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的地方,即是開始。” --海靈格 《愛的序位》 愛是水 而序位是容器 序位召喚而愛跟隨 序位與愛如影隨形 如同不同的聲部透過歌曲調合一般 透過序位我們找到愛的和諧 即使不同聲部各自傳達重要的涵義 如未經調和 則仍會刺痛耳朵 所以當愛不在序位中 我們的心靈將無法得到平靜 有些人將序位當做是一種參考 他可以選擇改變或背離 序位優先我們存在 它的運作無需我們了解 我們只需要去發現,而非創造序位的存在 我們透過它的影響 而發現序位存在的過程 就如同我們發現心靈和生命意義的過程 01 — 愛在序位中 愛存在于序位中。 父母先于我們,所以我們要尊重他們,認同他們在很多方面,比我們知曉的更多,尊重他們的生活,信任他們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不是越俎代庖,認為長大的我們已經優于父母,我們可以凌駕于他們之上,承擔他們的命運。 在家里排行老幾,就去接受自己的秩序。老大,就去做老大該做的事,老二,就去做老二該做的事,不要越過老大去承擔家族命運。 秩序一直存在,我們只需去發現并尊重秩序,不能去創造它。 通過秩序,愛才能和諧。越過秩序,愛會陷入混亂。 在家庭內出現的不和諧,往往是因為后人違反了原始的秩序,做了本該屬于前人份內的事情。 比如,孩子試圖承擔父母的責任。當孩子這樣做的時候,父母會失去父母的權威,孩子也會失去和父母的正常連接,當他需要支持的時候,他將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力量。 兄弟姐妹關系中,如果老二承擔了老大的責任,老大會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模糊自己的價值,或心生不滿。老二即便承擔了不屬于自己的責任,也會受到抱怨和指責。 親密關系中,夫妻關系應優于和父母、孩子的關系。如果父母關系優于夫妻關系,夫妻將很難構筑起高度信任的親密關系,無法建立好自己的小家,成為真正的一家人。 如果親子關系優于夫妻關系,孩子也會無形中承擔很多壓力,總會在自己身上找過失,把父母的問題歸咎于自己的問題,夫妻關系也會受到影響。 你無法靠說服力或努力,或是用愛去駕馭秩序。 秩序是早已排定了的,我們無法靠說服力或努力,或是用愛來駕馭它,愛只可以在秩序范圍內成長。 02 — 愛在邊界里 愛存在于邊界里。 關系中的邊界感非常重要。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很多家的經難念,都是因為缺失了邊界感。 強勢的一方總想侵占弱勢一方的空間。想要通過規訓對方讓對方活成自己的樣子。 生活中難搞的婆媳關系、夫妻關系、親子關系無一例外。 強勢一方總覺得自己掌握更多的認知、經驗、資源,可以為對方提供更好的建議,他們強勢地要對方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做事,只要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就爆發矛盾。 這種互相介入彼此生活和命運的做法,最終要關系走向詭異的糾纏。 弱勢一方會在另一段家庭關系里找到自己的強勢,然后用同樣的方法去對待家庭中的另一個人。 一個在夫妻關系中處于弱勢的人,時常被配偶挑剔,在和父母的關系中,就可能會扮演自己配偶的角色,挑剔父母的行為。 一個人身上被壓制的那部分能量最終總會在另一種場合,以另一種方式,在另一個人身上爆發出來。 如果可以撤回這部分能量,不再糾纏,而是允許,允許關系中的一方做自己,保持邊界感,保持對彼此的尊重,關系會自然走向和諧。 保持邊界感,保持松弛、允許,讓生命能量自然流動,是經營關系的基礎。 03 — 愛在自己內 愛存在于自己之內。 真正的愛不在別處,在自己之內。 不必期待從任何人身上獲得愛,那些都是你的投射。 要獲得真正的愛,你最先要關注的自己,你是否足夠愛自己,是否足夠關注自己的感受。 當你在內在找到本源之愛,不再渴求從任何人身上找到愛,就會帶著喜悅進入任何關系,不期待對方身上有你要的任何東西,你知道所有的東西你都擁有。 凡是你給出的東西,都是你有的,你不期待對方的回饋,不期待對方是某個特定的樣子,以某種特定的方式做事。 他被你深深地允許,在這樣深深的允許中,可以感受到圓滿的愛。 愛人先愛己。當你不再抗拒自己身上的任何東西,你也不會抗拒對方身上的任何特質。當你的內心歸于平靜,你在任何關系中都不再有戰爭。 你就可以安然地享受任何一段關系帶給你的滋養,而非戰爭帶給你的創傷。 你可以喜悅地欣賞自己,也欣賞對方,真真地看見自己,看見對方。 不需要抓取對方的注意,期待對方的愛,只需成為自己。做自己會發光,發光的你自然會被人看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