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在望女成鳳,望子成龍。 可是如何才能如愿以償呢?還得從生活中的小事著手,給孩子好的人生安排。 作為父親,是家里的頂梁柱,若是自己出類拔萃,那就是“虎父無犬子”的跡象;若是自己得過且過,還指望孩子,肯定要失望。 要知道,孩子能不能成大器,看父親的格局,一目了然。 01 沒有耐心的父親,養不出有耐力的孩子。 很多男人,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壓力也很大。 男人的辛苦,還常常不被妻子理解。 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之下,男人的脾氣就很大,連和顏悅色地說話,都難做到。 男人的脾氣,就如同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紅樓夢》里的賈政,工作之余,也會和兒子賈寶玉互動,但多以打罵為主。 賈政火氣一上來,對寶玉說:“等我閑一閑,先揭了你的皮!”無疑是嚇得瑟瑟發抖。 順理成章,寶玉讀書也沒有耐力,腦海里時刻冒出“父親的責罰”,終究沒有一舉成名天下。
孩子對父親的生活和工作,是沒有辦法理解的,并且還要索取情緒價值。父親一旦很不耐煩,就把孩子的訴求,各種興趣,都摁下去了。 家庭里,很多父親,有這樣的口頭禪:“去去去,我沒有空;有什么事情,問媽媽,我管不了?!?/span>
是的,孩子要滿足父母的期望,那么就要很持久的耐力,而不是一兩天就成功了。 孩子的耐力,主要來源于父親的引導,在精神力量上的支持。 耐心的陪伴,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耐心地接納孩子的批評,耐心地和孩子做游戲,耐心地做一頓飯,耐心地找到孩子的長處......所有的支持,都讓孩子能堅持到底。 02 沒有包容心的父親,養不出心胸開闊的孩子。 有沒有發現,很多家庭里,父母要孩子如何,孩子就是不如何,唱反調。 父母是固執的,認為自己的想法一定對,孩子的想法一定不對。卻沒有看到,父母和孩子的年齡,有多大差距,也不生存在同一個時代。
父親是社會的精英,在工作中能夠大度,為什么對孩子就不能大度呢? 同事和朋友有缺點,你可以包容,為什么孩子就不能呢?這就是對外人理解,對家人苛刻的行為,需要改變。 每個人都有過錯,不會完美,孩子也是一樣。 與其苛求孩子完美,不如包容,更允許孩子去改變。 著名記者曹聚仁,很多時候要去戰火紛飛的地方,記錄第一手素材。工作很危險,也居無定所。 有一次,他收到兒子的來信,看到很多錯別字,也沒有分段。 想一想,在工作疲憊的時候,看到亂糟糟的信,心情有多難過。但是他沒有生氣,而是非常認真地把兒子的信,重新抄寫了一遍,并且注明了標點符號,錯別字,還說了分段的重要性。 接著,他又寫了回信,鼓勵孩子好好讀書。 這次父子互動,讓兒子刻骨銘心,做事也更加認真了。
因為曾經被父親包容過,因此學會了包容別人。愛一場接力賽,而不是孩子的身上,忽然就冒出來了。 具有包容一切的氣度和改變一切的行動,是一個男人持家應有的才能。 03 沒有看遠方的父親,養不出目標遠大的孩子。 為什么很多父親,耗盡錢財,供孩子去讀書,但是孩子并沒有什么出息呢? 這就要思考,父親有沒有遠見,給孩子的目標是什么。 父親認為,孩子一定要到本鄉來就業,那么孩子的格局,就是“一個鄉”;如果父親托舉孩子去省里,那么格局就是“一個省”。 很多父親,工作很努力,但是對投資是戰戰兢兢,一旦失業了,就走投無路了。這就給孩子一種不好的印象,沒有了工作,天就塌了。孩子長大之后,也就沒有了“不破不立”的格局。 還有一些父親,今朝有酒今朝醉。那就根本沒有給孩子考慮未來幾十年的發展。
明代大臣王華,聽說兒子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第一時間不是抱怨和責怪,而是告訴王陽明,朝廷這樣安排,是有其道理的,到新的崗位上,好好工作就是。 王華為官多年,也看到很多大臣,沉沉浮浮,只要積極工作,后來還是會被朝廷重視。熬過低谷,就是上坡。 果不其然,王陽明是龍場悟道,后來成為軍事家,哲學家。 誰的人生,不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你的孩子,也是如此,不能因一時半會的低谷,就看不到前程。 04 孩子要成大器,不是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陽光,而是在暗夜里燃起火炬,給別人照亮道路。 火炬的火種,就是父親播下的。 做一個好脾氣的父親,給孩子穩定的情緒,寧靜致遠。 做一個能讀書的父親,給孩子更多的認知,厚積薄發。 做一個會賺錢的父親,給孩子成長的條件,諸事可成。 做一個懂謀略的父親,給孩子遠大的理想,篤定前行。 好父親,在自己有大格局的同時,還鼓勵孩子打破原生家庭的格局,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從今往后,與其恨孩子不爭氣,不去看看自己,爭氣了嗎?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