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歌向暖 ![]() 01 永樂元年(1403年),朱棣派使臣出使朝鮮。 一為追查朱允炆的下落; 二是找一些朝鮮女子充實后宮。 永樂五年(1407),徐皇后病逝。 永樂六年(1408),朱棣倍感后宮沒什么漂亮女人,就正式派太監黃儼去朝鮮找李芳遠要人。 老大要女人,小弟不敢怠慢,李芳遠在朝鮮境內搞起了海選。 半年選拔,最后脫穎而出五名女子:權氏、任氏、李氏、呂氏、崔氏。 全都是朝鮮權宦家的大家閨秀。 朱棣好色,但他也不敢大張旗鼓的詔告天下,還是要臉。 朝鮮人對外宣稱她們是給朱棣進貢紙張的。 永樂七年(1409),朱棣給她們都封了位分: 權氏封為賢妃 任氏封為順妃 李氏封為昭儀 呂氏封為婕妤 崔氏封為美人 五人當中,朱棣最寵愛權賢妃,她個性活潑,善于吹簫。 走哪都帶著,連北伐也帶著她。 好花美麗不常開,永樂八年(1410年),權賢妃去了,時年19歲。 朱棣十分痛心,對權賢妃一直念念不忘。 02 不過,據朝鮮《李朝實錄》記載,權賢妃不是正常死亡(病死)。 說—— 有一天,兩位宮女日常斗嘴,曝出了驚天大瓜: 呂婕妤嫉妒權賢妃的位份比自己高。 都是朝鮮人,一個批次進宮的,為什么就你得寵? 就因為你簫吹的好? 笑話!誰還沒有點技能壓身? 都是因為你!皇帝陛下才看不見我! 那你就去死吧! 呂婕妤就暗中勾結了四個近侍太監,在權賢妃日常飲用的胡桃茶里下了砒霜粉。 得知消息的朱棣恨死了呂婕妤,將其宮中上下一干人等全部抓起來處死。 呂婕妤被打入冷宮,朱棣命人用烙鐵烙了她一個月才把她殺掉。 不僅如此,朱棣還特意給李芳遠稍了話,讓他把呂婕妤的媽逮送南京。 這其實是一樁冤獄。 事后查明,宮里有個商人的女兒也叫呂氏,因為位份低賤,就想巴結呂婕妤:我們倆都姓呂,以后要互相照應啊...... 雖然呂婕妤是外國人,不過好歹人家在朝鮮也是見過世面的,不吃呂氏這一套。 和我論姐妹,你算老幾? 呂氏女熱臉貼了冷屁股,憤恨之下便誣告呂婕妤毒死權妃。 03 那這件事又是怎么被扒出來的呢? 因為呂氏水性楊花,耐不住后宮的寂寞,便和親信侍女魚氏,一起和宦官私通。 這個事,朱棣其實是知道的。 但被人戴綠帽子終究難以啟齒,所幸對方是太監,沒什么實際傷害,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但呂氏女和魚氏打探到朱棣可能已經知道這個事了,就畏罪自殺了。 倆人雙腿一蹬痛快了,卻逼得朱棣不得不下旨查問她們倆的死因。 伺候過呂氏的所有宮女都被傳喚接受審問。 這一下事情就鬧大了。 既然是審問,保不齊有把呂氏那些年干過的臟事兒說漏嘴的。 拔出蘿卜帶出泥,一層又一層的審問下去,所謂呂氏的“同黨”越抓越多。 最后連坐凌遲處死的人多達2800多人。 有些宮女在臨刑前,還哭罵朱棣,說朱棣“陽衰”(就是陽痿)。 朝鮮《李朝實錄》載: 先是,賈人子呂氏入皇帝宮中,與本國呂氏以同姓,欲結好,呂氏不從,賈呂蓄憾。及權妃卒,誣告呂氏點毒藥于茶進之,帝怒,誅呂氏及宮人宦官數百馀人。后賈呂與宮人魚氏私宦者,帝頗覺,然寵二人不發,二人自懼縊死。帝怒,事起賈呂,鞫賈呂侍婢,皆誣服云: “欲行弒逆。” 凡連坐者二千八百人,皆親臨剮之,或有面詬帝曰: “自家陽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 后帝命畫工圖, 賈呂與小宦相抱之狀,欲令后世見之。 04 后宮更空了。 有了第一次可循,朱棣對朝鮮送女人的事情上癮了。 