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擴張 中國宣戰1941年12月3日, 日軍大本營下達了第575號大陸令, 規定華中方面軍的任務是“確保從岳州至長江下游的交通, 以武漢三鎮和九江為根據地, 竭力摧毀敵之抗戰能力, 其作戰地區大致在安慶、信陽、宜昌、岳州、南昌之間。” ![]() 11月27日, 在中國派遣軍的軍司令官會議上, 第11軍司令官阿南惟幾就曾作過以下陳述:“第11 軍雖應以經過湖南奇襲重慶為最后手段, 但在目前應加強粉碎敵之戰斗力, 與此同時, 一面加強謀略宣傳, 一面謀求實現局部休戰, 目標應置于'保境安民’的戰略上。”可見, 在日軍的計劃中, 擴大占領并不是其主要目的, 其目標在于消滅以黃埔系為主的中國軍隊。但是, 日軍的這一方針并沒有得到堅持。 11月下旬以后, 阿南惟幾就聽說了軍中流傳的“長沙作戰, 反而給予敵人以反宣傳的材料, 很為不利”的議論, 使其產生了不滿情緒。 ![]() 1941年12月7日, 日軍偷襲珍珠港, 太平洋戰爭爆發, 其“南進計劃”正式確立。8日上午, 蔣介石召開了緊急特別會議, 第2天國民政府公布了由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簽署的文告, 正式對日宣戰。同日, 日軍“中國派遣軍”第23軍在南方軍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同時, 也從廣州向香港發動進攻。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了配合英軍的作戰, 于對日宣戰的當天(9日),布告如下:
自1931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后, 中國就沒有停止過浴血奮戰。按照國際慣例, 交戰國一旦長期開戰, 都會宣布斷交進入戰爭狀態。然而, 自“七七事變”, 中國進入全面抗戰以來, 中國和日本兩國政府竟然都沒有正式宣布斷交, 也未宣布進入戰爭狀態。 ![]() 不宣戰、不絕交是中日關系的一個特殊點。對中國而言: 中國當時極度落后, 軍需品不能自給, 絕大部分還須依靠進口, 如果公開對日絕交宣戰, 日本就會以交戰國的身份通知各國禁止一切軍需品及原料輸入中國,并切斷中國的海上運輸線。如宣戰, 中國在日本的僑民將被驅逐或拘捕,而中國目前又無撤僑和護僑的能力, 相反日本在華僑民則可遷入英、法等國租界繼續發揮侵華第五縱隊的作用, 而中國政府卻無法驅逐和干預。 在此后相當長的交戰中, 日本軍方的一致意見也認為:“以不宣戰為宜”。其理由是, 宣戰雖然可以阻止中國與第三國的經濟往來, 最大限度地切斷中國軍事裝備的輸入, 但日本也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 大部分軍用物資原料也要靠國外進口, 如果宣戰, 同情中國的國家就會限制對日戰略原料的出口, 日本甚至還會遭到國際上的經濟制裁, 這對日本來說無疑是弊大于利。 ![]() 太平洋戰爭爆發, 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 英、美的介入, 為中國抗戰勝利增加了籌碼, 于是中國正式向日宣戰。 中國政府對日宣戰布告一出, 阿南惟幾由此也改變了先前的態度, 他在12月10日第11軍召集的各兵團作戰參謀會議上, 作出如下訓示:“由于南方作戰的開始, 人們心中彌漫著一種認為中國方面已成為次要戰場的想法, 要特別以此為戒。在此世紀, 自始至終要采取積極手段, 對重慶施加壓力, 至少不能松懈, 整備進攻的態勢, 專心于加強部隊的訓練。” 中國向日宣戰, 重慶軍委會即命令各戰區對當面日軍發動進攻, 以牽制日軍; 同時還命令第四戰區向日軍第23軍進攻, 以策應香港英軍, 并令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分別由廣西、四川向云南集結, 準備進入緬甸直接支援英軍防守緬甸。 ![]() 日軍從海上進攻香港, 英國守軍薄弱, 要求中國出兵協守港九地區。