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臺(tāi)州市位于東海之濱,括蒼山綿亙于此,浙江第三大河椒江、靈江在此入海,由南向北分布了三門灣、臺州灣、隘頑灣、樂清灣、漩門灣,海灣數量比溫州、寧波還要多。 最奇特的是在轄區南端的玉環島近乎與溫嶺連成一片,直接遮住溫州樂清市一大半東出海洋的通道,樂清北部地區出海要么不走溫嶺市、玉環市的話就只能繞一大圈走溫州灣,進而駛向其他沿海港口。 臺州市別稱海州,下轄3個區、3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陸域總面積9411平方公里,領海和內水面積約6910平方公里,境內島嶼主要有東磯列島、臺州列島。地勢西高東低,依山傍海,河流眾多云霧繚繞,多為中低山丘陵地貌。與寧波市、紹興市、金華市、麗水市、溫州市交界。 臺州古為甌越地,以境內有天臺山而得名。漢武帝在平定東越王叛亂后,將原住民遷往江淮地帶,轄地劃屬會稽郡鄞縣,東漢時陸續建章安縣、永寧縣和松陽縣,東吳時建制逐漸完善,到了唐朝時始置臺州。明清時期為臺州府,而玉環一帶的建制到了雍正年間才得以設廳,后改為縣。 臺州是“濟公活佛”的故鄉,也是佛教天臺宗和道教南宗的發祥地。大家熟知的濟公是懲惡揚善、喜好打抱不平的高僧,其實濟公的學識也十分的博大精深,它精通中醫醫術免費為窮人治病,而且還留下了許多詩作,這和臺州文武兼具的歷史文化熏陶有關,曾出過不少科舉狀元。 又因為地處東南沿海富庶之地,時常有倭寇犯邊擾民,迫使當地民眾自發習武民風強悍、屢出武狀元,明初湯和命人在此修筑桃渚城,后來戚家軍在臺州、仙居、桃渚等處大勝倭寇,九戰皆捷。 1955年我軍首次采用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戰術,一舉攻克一江山島,嚇得國民黨軍隊撤出大陳等島嶼,浙江沿海的匪患全境肅清。 椒江區臺州市府駐地,下轄9個街道、1個海島鎮(大陳鎮)、1個農場、1個新城,總面積343.5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60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2.7公里,常住人口88萬,2022年GDP總量769.82億元。位于臺州市中心、東臨東海,地勢西高東低,大部分為濱海平原地貌,是椒江的入海口。與臨海市、黃巖區、路橋區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杭臺高鐵)公路(甬莞高速、臺金高速、228國道) 椒江區因椒江得名,是我國古代沿海重要的港埠,明初始稱海門衛,后來清朝推行海禁政策、沿海居民內遷后迅速衰落改稱鄉莊,到光緒年間重新發展為商埠。建國后劃屬黃巖縣,1981年為縣級市,1994年成為臺州市駐地改為椒江區。 主要景點:一江山島、椒江戚繼光祠、海門老街、大陳島 特產和民俗:送大暑船 黃巖區下轄8個街道、5個鎮、6個鄉,總面積9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余萬,2023年GDP總量637.7億元。黃巖區是中國模具之鄉、東魁楊梅之鄉,位于臺州市南部,地勢西高東低,多為山地丘陵地貌,括蒼山支脈、雁蕩山支脈綿亙西境,永寧江發源于此,西部山區森林覆蓋率達到70%。與仙居縣、臨海市、椒江區、路橋區、溫嶺市、樂清市(溫州市)、永嘉縣(溫州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甬臺溫鐵路、金臺鐵路)公路(沈海高速、104國道) 黃巖原為永寧縣,傳說因道教仙人王方平在黃巖山羽化而登仙,武則天以此為祥瑞改為黃巖縣,歷代屬臺州管轄。1989年成為縣級市,1994年改為黃巖區。 主要景點:九峰公園、柔川景區、劃巖山風景區、瑞隆感應塔、沙埠窯遺址、黃巖孔廟 特產和民俗:黃巖蜜桔、水浸糕、青團、烏飯麻糍、席餅、黃巖東魁楊梅 路橋區下轄6個街道、4個鎮,總面積27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3.8萬,2022年GDP總量757億元。路橋區是柑橘、枇杷之鄉,位于臺州市南部、浙江省沿海中部,地勢西高東低,是溫黃平原的中心部分,屬金清水系,土壤肥沃,海水、淡水養殖潛力大。與椒江區、黃巖區、溫嶺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甬臺溫鐵路、杭臺高鐵)公路(甬莞高速、104、228國道)機場(臺州路橋機場4C級) 路橋原屬黃巖區,1994年黃巖縣級市撤銷后拆分為黃巖區、路橋區。 主要景點:黃礁島、文昌閣、臺州花木城、中央山公園、新橋愛吾廬 特產和民俗:柑橘、枇杷 臨海市臺州代管縣級市,下轄5個街道、14個鎮,總面積3841平方公里(東磯列島海域面積15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0.9萬,2023年GDP總量891.88億元。臨海市是第一座中國宜居城市,位于臺州中部、東海西岸,三面環山、一面靠海,屬靈江水系,水力、風力資源豐富,灘涂面積較多。與天臺縣、三門縣、椒江區、黃巖區、仙居縣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甬臺溫鐵路、杭臺高鐵、金臺鐵路)公路(沈海高速、甬莞高速、臺金高速、蘇臺高速、104/228/351國道) 臨海原屬章安,東吳時期始置縣制屬會稽郡,唐朝時為臺州治所,清康熙年間為寧紹臺道治所。1961年雙港區劃仙居縣,1962年分置三門縣,1980年前所公社劃歸椒江,1982年沿海公社劃歸椒江,1986年成為縣級市。 