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文識字閱中華,大家好,這里是漢學漫游的成語專欄。 三國的時候,東吳襲擊了戰略要地荊州,蜀將關羽被殺。蜀主劉備誓報此仇。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出兵討伐東吳。 東吳君主孫權見蜀軍來犯,忙召集群臣商議對策,最后決定向曹魏求援。他派遣中大夫趙咨出使魏國。臨走時,孫權再三叮囑趙咨此行不可丟失東吳的體面。趙咨道:“大王放心,如果有差錯,我寧愿投江自殺!” 趙咨來到魏國都城洛陽。魏帝曹丕知道他是求援而來,就故意在接見的時候問他:“孫權是個怎么樣的國君啊?” “我家主公孫權聰明仁智,具有雄才大略。”趙咨說。 曹丕聽了,微微一笑,認為趙咨夸大其辭。 趙咨便舉例說明道:“吳王重用魯肅,可稱得上是聰;提拔呂蒙,可稱得上是明;擒獲于禁而不殺他,可稱得上是仁;奪取荊州而兵不血刃,可稱得上是智;占據三州虎視四方,可稱得上是雄;屈身于陛下,可稱得上是略。這還稱不上聰明、仁智、雄略之主嗎?” 曹丕見趙咨講得頭頭是道,就換了恐嚇的口氣問:“如果我也想攻打你們吳國呢?” 趙咨毫不怯懼,坦然道:“大國有征服小國的武力,小國也有抵御大國的良策!” “難道你們吳國不怕我們嗎?”曹丕緊緊追問。 趙咨泰然回答說:“我們東吳有百萬雄師,又占據長江天險,憑什么要害怕別人!” 曹丕見趙咨臨危不懼,對答如流,不由大為嘆服。他改變了態度,親切地問趙咨:“東吳還有多少像您這樣的能人?” “特別杰出的人才不下八九十人;而像我這樣的,多得如過江之鯽,用車裝、用斗量也數不清哩!”趙咨答道。 曹丕和手下群臣聽了趙咨的話,不禁肅然起敬,由衷地贊嘆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先生對這個給予使臣的最高評價真是當之無愧!” 回到東吳后,孫權對趙咨更加器重,封他做了騎都尉。 后來,人們用“車載斗量”這個成語,來形容數量很多,但質量一般。 成語出自:《三國志·吳書·吳主孫權傳》 以上,有想法歡迎留言來聊! 一起漫游在五千年沉淀的璀璨華夏文明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