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燊歷史靜觀2024-12-25 08:06福建 一、 胡雪巖:從窮小子到紅頂巨商的傳奇之路胡雪巖出身窮苦,小時候還放過牛,但他腦子聰明又肯努力,在錢莊做事慢慢有了出息。 后來他結識了王有齡、左宗棠這些當官的,靠和官府的關系,在生意上混得風生水起。 他開了阜康錢莊,創辦胡慶余堂,還幫左宗棠辦了不少事,從一個窮小子,變成了有錢有勢的紅頂商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胡雪巖拼了老命,籌集錢糧,為左宗棠收復大西北,出了大力,功不可沒! 二、李鴻章和左宗棠的朝堂爭斗(一)發展路線分歧大 晚清時候,李鴻章和左宗棠,對國家該咋發展看法完全不一樣,最出名的就是,海防和陸防的爭論。 1874 年日本打臺灣,讓清朝沿海的防務問題,一下子嚴重起來,加上西方列強,老從海上欺負中國,海防就變得特別重要。 這時候朝廷里就開始討論,海防和陸防,哪個更重要,也就是“海防塞防之爭”。 李鴻章在直隸總督的位置上,經常在東南和直隸,這些沿海地區活動,看到日俄對東北、法國,對南部海域的威脅,覺得沿海是國家的核心,經濟貿易都在這,清朝國力不行,沒法同時顧兩頭,就應該先發展海防。 他覺得京城和長江流域,這些重要地方,守住就行,其他沿海邊境,稍微布置下,就算有點損失,也不影響大局。 他甚至說新疆那地方太荒涼,沒人沒東西,現在海防塞防顧不過來,不如先不收復新疆,把用來收復新疆的錢拿去搞海防,像大力發展北洋水師這些洋務事業,保住清朝的政治、經濟中心。 左宗棠當時是陜甘總督,在西北待了很久。 他在平定回亂的時候,發現新疆很重要。 新疆地方大,有很多棉花、糧食、瓜果、牛羊,礦產也不少,根本不是李鴻章說的荒地。 而且新疆從康熙、雍正、乾隆那時候起,就是中國的領土,要是丟了,陜甘就危險了,整個內陸都得受影響,西北要是沒了屏障,列強肯定得寸進尺,清王朝將岌岌可危。 所以他覺得陸地邊境和海防都重要,不能偏廢,當時海上暫時沒啥大問題,就應該先解決新疆危機,出兵收復新疆。 中法戰爭的時候,兩人也吵得厲害。 李鴻章不想打,覺得中國打不過法國,到處勸朝廷議和,還不聽朝廷讓他指揮中法戰爭的命令。 左宗棠卻主張打,形勢危急的時候,他主動跟朝廷說要去前線指揮,雖然最后沒去成,但在朝廷里團結主戰的大臣,和李鴻章對著干,說“大清不能一直怕洋人,與其賠錢,不如拿賠錢的錢打仗”,堅決要抗擊法國侵略。 就這樣,他們在好多國家大事上意見不合,矛盾越來越深,在朝堂上爭得不可開交,都想讓朝廷聽自己的,按自己的想法發展國家。 (二)權力斗爭很激烈 李鴻章和左宗棠不光是政見不同,背后還爭權奪利。 在朝堂上,誰說話算數誰就能左右決策,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勢力。 他們倆都想當這個能說了算的人,所以在好多事上明爭暗斗,互相打壓,想讓自己更有影響力。 就拿軍費分配來說,左宗棠要收復新疆,得花好多錢,西征預算就幾千萬兩。 他到處籌錢,找各省攤派,還向洋行借錢,胡雪巖在這中間幫了大忙,最后湊夠錢抬棺出征,收復了新疆。 但這一來,朝廷本來要給海軍的軍費,就大受影響了。 總理衙門和戶部商量,把海防費用一半給戶部,去還新疆西征軍費的欠賬和借款。 負責海防的李鴻章不高興了,因為北洋水師建設也缺錢,沒錢買船、買武器、訓練水師,這就加深了他們之間的矛盾。 從地方勢力看,李鴻章是淮系的老大,手握軍權,把親信都安排到各地和重要部門,淮系勢力很大,差不多控制了清朝半壁江山。 左宗棠雖然是湘系名義上的首領,但實際上很難指揮整個湘系,手下當官的級別低,大多是武將,勢力小。 左宗棠調到陜甘總督后,勢力到了西北,西北窮,他能調動的資源,比李鴻章少多了,在權力斗爭里不占優勢。 而且他們背后,都有不同的利益集團,他們的爭斗,也影響到各自陣營里人的利益和發展。 像胡雪巖,是左宗棠的商業幫手,靠左宗棠生意越做越大,成了紅頂商人。 李鴻章這邊,肯定不愿意看到,后來胡雪巖的倒霉,也和這權力斗爭,有直接關系。 總之,他們的權力斗爭,在朝堂內外悄悄進行,對雙方和背后很多人,都有很大影響,是晚清官場復雜的一個寫照。 三、 盛宣懷:李鴻章的左膀右臂和商業伙伴盛宣懷 1844 年,出生在江蘇常州的一個知識分子和官僚家庭,小時候受父親影響,喜歡研究時政,但考科舉一直考不上。 1870 年,他經人介紹成了李鴻章的幕僚,李鴻章和他父親是朋友,所以很看重他,讓他當行營文案兼營務處會辦,從此他開始了近 50 年的官商生涯。 在李鴻章身邊,盛宣懷靠自己的本事越來越厲害,成了李鴻章的心腹。 盛宣懷在近代工商業很有名,推動了很多開創性的事業。 