主要景點:東湖、括蒼山、巾山、桃渚抗倭古城、紫陽古街、臺州府文廟、江南大峽谷、延恩寺、唐朝龍興古寺、駱賓王祠、鄭廣文祠 特產和民俗:臨海楊梅、臨海蟠毫茶、大石葡萄、臨海西蘭花 溫嶺市臺州代管縣級市,下轄5個街道、11個鎮,陸地面積92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07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4.1萬,2022年GDP總量1306.76億元。溫嶺市位于臺州南部,三面臨海,處于北雁蕩山與括蒼山交界處,為金清水系,境內有170多個大小島嶼,海岸線長317公里,橫跨積谷洋、隘頑灣、樂清灣,海洋資源豐富,碼頭眾多。與黃巖區、路橋區、玉環市、樂清市(溫州市)椒江。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甬臺溫鐵路、杭臺高鐵)公路(沈海高速、甬莞高速、104/228國道) 溫嶺為東甌國古都所在地,隨著東甌被滅原居民被遷往內陸,長期處于人煙稀少狀態,直至明成化年間才得以置太平縣,民國初期因與四川、山西、安徽等地縣制重名改為溫嶠,取溫嶠嶺之意,1994年成為縣級市。 主要景點:方山—長嶼硐天景區、石塘鎮、塢根鎮 特產和民俗:山粉糊、溫嶺嵌糕、麥餅、泡蝦、綠豆面、米壘、豆腐生、紅燒水潺、鼓舞、王氏大花燈、邱家岸鑼鼓、石塘小人節、溫嶺高橙 玉環市臺州代管縣級市,下轄3個街道、6個鎮、2個鄉、1個開發區,陸地面積37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90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3萬,2022年GDP總量731.6億元。三面臨海呈半島狀,地跨樂清灣、披山洋,海洋漁業資源豐富,位于臺州市最南端,與溫州市隔海相望,和溫嶺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公路(甬莞高速、228國道) 玉環別稱榴嶼,漢武帝時因受閩越國圍攻內遷,境內幾乎無人居住,唐朝時為樂成縣玉瑠鎮,五代十國時因避吳越王諱改名玉環,南宋時置樂清縣玉環鄉,清初推行海禁,境內再次荒廢,到了雍正年間時任浙江巡撫的李衛奏請復設玉環,升格為廳。民國時期改為玉環縣,2017年成為縣級市。 主要景點:大鹿島、漩門灣觀光農業園、漩門灣濕地公園、三合潭文化遺址、石峰山、大雷山、東沙漁村 特產和民俗:玉環文旦、玉環長柿、玉環米面、魚皮餛飩、玉環敲魚面、番粉圓、坎門花龍 天臺縣下轄3個街道、7個鎮、5個鄉,總面積1431.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9萬,2022年GDP總量351.08億元。天臺縣是佛教天臺宗發祥地、道教南宗創立地、是“中國茶葉海上之路”的源頭,是我國最早產茶地之一。位于臺州市北部,四面高山環繞,中間是河谷平原,分屬椒江、曹娥江、白溪等水系。屬四市交匯地帶,與三門縣、臨海市、仙居縣、磐安縣(金華市)、新昌縣(紹興市)、寧海縣(寧波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杭臺高鐵)公路(蘇臺高速、常臺高速、104國道) 原屬章安縣,魏晉南北朝時拆分出獨立縣制,五代十國時改唐興為天臺,因天臺山得名。 主要景點:天臺山、國清寺(濟公出家之地)、濟公故居、桐柏宮、萬年寺、方廣寺、智者塔院、華頂講寺、護國寺、紫凝山 特產和民俗:天臺山云霧茶、天臺烏藥、餃餅筒、濟公醉雞、天臺青餃、隋梅、筍茄 仙居縣下轄3個街道、7個鎮、10個鄉,總面積2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3萬,2022年GDP總量300.12億元。仙居縣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滄海桑田”、“逢人說項”等成語典故的發生地。位于臺州市西南部、括蒼山北麓,為低山河谷丘陵地貌,靈江水系貫穿全境。屬四市交匯地帶,與天臺縣、臨海市、黃巖區、永嘉縣(溫州市)、縉云縣(麗水市)、磐安縣(金華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金臺鐵路、臺州市郊鐵路)公路(臺金高速、諸永高速、351國道) 仙居縣,字如其名,東漢時得道高僧曾建造“石頭禪院”,比國清寺建寺早400多年,東晉時為樂安縣,北宋時據說神醫王溫救治百姓得道升仙,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衛,而多神仙之宅”,改名仙居縣。 主要景點:神仙居、景星巖、永安溪漂流、石龍霖雨等 特產和民俗:仙居黃花菜、仙居蜜梨、仙居楊梅、仙居碧綠 三門縣下轄3個街道、6個鎮、1個鄉,陸地面積10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7萬,2022年GDP總量332.63億元。三門縣是中國青蟹之鄉,是浙江省海水養殖第一大縣。位于臺州東北部、三門灣西岸,海域500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167公里,有大小島礁140多個,港灣、水道眾多,潮汐能豐富。與臨海市、天臺縣、寧化縣(寧波市)交界,和寧波象山縣隔海相望。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甬臺溫鐵路)公路(沈海高速、常臺高速、甬莞高速、228國道) 三門地跨三個港灣水道,古屬臨海、寧海兩縣,民國時期設南田縣(以主島南田島命名),1940年置三門縣。1983年寧海縣沙柳公社劃歸三門縣。 主要景點:蛇蟠島、多寶講寺、湫水山脈、隱龍山、滿山島、五子島 特產和民俗:“討小海”、三鳳臍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