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牛市的定義很簡單: 幾大核心指數的漲幅超過100%; 大部分有業績的成長股漲幅在300%-500%; 少部分超級成長股漲幅在1000%以上。 這輪牛市才剛剛開始,全面拋棄熊市思維,快速切換到牛市思維,是這輪牛市的勝負手。 展望11月和明年的行情,我簡單聊幾個關鍵認知,認知到位了,收益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1、市場的分歧。 分歧在于不確定性,比如三季報業績、11月的美國大選以及村里的財政力度和方向。 11月是一個很關鍵的轉折點,三季報利空出盡,美國大選塵埃落地,財政超預期發力,那么這里會啟動第二波大行情。 2、這是一輪人造牛。 A股素來是政策市。 不要質疑政策轉向的決心和意志,政策效果不好,后面可以層層加碼,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才是政策意志。 這輪人造牛是有訴求的,希望通過向資本市場注入流動性,啟動一波中長期牛市,提升居民的財產性收入,解決經濟的通縮問題。 因此這輪牛市行情級別不會太小,至少有1年的大行情。 3、這是一輪科技(新質生產力)牛。 傳統的地產基建老路走不通了,投資回報率太低了,人口老齡化擺在面前,老基建掛鉤的一些資產只有均值修復行情,未來唯有新基建才能有大級別行情。 2014-2015年是TMT大牛市,五千點不是夢。 2017年是銀保地的大藍籌牛市,一年翻倍不算事。 2019-2020年是消費醫藥大牛市,估值破百很輕松。 2021年-2022年是新能源大牛市,牛股成群so easy。 按照三駕馬車理論: 4、這是一輪ETF牛市。 這一輪牛市有一個最顯著的特征就是ETF成為持續的增量資金。 這意味著ETF權重股的走勢會遠好于非權重股,因為有流動性溢價。 因此選股上首選雙創和A500掛鉤的權重股,最好是回購增持+業績高景氣或邊際改善。 5、注意節奏和結構。 短期節奏:進入四季度,市場會進入估值切換行情。 三季報有業績,明年業績展望也很不錯的板塊,估值會開始切換到明年;比如目前看來業績不錯的新能源車、半導體和AI算力等。 三季報業績暴雷的,利空出盡的,也會走利空出盡的均值回歸行情。 尤其是四季度開始新一輪經濟刺激,三季報應該是業績最差的時刻,不少板塊可能會有一波均值回歸行情,比如一些順周期的內需方向。 中期節奏:上半場看科技,下半場做順周期。 前面復盤1999年519行情,我也總結了兩個很重要的結論: 在經濟數據復蘇的早期,科技股是主線,有很強的超額收益,同時要盯緊美股AI科技的走勢。 在經濟數據復蘇后,順周期的品種會跑贏科技股,更容易有超額收益。 這輪牛市,上半場先在科技股里狂歡,下半年經濟復蘇了,再集中火力搞順周期,這才是正確的節奏。 長期節奏:科技與重組是每輪牛市的主線,尤其是科技股。 從耐心資本切換到大膽資本,最有利于提振市場的風險偏好,科技股的估值進一步溢價。 這輪牛市是科技牛,是新質生產力牛,科技的主旋律會貫穿整輪牛市行情。 牛市環境中,市場開始拋棄分紅等低風險股票,逐漸買入商業模式好、業績穩定增長的低估值標的。 隨著經濟復蘇的確定性增強,市場風險偏好修復,信心逐漸恢復,市場擁抱青睞高成長的賽道股和新估值方式的黃金賽道。 最后的最后,市場徹底瘋狂,業績穩定成長已經滿足不了他們,他們只會追漲各種新興的主題概念題材,賽道越性感,估值越高,徹底拋棄了傳統、保守的價值股。 牛市環境下: 市場情緒:悲觀情緒邊際改善-開始有信心了-信心不斷加強,市場風險偏好明顯提高-市場徹底瘋狂。 估值邏輯:放棄高分紅股票-商業模式好、業績穩定增長的白馬股-青睞高成長和新興產業-主題炒作和拋棄估值。 搞清楚市場的周期規律,知道當下身處哪個周期位置,更容易收獲超額收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