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從小到大,身邊人都給我們灌輸一個觀念——多個朋友多條路。 朋友多了,真的出路就多了嗎?這要打一個大號問。 就拿“工薪階層”來說,他們交往了無數(shù)的同事、客戶、朋友,就以為這是人脈。等他們有事,想要找這些人脈求幫助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他們都人間蒸發(fā)了。 于是乎,他們就會疑惑,這個“多個朋友多條路”的觀念,真的是正確的嗎? 既是正確的,也是錯誤的。正確在于,如果你有本事,能夠給別人價值,別人確實可以給你指明出路。 錯誤在于,如果你沒有本事,無法給別人價值,別人也就不會幫助你。畢竟,人都是“無利不起早”的生物,不會幫助那些“毫無利益”的人。 02 “朋友”這個概念,不能求數(shù)量,而應(yīng)該求質(zhì)量。 身處底層,哪怕朋友一大堆,也都是底層的“劣質(zhì)”朋友,無法給你助力。 你是流水線工人,他也是流水線工人。有一天,你突發(fā)奇想,想要做點生意,你覺得他能幫助你嗎?肯定是做不到的。 這樣的朋友,就跟村口的大爺大媽一樣,可以侃侃而談,可以聊聊八卦,但沒有任何的作用。畢竟,身處底層,人人都“價值有限”。 如果有幸,進入到中產(chǎn)階層,就會認(rèn)識到有文化、有學(xué)歷、有資產(chǎn)、有經(jīng)驗、有閱歷的朋友。他們,算得上是“良好”朋友。 只要你能給他們利益,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他們都會給你提供建議、幫助。等于是,他們有可能間接幫你賺錢。 要是更牛逼一點,進入到上流社會,接觸到的,都是黑白兩道的人物。他們,就算得上是“優(yōu)質(zhì)”的朋友。而優(yōu)質(zhì)的朋友,只會產(chǎn)生巨大的利益聯(lián)系,你好我好大家好。 03 社交潛規(guī)則:你所處的層次,決定了你有多少“朋友”。 決定“朋友”質(zhì)量的,究竟是什么?毫無疑問,就是一個人的層次。 上文談到,身處底層,身處中層,跟身處上層,本質(zhì)是不一樣的。身處的層次越高,交到的朋友越優(yōu)質(zhì),別人給你提供的價值就越多。 這一點,看看兵仙韓信就懂了。 韓信這人,出了名的只有智商,而沒有情商,不會交朋友。但是,隨著他層次的躍升,前來交好他的“高質(zhì)量”人群,就越來越多。 一出場,韓信只是村里邊的窮孤兒,沒有任何朋友,就連小混混都欺負(fù)他。要不是漂母給了他一口飯吃,也許韓信就死了。 等韓信投奔到了項羽軍營,身邊圍繞的,也都是底層的兵卒,沒有人欣賞他,也沒有人給他一定的機會。 韓信不甘心,就跑到了劉邦的軍營。由于他有本事,所以丞相蕭何跟他交了朋友。在蕭何的推薦下,韓信一夜之間,躍升成為了漢家的統(tǒng)帥大將軍。 當(dāng)了大將軍的韓信,攻必克,戰(zhàn)必勝,不僅劉邦麾下的功臣們討好他,就連各路的謀士,都對韓信俯首稱臣。那一刻,韓信走到了人生的巔峰。 04 人生建議:層次比較低的時候,不要把交朋友放心上,而應(yīng)該把提高實力當(dāng)成重點。 窮人都有一個思維誤區(qū),認(rèn)為自己到處交朋友,就能找到出路。 殊不知,窮人所擁有的,并不是人脈,而是同為底層的競爭者。隨著你逐漸升職加薪,身邊的同事、朋友,必然會對你產(chǎn)生“羨慕嫉妒恨”的心理。 著名哲學(xué)家羅素說過,乞丐不會嫉妒百萬富翁,但他一定會嫉妒比他收入更高的乞丐。 待在乞丐(也就是窮人)的圈子里邊,你再怎么跟他們維系關(guān)系,都毫無意義。因為沒有人希望你過得好。 這個時候,唯一的選擇,就是提高自己的實力,擺脫窮人的圈子,去到更高的層次。 隨著你擺脫了窮人的圈子,你會發(fā)現(xiàn),“底層互害”的情況,明顯減少了。人與人之間,多了利益上的合作。人脈,從有害,變成了有利。 不要妄想,底層的人脈有多重要,他們有可能都是阻礙你的人。 05 寫到最后 有一個說法:窮人沒有朋友,富人不缺朋友。 這就是古人所說的“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人窮,哪怕待在鬧市里邊,都沒有人來問候你。人富,哪怕待在深山老林里邊,別人都會登門拜訪你。 要是不信,可以看看宴會上。別人只會給有錢人敬酒,而不會給窮人敬酒。畢竟,有錢人有價值,而窮人沒有價值。 可見,朋友不是第一位的,而提高自身的實力、價值,才是第一位的。有實力的時候,何愁沒有朋友呢?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