時還能解表散寒,使陽氣通達四肢。 - 芍藥:也是臣藥,其酸甘,能養血調經,斂陰止汗,和桂枝配伍,一散一收,調和營衛,并且能緩解腹部拘急疼痛,起到緩急止痛的作用。 - 生姜、大棗、炙甘草:為佐使藥。生姜溫胃散寒,大棗補脾益氣,二者與飴糖合用,能增強補脾益胃的作用;炙甘草既能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又能協助桂枝、芍藥調和營衛。
用法
-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飴糖,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即先將桂枝、芍藥、生姜、大棗、炙甘草用水煎煮,然后加入飴糖,使其溶解,趁熱服用,每日三次,每次一升。在使用時,嘔吐或中滿(胃脘脹滿)者不宜使用,因為飴糖味甘,易助濕生滿。 針灸治療
- 常選用具有溫陽作用的穴位。例如關元穴,它是小腸募穴,位于下腹部,艾灸關元可以補腎培元、溫陽散寒,一般每次艾灸15 - 20分鐘;還有足三里穴,是胃經合穴,艾灸此穴可以調節胃腸功能、溫煦脾胃,能改善寒證引起的脾胃不適,每次艾灸時間也在15 - 20分鐘左右。
食療
- 可以適當食用一些溫熱性的食物來輔助治療。如生姜,它有溫中散寒的作用,平時可以用生姜煮水飲用;還有羊肉,性溫熱,能補腎壯陽、溫中暖胃,適合陽虛有寒的人群,可以做成羊肉湯來食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