香港地處第七戰區余漢謀作戰地境, 余以該戰區兵力不夠, 要求調第九戰區戰斗力較強的部隊開往港九支援。9日, 蔣介石命令第九戰區抽調第4、第74軍南下, 擬配合第四、第七戰區進攻廣州, 以解日軍攻取香港之圍。 鑒于這一特殊情況, 12月13日, 第11 軍參謀長木下勇少將認為有必要牽制中國軍隊的南下行動。同日, 阿南惟幾發布了第三次進攻長沙的命令, 第三次長沙會戰隨之爆發。 根據現存的檔案來看, 阿南惟幾這一決定的作出, 有如近似兒戲一般。木下勇在日記中這樣記載:“第三次長沙作戰, 決定的很快, 只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就下了決心??”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原因雖然目的在于策應香港作戰, 但如此倉促決定發動, 竟然只是因為第二次長沙會戰失敗,第11軍上下被11月下旬的流言弄得氣暈了頭, 于是才急于想在戰場上找回面子。 ![]() 15日, 日軍第11 軍制定了會戰指導方案, 其細節是“首先以第6師團、第40師團將新墻河左岸的中國第20軍在新墻河東南地區擊潰, 并于關王橋附近捕捉之。然后隨著第3師團的到達, 投入第6師團的右側, 將汨水左岸地區的第37 軍擊潰。作戰于12月22 日開始, 用兩周左右時間結束。” ![]() 第11 軍雖然制定了會戰指導方案, 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 直至22日中午, 阿南惟幾到達岳陽時, 第11軍還沒有下定最后的決心! 從純軍事角度來看, 第11軍的這次行動完全是漫無目的即興發狂。木下自己也意識到這一點, 所以他在日記中不無憂慮地寫道:“這次作戰, 因其動機與策應對象不確切, 難以明確進行, 更因后勤等無準備時間, 不能勉強行事, 是一次稍稍不徹底的行動。” 計劃不明, 任務不確, 決心不定, 后勤準備不足。盡管如此, 第11軍還是在這種條件下, 發動了一場新的作戰! 顯然其尚未開戰就注定了失敗, 在此已注上了前因。第二天, 先后視察了第6、第3、第40師團后, 回到岳陽的指揮所, 下達了作戰命令。 ![]() 兵來將擋 薛岳坐鎮指揮1941 年11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后, 中國等二十六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 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 ![]() 為應對日軍的再次進攻, 薛岳于11月17日在長沙召開了第九戰區高級軍官會議, 研究防御作戰問題的有關細節。會上, 薛岳特別指出:“戰勝敵人主要是靠平時的周密準備和軍民一體與旺盛的士氣。” 第三次長沙會戰爆發前, 第九戰區共擁有三十六個師, 合計約三十萬人。從質量上來說, 第九戰區的大部分部隊都是經歷了從武漢會戰起的一系列戰役, 某些部隊(如第74軍) 甚至是從淞滬抗戰起打滿全場的部隊。在戰火中, 第140師從徐州會戰以來愈戰愈強, 最終成為了第九戰區的中堅力量。 ![]() 第九戰區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來說, 都是整個中國戰場中國軍隊的精華。薛岳親自坐鎮岳麓山指揮, 并將守備長沙的任務交給了李玉堂的第10軍, 其戰斗計劃、部署還是運用薛岳嫻熟的“天爐大陣”。 按照薛岳的部署: 第37軍、第20軍、第58軍等10個軍沿新墻河、汨羅江、撈刀河縱深布防, 誘敵深入至長沙外圍核心地區再予以猛擊, 并伺機向日軍側翼和后翼發動攻勢, 南北夾擊; 置第78、第72軍和新3軍于贛北地區阻擊日軍作策應。 薛岳的這種部署是根據湘北的地形、敵我兵力對比和裝備情況以及戰術特點, 做出的戰術設想, 即在敵人深入湘北內陸的兩側及正面時, 部署重兵應對; 當敵前進到瀏陽河一帶, 兵力已經分散時, 即發起正面反攻;在長沙東部山區及西部湘江沿岸的部隊則進行側擊、包圍。 ![]() 第九戰區制定的作戰方針, 是以誘敵深入后進行決戰為目的, 敵進犯時, 以一部兵力由第一線開始逐次抵抗, 隨時保持我軍于外線, 俟敵進入我預定決戰區域時, 集中優勢兵力聚而殲之。就如薛岳所說: 使敵人猶如墜入火爐, 遭到烈火的焚燒而熔解。 1941年12月, 日軍五個多師團, 十二萬余兵力, 在第11軍司令官阿南惟幾的指揮下, 對長沙發動了第三次進攻。其部署是: 在湖北以第3、第6、第40師為主力, 從西塘、龍灣、新開塘出動, 正面進攻長沙; 獨立混成第14旅主力和獨立混成第18旅一部策應正面部隊作戰。 在贛北阿南惟幾以第34師團、獨立混成第14旅一部西犯上高、修水, 牽制中國軍隊, 配合湘北主力進攻。 12月24日, 日軍從四方房至榮家灣地段強渡新墻河。25日, 進至關王橋、犬荊街、龍鳳橋、黃沙街一線。第20軍作逐次抵抗后, 留一部抗擊日軍, 主力向關王橋東南撤退, 和第58軍協同從西側擊日軍。27日, 日軍右翼第3師強渡汨羅江, 中國第37、第99軍與其展開激戰。 ![]() 軍情緊迫 從容自如1941 年秋第二次長沙會結束, 第140師在衡陽、衡山附近休整了幾天后又奉令回到金井駐地, 一面加強整訓演習, 修固工事; 一面補充裝備和兵源。這時副師長張濤調陸軍大學學習, 原第98師少將參謀長毛定松調為第140 師副師長。 毛定松(1906-1951),貴州省松桃縣孟溪村人。歷任貴州省銅仁縣縣長、第85師師部經理處處長、師特別黨部書記長、師駐武漢辦事處主任、第85師代理參謀長、獨立第34 旅參謀長、第82師團長、第98師少將參謀長。抗戰以來參加過淞滬羅店、瀏河等戰役和武漢會戰、第一、二次長沙會戰。 ![]() 毛定松因作戰英勇且謀略過人, 在獨立第34旅時期就已嶄露頭角, 深為旅長羅啟疆所器重, 第82師重新組建后, 他又被羅啟疆師長任命為第488團團長。后來第79 軍軍長夏楚中為分化瓦解第82師, 就有意將第82師得力之人抽空, 企圖以釜底抽薪的方法對其吞并, 因而毛定松被提升后調入了第98 師任少將參謀長。張濤調走后, 第140 師副師長出缺, 毛定松又申請回到了貴州部隊, 以后成為第140師師長。 毛定松在第82師期間也深得繼任師長歐百川的器重, 所以當初特別讓毛定松團擔任游擊任務。毛定松接受任務后, 通過詳細調查與周密部署,率領全團輕裝急進, 插入敵后, 挺進至毗連通城、崇陽、岳陽三縣間的藥姑大山, 開辟了敵后游擊根據地, 對敵展開了軍事與政治斗爭。 ![]() 毛定松團在藥姑大山時, 因紀律嚴明, 秋毫無犯, 注重保護生產, 得到了當地群眾的擁護; 同時切實控制淪陷區維持會投敵人員(漢奸),不許其為非作歹, 并從中獲取情報, 在奔襲與伏擊日軍中, 常有斬獲。其中通城維持會會長吳某態度頑固, 拒不聽命, 毛用計邀請其家屬來到團部,加以政策攻心和感化并安全送回, 使吳某深受感動, 痛改前非, 并經常及時地透露了敵第45 聯隊的消息, 使毛對敵人動態地掌握, 更為確切, 所以每有行動, 必得到預期戰果。 因此第九戰區通報游擊戰況時, 唯第82師毛定松團捷報頻傳, 譽滿前線。而當時敵第6師團在作戰指令中, 也特別指出當心敵軍羅師毛支隊的游擊。因為毛定松在第九戰區算是頗有名氣,所以他的到來自然引起了師長李棠的高度重視。 日軍在突破我軍新墻河防線后, 向汨羅河南岸推進, 與我第37軍第60師在長樂街南岸遭遇, 展開激戰。敵后續部隊向第60師左翼運動, 意在包圍該師左翼側。第60軍撤到汨羅江中游的甕江附近山上, 由東向西側擊日軍, 第95師在神鼎山、東影珠山附近與敵激戰。第140師在金井脫甲橋附近加固工事。 ![]() 第140師奉軍長陳沛命令, 馳赴李家塅附近, 師長李棠急令420團牟龍光部于斬兒橋、李家塅之線高地, 迎擊當面之敵。因當時師缺參謀長,李棠便口述命令內容囑毛定松以筆記命令下達, 毛于是命衛士打開墨盒,一邊以條紙置于圖囊上從容記述。包括敵情、友軍情況、指揮官決心、420團任務等。一筆行楷, 整齊秀麗, 無一漏落, 為平日案上作書一般。 毛定松在陣中的鎮靜表現, 由于為常人所不及, 使眾人大為嘆服, 李棠更為當眾嘉許, 稱之為難得將才。 緊急受命 遲滯敵人。