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曾輾轉許多地方治療,吃盡中藥30多付,療效不顯,觀其方藥,大多是補腎壯腰之類。現診:已臥床靜躺30日,仍右下肢疼,起身行走困難,舌談紅,苔薄白,脈細。給予方藥 黃芪50克、當歸2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獨活10克、地龍10克、秦艽10克、沒藥10克、雞血藤20克、五靈脂10克、牛膝10克、桂枝10克 服藥三劑,疼痛大減。繼服15劑,可下地干活,病愈。 按:此方乃王清任的“身痛逐瘀湯”化裁。 附方: 凡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總名曰痹癥。明知受風寒,用溫熱發散藥不愈;明知有濕熱,用利濕降火藥無功。久而肌肉消瘦,議論陰虧,隨用滋陰藥,又不放。至此便云病在皮脈,易于為功;病在筋骨,實難見效。因不思風寒濕熱入皮膚,何處作痛。入于氣管,痛必流走;入于血管,痛不移處。如論虛弱,是因病而致虛,非因虛而致病。總滋陰,外受之邪,歸于何處?總逐風寒、去濕熱,已凝之血。更不能活。如水遇風寒,凝結成冰,冰成風寒已散。明此義,治痹癥何難?古方頗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身痛逐瘀湯: 松原地處祖國東北,屬平原地帶,冬季寒冷而干燥,多大風,患腰腿疼者甚多,我在臨床實踐中得效驗方一首,拿出來解天下蒼生所苦。方用羌活25g 牛膝10g 桂枝15g 獨活15g 沒藥15g 熟地15g 生地50g 地龍15g 桃仁15g 甘草10g 當歸20g 紅花10g 水煎服。月經過多、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者慎用。 老中醫留下的專治風寒腰腿疼有效絕方南星一錢 天麻一錢 川芎一錢 白附子一錢 防風一錢 當歸一錢 白芷一錢 廣木香一錢 共為細面,成人每次服三錢,酒為引,送下出汗。 神經性頭痛效方2首 1.白芍20g 防風6g 白芷6g 蔓荊子10g 蒼耳子6g 當歸15g 川芎6g 元胡10g 甘草6g 水煎服,日1劑。 2.全蝎10g 天麻20g 鉤藤30g 胎盤粉10g 用法:共為細面,每服5g,日2次早晚口服。 脾不好調肝,肝不好調腎,腎不好調肺,3個中成藥,疏肝健脾補腎,讓你肝氣通、腎精足、氣血旺!家傳秘方--治療頸肩腰腿疼養筋伸筋秘方透骨草10克;巴戟天9克;雞血藤30克;川穹15克;秦艽15克;狗脊15克;熟地15克;骨碎補15克;土元10克;獨活15克;羌活15克;木瓜10克;有濕氣重者加茯苓15克、陳皮10克;氣血虧者加黃芪15克、當歸6克;水煎口服每天兩次;輕者7至10付,重者10至20付;在服藥期間有的患處比以前加重疼痛,這是舒筋活絡的效果,幾天以后就會過去;筋舒病輕松。”中醫上調理,講究五行之間相生相克,例如說肝不好調腎,腎不好調肺,肺不好調脾,脾不好調肝。 如果你經常覺得頭暈眼花、心悸心慌的話,那就可以先調肝;若是肝陰虛而出現頭暈頭痛的話,那就可以先調腎;若是小便少、顏色黃的話,那就可以先調肺;如果有氣短咳嗽、呼吸不暢等肺部問題的話,那就可以先調脾。 總之,當原有思路行不通的時,那就可以試試中醫五行學說中,傳達給我們的調理機制。如果受益,記得點贊、轉發,給你身邊的人! 脾不好調肝 中醫上認為,肝木克脾土。所以當肝郁氣滯、氣機不暢的時候,就容易壓制脾胃之氣,升清降濁失序,導致脾胃虛弱,不能正常運化食物,進而出現腹脹腹痛、惡心嘔吐、胃口差等不適。 所以這種情況引起的脾胃不適,需要先調肝,肝氣舒暢了,脾胃才能正常運化。疏肝、理氣、健脾,可以參考一個“逍遙丸”。 肝不好調腎 中醫上認為,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同源,所以肝腎也是一體的。肝血依賴于腎精的滋養生化,而腎精也需要肝陰的濡養。 肝陰不足,就會連帶出現腎陰虧虛,外在上通常表現為腰膝酸軟、盜汗乏力、兩肋脹痛、眼睛干澀、頭暈失眠等問題。 所以說肝不好的,要先調腎,補養腎精,可以參考一個“杞菊地黃丸”。 腎不好調肺 肺為腎之母。肺主同調水道,腎臟水液的代謝,離不開肺的宣發和肅降功能。腎陰為一身陰液的根本,又依賴于肺陰的充養。 當腎陰虧虛無法向上滋養肺部時,肺陰也會受損,從而出現尿頻尿急、小便發黃量少、咳嗽少痰但又黏稠等不適,這種情況,需要滋陰清肺,可以參考一個“百合固金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