又給李芳遠捎去口信: “去年你這里進將去的女子們,胖的胖,麻的麻,矮的矮,都不甚好。是看你國一敬重心的上頭,封妃的封妃,封美人的封美人,封昭容的封昭容,都封了也,一如今有好尋下的女子,多便兩個,小只一個。” ——《李朝實錄》 其實,權賢妃她們樣子能不好看? 如果不好看,黃儼敢帶她們進宮? 弄幾個丑貨,天天給朱棣堵心,有幾個腦袋砍? 所以,這道旨意的意思就是: 小弟,你送來的這五個女人大哥我笑納了,但五個太少了,你多找幾個來。 05 李芳遠立刻又挑了幾位大美女,馬不停蹄送到南京。 這里面有一位韓麗妃,可以著重說說。 韓麗妃出身青州韓氏,系出名門。 她是西原府院君、左議政韓確(李氏王朝權臣)的妹妹,她的另一個妹妹后來也來到了中國,還做了明憲宗朱見深的保姆。 沒錯,和萬阿姨是同事。 不過,出身名門的韓麗妃,還是遭到了無妄之災。 朱棣發現和韓麗妃一道來的另一美女很漂亮。 但黃氏并不是處女,而且在朝鮮就曾生育過。 朱棣很是惱怒,認為李芳遠以次充好,就決定給朝鮮點顏色看看。 韓麗妃一看朱棣生氣了,就替黃氏和李芳遠求情。 朱棣余怒未消,便命韓麗妃扇黃氏的臉。 后來朱棣原諒了黃氏,但韓麗妃因為當眾責打黃氏,被所有朝鮮籍宮妃冷落。 異國他鄉,一個說話的也沒有。 這還不是最慘的。 06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北征,回軍途中病逝。 喪報傳來,明宮上下,凡是沒生過孩子的宮妃萬分悲痛。 她們不是替朱棣哀傷,而是替自己哀傷。 因為從朱元璋開始就有一個十分殘忍的規矩:后宮凡是沒生過孩子的有品級的妃子,皇帝駕崩之后,一律殉葬。 所以,包括韓麗妃在內的30多位妃子,被列入了殉葬名單。 韓麗妃此時正值妙齡,怎么可能愿意給朱棣殉葬呢? 臨殉葬前,韓麗妃哭求新皇帝朱高熾放她回朝鮮贍養老母。 而一向仁厚著稱的朱高熾,只是斜眼看了看年輕漂亮的韓麗妃...... “娘(奶媽),吾去!娘,吾去!” 韓麗妃對著一旁的奶媽哭喊道。 還沒喊完,太監就撤掉了韓麗妃腳下的小凳子。 撲棱,撲棱。 幾下,就消停了。 朝鮮《李朝實錄》載: “帝崩,后宮殉葬者30余人 。當死之日,皆餉之于庭。餉撤,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圈于上 ,以頭納圈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韓氏臨死,顧謂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語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與崔氏俱死。” ps: 明英宗朱祁鎮臨終前, 吩咐太子朱見深: “宮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 朱祁鎮這個人槽點不要太多。 廢除殉葬制度是他為數不多的高光。 可能是因為他這輩子的經歷太精彩,不像皇帝吧。 在明代皇帝里,朱祁鎮活得像個人—— 他被抓到瓦剌,然后被囚禁南宮,那十年,基本就是很平淡的生活。 第二次登位的時候,不管是抓于謙也好,流放徐有貞也好,殺曹吉祥也好,都沒有搞株連。 這種事情放在別的皇帝身上都是不可能的。 參考文獻:《明史·后妃傳》、朝鮮《李朝實錄》等
|
|
來自: liuhuirong > 《明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