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好哇,我是小梨。 前段時間我寫了用flomo做讀書筆記的1.0:如何用flomo寫讀書筆記,可能寫的有不清晰明確之處,還是經常有小伙伴私信我諸如怎么寫卡片讀書筆記、怎么用flomo打標簽等問題。 所以,今天我來個升級2.0,一口氣把讀書筆記的“道”、“法”、“術”、“器”都講清楚(盡可能??,如果沒講清楚,歡迎留言反饋給我)。 這篇文章會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為什么要寫卡片讀書筆記? 主要解決卡片讀書筆記有什么用和寫什么的問題。 第二部分:為什么要用flomo? 介紹flomo中契合卡片讀書筆記的功能和用法。 第三部分:如何用flomo寫卡片讀書筆記? 主要介紹我用flomo寫卡片讀書筆記的SOP流程。 一起來看一下吧~ (或者直接劃到你感興趣的部分??) 01. 為什么要寫卡片讀書筆記? 經常有小伙伴說自己很想寫作,但不知道寫些什么。我之前也有同樣的困擾——對著新建文檔緊鎖眉頭、苦思冥想,半天憋不出幾個字。 后來我發現,寫作不該是從一張白紙開始的。 在虛構寫作領域,《洛麗塔》的作者納博科夫經常是有了靈感就隨手記在一張小卡上,然后集中時間把小卡們進行排列組合,形成小說。 在非虛構寫作領域,德國社會學家盧曼每天積累6張卡片筆記,30年間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數百篇文章,許多都是各領域的經典之作。 卡片筆記的意義在于,幫你把寫作從一道簡答題降維成一道排列組合題。 當坐在電腦前打開寫作軟件,你的任務僅僅是把你之前積累的卡片素材組稿在一起,完成從1到n 而不是從0到1。 為什么卡片筆記這么靈?它有這么5個特性: ? 隨時記錄 當你腦海中靈光乍現時,立刻馬上寫下來。當你讀書有所得時,立刻馬上寫下來。當你遇見了有趣的人/事/物時,立刻馬上寫下來。當你胸中有某種情緒升騰時,立刻馬上寫下來…… 所有的記錄,都將會是你日后寫作的素材。 ? 原子筆記 原子是一個非常小的單位,原子筆記的意思就是,讓你的單張卡片筆記保持輕量化。 一張卡片筆記只包含一個想法即可,不用像寫一篇完整文章一樣講求起承轉合、要素齊全。 原子化輕量化,也是為了保障你能隨時隨地無壓記錄。 ? 用自己的話 這一點主要是針對讀書或文章筆記,你不能僅僅是摘錄原文,要加上自己的思考和行動。 我的卡片讀書筆記模版長這樣: 【原】摘抄原文 【自】用自己的話轉述 【聯】聯系自己已有的認知 【動】下一步行動打算 這個模板我經常提到,之前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完整介紹,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戳:適合普通人:一個超簡單的讀書筆記法 ? 建立連接 沒有一張卡片是孤島,它們彼此之間都存在著某種連接。 有些連接是顯而易見、自然發生的:比如你在記錄卡片A時想起了卡片B的相關內容。 有些連接需要你人為構想:比如一張記錄了以賽車為主題的電影的卡片,如何與一張記錄了大腦內思考系統的卡片之間產生關聯。 單點只能是信息,信息就很容易在信息流中被沖走,只有彼此連接形成知識網,才能進一步產生想法與洞見。 ? 自下而上 我們在學校里接受的寫作訓練往往是“先列提綱,再找素材”的自上而下寫作法。 這樣做的好處是能保證我們文章的結構性以及不跑題,但缺點也顯而易見,會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提綱列得再好,素材找起來費勁。 卡片筆記的奇妙之處在于,先有素材,基于素材之間形成的知識網絡自然生長出主題,然后列提綱,再對素材查漏補缺,最后統合成文。 02. 為什么要用flomo? 基于以上我看重的讀書筆記的5個特性,我發現flomo可以通通滿足。 flomo只有一個核心功能,那就是幫你存放和管理卡片筆記。別的軟件都在不斷追求大而全時,4年里它把小而美做到了極致: 重要的不是工具本身,而是你的思考和想法。 它有6個特點,完美契合了我對卡片筆記工具的訴求: ? 快速記錄 flomo的輸入框就像聊天窗口一樣小小的,我特別喜歡輸入框的引導文字:“現在的想法是……”,讓人覺得哪怕是只寫一句話也OK。 不用先新建文檔,不用刻意思考標題,不用想著存放在哪個文件夾下,甚至也不用在寫的時候就去想給它設置什么標簽。 你只需要打開flomo寫下來,點擊發送按鈕,就能存放你的想法了。 如果是在手機端,不打開flomo也能寫。 