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Tech星球 文 | 翟元元 “限集令”實施4年后,一場由視頻網站發(fā)起的平臺限集正在悄然上演。 據杭州日報報道,有消息稱,自明年1月1日起,國內某視頻網站超過16集的劇集項目將不再獲得制作支持,相關負責人表示,“短視頻和短劇已成為流量之王,長視頻站在背水一戰(zhàn)的十字路口。” 按照傳聞,16集以上劇集,主要針對自制劇和定制劇,版權劇則不受限制。而超過16集劇集,面臨集數被砍,項目不被過會的風險。 雖然某平臺并未承認以上傳聞的真實性,并且認為“限長16集”屬于一刀切。但不少業(yè)內人士向Tech星球表示,的確收到了平臺相關的消息。 從今年幾部爆款短劇集的播出效果來看,視頻平臺們完全有動力將更多資源傾斜給集數更少的短劇集。第三方數據云合數據評級S+項目中,今年30集以下的劇集占比約20%,包括優(yōu)酷的《新生》《邊水往事》,騰訊視頻的《獵冰》《春色寄情人》以及愛奇藝的《狗剩快跑》。 無論最后平臺將電視劇的標準集數限定在具體多少集,40集被壓縮到幾集,一個無法扭轉的趨勢是,影視寒冬大背景下,長劇還在以不可逆的速度加速沒落,對中腰部影視公司的影響首當其沖。 長劇寒冬 今年有不少電視劇成為爆款,從年初的《繁華》熱播,到《慶余年第二季》《墨雨云間》《玫瑰的故事》相繼爆火出圈,熱鬧的影視劇集讓整個市場看起來有所回暖。 然而到了年底,影視劇看似繁榮的表象便被一則傳聞戳破:某視頻平臺將對長劇進行限集。 限制電視劇的劇集長度此前已頒布過限集令。觀眾對注水劇詬病已久,2020年,為了減少注水劇泛濫,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fā)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chuàng)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倡電視劇不超40集。至此,電視劇進入上限40集時代。動輒76集的《甄嬛傳》,87集的《如懿傳》徹底成為歷史。 此次視頻平臺對長劇再次限集的傳聞,盡管并未得到平臺的公開承認,但一位從事影視行業(yè)十幾年的資深業(yè)內人士向Tech星球表示,的確收到了明確的信號,以后劇集原則上縮短到16集。在他看來,站在觀眾和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看,限集是個好事,也符合當下觀眾的觀看習慣,短篇幅的故事也更容易在結構上玩出新花樣。目前市場上短劇普遍的精品率比長劇高一些。 但問題是,有要求無配套。在業(yè)內人士看來,行業(yè)一直以來形成的生產體系、銷售體系都是為長劇準備的。看起來,短劇單集預算可以最高達到700-800萬元,長劇一般平攤到每集費用400-500萬元,費用相差不大。但長短劇制作并不是成比例縮放的,做短劇對影視制片公司而言,利潤率其實是降低了。 一個短劇的開發(fā)周期并不會只有長劇的二分之一。該業(yè)內人士表示,一個劇可能花最長時間打磨的應該是它的大綱,分集,前幾集劇本,這些環(huán)節(jié)確定以后,后續(xù)推進通常比較快。短劇制作周期其實比長劇并沒有短很多。一個16集短劇和一個40集長劇相比,它的大綱打磨時間并不會縮短很多。拍攝周期可能也就短一兩個月。長劇一般開發(fā)周期2年半,短劇可能也要2年左右時間。所以,開發(fā)短劇對影視公司來說,其實是進一步降低了利潤。 現(xiàn)在長視頻賽道一個普遍的共識是,如何應對小程序短劇沖擊,一起抱團自救。將長劇一刀切成短劇,對平臺而言是一種很好的自救,保證了精品內容供應,成本得到了縮減,內容更精品化。但對影視公司來說,可能很難進行相關產能配套,“大部分公司為了應對沖擊,可能又要裁員了”。 平臺近兩年的動作就是一直在降本增效,壓力自上而下層層傳導,到了影視制作公司端的感知,便是平臺開始壓尾款。平臺根據播后定級,決定尾款是否支付。類似于雙方簽訂了對賭協(xié)議,假如定級為S劇,播出效果為A或更低,市場上這樣的項目很多被扣尾款。 主旋律劇采購力度變小。過去疫情期間,大量主旋律電視劇涌現(xiàn),平臺對主旋律作品支持力度也比較大,但現(xiàn)在,平臺可能也開始對這類劇集進行商業(yè)價值的考量。 十個長劇九個黃,制作預算下滑三分之一 長劇輝煌時期,天價電視劇比比皆是,單集價格動輒1000萬元以上,一部近90集的電視劇《如懿傳》,網絡和電視臺的版權價格加起來單集甚至可以達到1500萬元。大劇好劇,還沒播出就已經可以收回成本。 跟過去相比,現(xiàn)在古裝影視項目預算至少縮水一半,業(yè)內人士透露。 牽一發(fā)動全身,平臺限集令背后,影視制作公司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大調整。包括跟供應商、主創(chuàng)重新擬定價格。業(yè)內人士表示,影視業(yè)是一個勞動力密集的行業(yè),從導演、編劇到演員、群演,場務,以前大家計費標準是從開始干活算起,現(xiàn)在籌備期可能要重新商議一個籌備期價格,開機后再商議一個開機后的價格,采用階梯式價格,階段性定價,壓低一些成本。 