比如輪船招商局,這是中國第一個民用股份制企業,他在里面當過會辦、督辦,讓企業發展得不錯; 他還籌備開辦了中國通商銀行,在上海成立,后來在很多地方有分行,對國家經濟有貢獻; 漢冶萍公司也是他弄起來的,這是中國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給重工業打了基礎; 北洋大學堂(現在天津大學的前身),也是他創辦的,培養了很多人才。 他創造了好多“中國第一”,搞洋務運動,推動工商業發展,被人叫做“中國早期現代化之父”、“中國實業之父”、“中國高等教育之父”。 在當時復雜的官場和商場環境里,盛宣懷和李鴻章關系特別好。 一方面是因為他父親和李鴻章有交情; 更重要的是,他用先進技術發展工商業的想法,和李鴻章一樣。 他們都想通過發展工商業,讓國家變強,抵抗列強經濟侵略。 而且有共同的利益,所以經常一起商量事情,在晚清的各種變化里互相扶持,一起面對挑戰和機會。 四、胡雪巖為啥被盯上(一) 政治上礙了李鴻章的事 晚清時候,李鴻章和左宗棠矛盾很多,胡雪巖幫左宗棠,就成了李鴻章的眼中釘。 李鴻章和左宗棠,在國家發展路線上吵得厲害,像“海防塞防之爭”,李鴻章要先搞海防,左宗棠要收復新疆,中法戰爭的時候,一個主和一個主戰,矛盾更大了。 胡雪巖在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時候,幫了大忙,朝廷沒錢給軍費,他用海關收入擔保,向外國銀行借了好多錢,讓左宗棠能出兵收復新疆。 有胡雪巖的錢支持,左宗棠在朝堂上說話更硬氣,這對李鴻章很不利。 所以李鴻章覺得,只有扳倒胡雪巖,削弱左宗棠的經濟實力,自己在朝堂上才能更有優勢,讓朝廷聽自己的,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力。 (二)經濟上搶了別人的蛋糕 胡雪巖生意越做越大,商業版圖不斷擴張,這就惹到了盛宣懷和其他商人。 胡雪巖想壟斷生絲市場,1882 年的時候囤了很多生絲,一是想賺大錢,二是想讓洋人成本變高,拖垮他們。 盛宣懷是李鴻章的得力助手,在工商業也有大計劃。 他弄了輪船招商局、中國通商銀行、漢冶萍公司這些大企業,很有商業頭腦和資源整合能力。 看到胡雪巖囤生絲,李鴻章和盛宣懷覺得機會來了。 他們先假裝配合胡雪巖囤絲,然后盛宣懷到處造謠說,胡雪巖資金鏈斷了,錢莊要倒閉,讓胡雪巖信譽受損。 同時,李鴻章不讓別人買胡雪巖的生絲,胡雪巖的生絲賣不出去,錢回不來。 如果能扳倒胡雪巖,盛宣懷就能取代他的商業地位,李鴻章這邊,也能得到更多經濟好處。 因為控制了商業,就能賺更多錢,還能通過商業影響力支持政界,鞏固李鴻章一派的勢力,實現政商互相幫助,利益最大化。 五、李鴻章和盛宣懷的“組合拳(一)用政治手段打壓 李鴻章在官場有權有勢,為了整垮胡雪巖,他用自己的政治影響力。 他和左宗棠不合,胡雪巖又幫左宗棠,所以李鴻章讓親信彈劾胡雪巖,說他挪用公款賺錢、欠錢不還這些罪名。 比如胡雪巖生絲生意出問題,資金緊張的時候,李鴻章讓親信在朝堂上告狀,朝廷信了,讓左宗棠去追胡雪巖的欠款,還查抄了他的財產。 這些官方行動,讓胡雪巖政治上很被動,生意也受影響,他的商業帝國開始不穩了。 (二) 商業上圍追堵截 盛宣懷在扳倒胡雪巖的過程中,用了很多陰招。 胡雪巖想壟斷生絲市場,投了很多錢囤絲。 盛宣懷聯合中外很多生絲商人圍攻他,自己也囤絲迷惑胡雪巖,讓他繼續投錢,還收買胡雪巖的客戶,讓他的生絲賣不出去,資金回不來,資金鏈越來越緊。 盛宣懷還利用自己管電報局的權力,盯著胡雪巖的資金調動。 胡雪巖要還匯豐銀行 80 萬兩借款的時候,等著上海道的欠款救急,盛宣懷通過上海道臺,把這筆欠款拖了 20 天。 同時,他到處說“胡雪巖生絲生意賠了,阜康銀行要倒閉”,引發擠兌風潮。 大家都去阜康銀行取錢,胡雪巖沒辦法,只能低價賣絲、抵押房子地契,但還是不行,最后商業帝國垮了。 六、 胡雪巖的悲劇結局和歷史教訓破產又病死,下場凄涼 胡雪巖被李鴻章和盛宣懷整了以后,生意很快不行了。 他囤生絲想賺錢,結果外商抵制,意大利生絲豐收,中法戰爭又爆發,絲價大跌,虧了上百萬兩。 盛宣懷這時候又使壞,讓上海道臺拖了 20 天協餉,胡雪巖還不了匯豐銀行的錢。 盛宣懷還造謠說他資金鏈斷了,錢莊要倒閉,引發擠兌。 大家都去阜康錢莊取錢,胡雪巖沒辦法,只能賣絲、抵押房子地契,但還是擋不住商業帝國垮臺。 阜康錢莊和其他商號都倒閉了,以前的輝煌沒了。 生意垮了,胡雪巖欠了很多錢,身體和精神都受不了。 以前那個風光的紅頂商人,現在啥都沒了。 最后在又窮又氣中病死,以前的輝煌化作云煙,只留下讓人感嘆的故事。#爆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