長按flomo圖標,選擇「記錄閃念」,就能快速開啟輸入框。或者像我一樣直接添加一個創建flomo筆記的桌面小組件,也可以一鍵直達。 再或者,微信關注flomo的服務號,綁定你的賬號,在輸入框里輸入文字,發送即可。 ? 多端同步 手機、iPad、電腦、網頁,全平臺同步,對我來說可以實現隨時隨地記錄,隨時隨地調取。 我經常在散步或走路時突發靈感,就打開手機flomo,用語音輸入把我的想法一股腦兒說出來。等回到了iPad或電腦前再進一步整理。 ? 方便檢索 當你想要檢索筆記時,有兩種方式: 1?? 直接在搜索框里輸入關鍵詞,就能找到相應的筆記; 2?? 從標簽里進入。比如我的標簽里,#金句、#素材 等一目了然就能知道里面都存放了哪方面的內容。 關于標簽,我再補充說明幾句: 少楠在《筆記的方法》里給出的理念我很認同,關鍵是及時記錄,而不是因為其他任何干擾項延誤了記錄。 基于此,你不用在記錄前就先去想我要給這一條打什么標簽。寫著寫著突然想到了要打什么標簽,直接隨處輸入#和標簽文字然后空格,就完成了打標簽這一動作。 對我來說,標簽更像是一種整理。 比如Books這個標簽下是我的讀書筆記,我會設置一個二級標簽區分不同的書名。二級標簽的召喚方式是#標簽/子標簽 。 你也可以給一條筆記打上多個標簽,這樣在任一個標簽列表里你都可以找到這條筆記了。 (以下3條是付費版功能,新注冊用戶有試用期,可以免費體驗一段時間) ? 建立連接 卡片筆記最重要的是彼此間的連接。 我在寫一條筆記時,有時會浮想到之前有一條筆記能關聯過來,就直接輸入@關鍵詞,調取相關筆記即可。 這樣就會直接把關聯筆記連接到當前筆記。筆記寫完發送后,濃縮成一個memo超鏈。 ? 每日回顧 筆記是不斷生長完善的。記下來只是開始,需要不斷回顧、整理。 1. 整理、刪除重復和冗余的信息 2. 不斷地與自己遇到的新問題、新案例聯系 3. 補充自己的最新思考 4. 與其他筆記建立連接,重組筆記架構 5. 整理標簽 flomo直接做了每日回顧功能,幫你回想之前記錄了什么。我把這個功能作為小組件放在了手機桌面,每天點進去看看有什么“新發現”。 ? 相關筆記 今年flomo新推出的“相關筆記”功能,讓原本打算爬墻試試其他軟件的我,直接被錘回了坑底。我決定只要flomo一直保持初心不作妖,就死心塌地一直用下去了。 具體說來,你只需要點擊一條筆記右上角的「??相關筆記」,或者手機、iPad端直接從右往左滑動一條筆記,就能召喚出相關筆記。 比如我寫了一條關于“自律本身不是目的”的筆記,相關筆記功能直接幫我找出了關于偽自律、自律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等筆記。說實話我自己都忘記了曾經有這幾條記錄和思考?? 把這些筆記排列組合在一起,一篇文章不就呼之欲出了嗎? 再比如,寫下一條選題,“什么是卡片筆記”,然后交給“相關筆記”去幫我攢素材,完美?? 太神奇了!這就是flomo一直強調的“持續不斷記錄,意義自然浮現”吧! 03. 如何用flomo寫卡片讀書筆記? 我在使用flomo寫卡片讀書筆記時,會經歷流程化的三個步驟,我稱之為“CAP帽子大法”,分別是:收集(Collet)??整理(Arrange)??組合(Put together)。 ? 收集(Collet) 任何的想法、思考,不論是基于自己的天馬行空,還是基于讀的書、文章或看的視頻、聽的播客,全部都記錄在里面。 不用管分類、結構、位置等冗余信息,只需要立刻馬上在靈感消失前寫下來即可。 如果覺得自己打字的手速跟不上腦速,也可以用語音輸入轉文字。 ? 整理(Arrange) 記下來之后,定期整理你的筆記。 整理的途徑有很多種,比如通過前文說的「每日回顧」、「相關筆記」功能,讓第二大腦自動幫你巡航檢索。 再比如,你也可以專門搜索那些在你記錄時沒想好打什么標簽的,可以定向檢索出來,看看打個什么標簽。 因為有這一步保駕護航,所以第一步能更毫無壓力和負擔地隨手記錄。 Flomo的排版功能不多,所以你不用糾結于排版。也可以像我一樣,把僅有的幾個排版項(粗體字、下劃線、高亮)進行編碼并置頂,對自己起到提示作用: ? 組合(Put together) 最后,如果你想輸出一個文章,確定好主題之后可以搜索關鍵詞,或在其中一條筆記的基礎上通過相關筆記找到同一主題的筆記,然后排列組合成一篇文章就好啦。 - ??互動時間: 你用哪個工具輔助整理讀書筆記? 歡迎留言分享給我呀! ![]() 我是小梨,一個持續成長型博主 專注于讀書分享|提升精進|終身學習 掃碼備注【小梨筆記】 可領取15本精選好書 PDF 關注@小梨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