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寶庫中,成語是連接古今的橋梁,它們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故事,還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今天我們要探究的成語是——嫠不恤緯,這個成語背后有著怎樣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呢? ?? 成語里的小秘密,等你來發現! 一、“嫠不恤緯”成語讀音 “嫠不恤緯”的正確讀音是【lí bù xù wěi】,注意“嫠【lí】”不要讀錯。 二、“嫠不恤緯”成語來源 “嫠不恤緯”這個成語出自 《左傳·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為將及焉。 這幾句話意思是說:一個寡婦不擔心自己織布的緯線少,卻擔心國家(宗周)的滅亡,因為這關系到她自己的命運。這句話用來比喻那些憂國忘家的人,即使身處低微,也不忘國家大事。 三、“嫠不恤緯”成語含義 嫠:指寡婦。 恤:關心,憂慮。 緯:指織物的緯線,比喻小事。 嫠不恤緯:指寡婦不憂慮自己織物的緯線少,而關心國家大事。后用來形容人不計較個人小事,而關心國家大事。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那些具有大局觀,能夠超越個人利益,關注國家和民族命運的人。 在當今社會,“嫠不恤緯”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超越個人利益,關注社會和國家發展的大局觀。它鼓勵我們在面對個人得失時,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關注更廣泛的社會問題。 eg:他在工作中總是嫠不恤緯,不計較個人得失,只為了團隊的共同目標。 四、“嫠不恤緯”的成語故事 王子朝打瑕地和杏地,倆地兒的兵都散了。鄭伯去晉國,子大叔跟著,見了范獻子。范獻子問:“王室這事兒咋整?”子大叔回話:“我自家的事兒都顧不上,哪兒還敢摻和王室的事兒?俗話說,寡婦不操心自個兒織布的緯線,倒擔心周朝要完,因為這關系到她自己?,F在王室亂得很,我們小國都怕了。可這是大國該操心的事兒,我們哪兒知道?您還是早點兒想轍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