費用、制作周期都要調整,業(yè)內人士稱,目前他接到的通知是,項目制作預算下滑大概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對項目周期的要求會更明確,“以前公司在效率與效果之間會選擇效果,現(xiàn)在則會向效率傾斜。” 雖然影視劇不是投入越多就一定能制作出質量更高的作品,帶來更好的回報,但以效率為導向的電視劇又會讓天平的另一端下滑,質量有可能無法保證,繼而開啟另一個惡性循環(huán)。 影視行業(yè)內部有一個說法:十個長劇九個黃。而預算縮減的影響不僅在于項目銳減,各種因為壓縮預算造成的粗制濫造劇還在擴大。即使打擊注水劇多年,現(xiàn)在依然有不少觀眾對現(xiàn)在的電視劇吐槽“注水劇太多”。從人設到劇情,一集可以講明白的事情非得拖成好幾集。 影視公司以劇集長度交易,一般來講,集數越多,價格越高。出于商業(yè)利益的考量,所以他們通常更有動力將電視劇制作地越來越長。這也是電視劇從最開始的十幾集、二十幾集,跑步進入百集時代的根本原因。 編劇小慧表示,編劇其實不太會有主觀注水的必要。通常是影視公司的預算分配導致所謂的注水劇泛濫。整個市場是由利益驅動的,資方往往會把全部精力放在前六集,為了吸引觀眾點擊,前幾集幾乎集全劇之力于一身,預算充足,一切按高配來,幾集之后,沒有經費了,各種配置縮水,能省則省,能減則減,高預算的場景劇情不能寫。 預算高低不能決定影視劇質量上限,但差不多能保證下限。 很多觀眾對于一部劇的觀感是,前面幾集精彩紛呈,誰知道高開低走,后面人設開始崩塌,劇情走偏,甚至爛尾。小慧稱,其實是因為,這樣的劇本通常是由不同的人寫的。有些電視劇,劇本本身就不太好,資方另外花錢高價請知名編劇為劇本前幾集潤色,最后包裝成知名個人或團隊創(chuàng)作。據她了解,現(xiàn)在熱播的某電視劇,聽說也是這樣的操作。 減少劇集有可能可以倒逼行業(yè)整體提升劇集品質,但預算縮減,也不可避免會產出不少粗制濫造劇。 短劇沖擊加劇,長劇挑戰(zhàn)更大 長視頻平臺的戰(zhàn)略轉向不難理解。 常年虧損,需要扭虧為盈的長視頻平臺近兩年開啟了降本增效策略,削減開支,優(yōu)化團隊,去年更是提出精品化劇集戰(zhàn)略,減少過會項目,一系列自救措施之下,愛奇藝、騰訊視頻相繼宣布盈利。 限集,“重短輕長”的戰(zhàn)略調整是由市場決定的。長劇爆款概率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今年幾部口碑與播放量皆不錯的電視劇,很多都不是大塊頭巨制。 《我的阿勒泰》全劇8集,在同期S+古裝電視劇豆瓣評分不及6分情況下,豆瓣評分高達8.9分,全網集均播放量3400多萬。《新生》只有十集,公開數據顯示,正片播放量超過7億,集均播放量超過7000萬?。《邊水往事》21集,集均播放量高達6500多萬。 反而幾部寄予厚望、大投入的S+劇集紛紛撲街,播出效果慘淡,播放量低,口碑一般。《狐妖小紅娘》集均播放量不到2100萬。《七夜雪》集均播放量1700多萬。 長劇觀眾流失嚴重,這一點,視頻平臺財報數據也有所體現(xiàn)。愛奇藝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愛奇藝營收72億元,同比下降10%。其中,占營收大頭的會員服務收入44億元,同比下降 13%。在線廣告服務收入13億元,同比下降20%。凈利潤同比下降51.8%。 精品短劇爆發(fā),進一步壓縮了長劇的生存空間。中金研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長視頻行業(yè)正片播放量同比下滑。根據云合數據,2024年二季度全網劇集正片有效播放量同比下降12.1%至631億次,已連續(xù)兩個季度同比為負,同時云合數據也顯示,行業(yè)劇集有效播放量近幾個季度均出現(xiàn)負增長。 1.5倍速甚至2倍速觀看長劇已成觀眾基本操作,倍速觀看習慣,是這個時代觀眾對長劇最大的否定。 長劇市場低迷,產業(yè)鏈條上的每個個體都難以幸免。編劇小江說,現(xiàn)在行業(yè)最大的變化就是很多投資打水漂,很多公司面臨倒閉,很多從業(yè)人員面臨轉崗換工作。整個影視行業(yè)寒冬,項目越來越少,基本上兩三年看不到一個新訂單,感覺自己快要失業(yè)。目前他已經在考慮去寫小說,寫中短劇。 行業(yè)流動性加大,編劇小慧稱,今年一個很大的感受是,很多做長劇的轉做短劇賽道,之前做橫屏短劇的轉做豎屏短劇。 從業(yè)者一個個爭相上演“比慘”大賽,有影視從業(yè)人員甚至表示,她所在的影視行業(yè)公司已經拖欠兩個月工資。 當然,任何行業(yè)都有馬太效應,行業(yè)下行通常對中腰部公司影響更大,中小公司或在新一輪洗牌中被淘汰出局。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長劇承壓成為一種共識,但談論“長劇將死”還尚早。編劇小慧稱,也有公司逆勢入局,像以綜藝制作公司為主的米未傳媒,最近也開始籌備長劇,要做喜劇長劇了。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為用戶在觀察者網風聞社區(qū)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發(fā)帖用戶觀點。發(fā)表于吉林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