1941年12月22 日是農歷冬至, 在中國很多地方, 冬至是被民間當著小年看的, 貴州則以這一天吃狗肉以示過節, 按照民間的說法“冬至吃狗肉, 明春打老虎。”為的是進補。 第二次長沙會戰后, 第37軍第140師集中在長沙東北的高橋、金井夏大屋、鄭家塅、鐵甲橋一帶整補。休整期間, 師部的京劇團到各團慰問演戲。420團團長牟龍光為了本團能過一個熱熱鬧鬧的冬至, 特地通知各營連拷狗殺豬, 準備全團大會餐。 ![]() 會餐過后, 牟龍光正在陪著客人觀看《追韓信》。突然李棠師長來電話要他帶著地圖明晨拂曉前出發到師司令部開會, 并命令各營連迅速準備。牟龍光只好通知劇團少演一二折戲早點回去。當時, 第3 營營長劉天培, 正率該營在福臨鋪以東地區修補工事, 牟龍光立即派人去要他把部隊集中到福臨鋪東北村莊一帶隱蔽, 準備待命行事。 牟龍光趕到師司令部, 徐定遠、郭克俄兩位團長也同時到達。師長李棠要他們一道吃飯后, 打開地圖指示說:“日11軍司令阿南惟幾, 調集了第3、第6、第9、第13、第33、第16五個師團, 集中在漢口至岳陽鐵路沿線。另外, 由隨縣、棗陽、鐘祥、京山、花園、趕水等地抽調約六個師團正向武昌、漢口集中。還有, 贛北的修水、武寧、銅鼓之敵約四個師團, 正集中在崇陽、通山之線。看來, 第三次長沙會戰即將揭開戰幕。你們打電話回團作好準備, 以秘密演習的姿態, 于明晨出發, 并在出發前告知鄉保長, 作好防空準備, 將糧食埋藏起來。” ![]() 會議剛結束, 各團長準備回去, 碰巧薛岳司令長官來電話說:“日軍已在新墻河北岸的大荊街、新市街、黃沙街、關王橋附近, 與我軍發生戰斗, 140師應于次晨十時前, 趕到神鼎山、影珠山一帶迎擊敵人, 并囑要穩、準、狠地消滅來犯之敵, 要比一、二次長沙會戰打得更好。日軍第二次長沙會戰失敗后, 在國際上聲譽一落千丈, 我們要在第三次會戰給他一個殲滅性的打擊, 使它在國際上聲譽掃地。”薛長官的口氣, 不僅決心大,且把握十足。 阿南惟幾由太原、鄂北、贛北等地抽調一部分兵力, 集中在咸寧、蒲圻、賀勝橋、岳陽之線, 向新墻河、汨羅河實行中央突破。企圖到達汨羅南岸后, 其后續部隊, 再由汨羅中游渡過浯口、經甕江沿瀏陽大山北麓,經上華山、交溪嶺、鎮頭市迫近長沙, 由榔林市、東屯渡配合沿武長路進攻之部隊, 企圖一舉奪取長沙。 ![]() 我軍原在新墻、汨羅兩線之守軍為歐震第4軍、楊漢域第20軍。由于第4軍南調援應香港, 此時防守新墻河南岸陣地的只有第27 集團軍楊漢域第20軍1個軍孤懸于前沿。因為, 薛岳并不準備在新墻河一線與日軍大打, 第20軍的主要任務是阻敵, 盡可能地耗損敵人的力量, 疲勞敵人、頓挫敵人進攻的勢頭, 延緩日軍南下的步伐。 日軍兵臨城下, 楊漢域早有準備, 早已將陣地加固和修復, 家眷也一律送往后方安置, 糧秣彈藥也搬到了前沿, 并派人到陣前百余里搜集情報, 敵人動態基本為我軍掌握。 了解了敵情, 第140 師各團長火速趕回駐地各自準備。子夜十一時左右, 師長李棠發出正式命令。 第二天拂曉, 140師集結完畢, 按照李棠的部署, 行軍序列為: 419團作前衛, 往福臨鋪直向影珠山、神鼎山方向前進; 師部及418團為本隊,經福臨鋪向李家塅前進; 420團作后衛, 并負責掩護師之輜重安全, 經福臨鋪、李家塅,到斬兒橋后,進入明月大山。 ![]() 各團按既定路線前進, 419 團剛抵神鼎山南麓, 即發現敵之前衛部隊已進到斬兒橋附近, 本隊正在神鼎山與影珠山方向前進。419團立即集中兵力, 在神鼎山南與影珠山北之間以攻擊隊形前進。這是一次不預期的遭遇, 日軍意想不到的是一路風雨無阻, 竟被第140 師截在中途, 因為措手不及, 而被打得遍地奔跑。 師部到達李家準備支援419團, 同時派傳令軍官找到牟龍光通報軍情。這時, 420團第1營已在斬兒橋與敵遭遇, 正在激戰中, 第2 營跟著第1營, 已逐次投入戰斗力; 第3 營在福臨鋪, 還未趕到時, 團部只有一個連作團預備隊。 牟龍光趕到師部, 請求師長在斬兒橋北端設立指揮所, 陣地由420團負責。第3營到達斬兒橋陣地后, 420 團的力量得到了集中。 ![]() 牟龍光親自跑到前沿, 通過敵情觀察, 他即果斷命第1 營暫時停止進攻。牟龍光第1營孤立作戰力量太過單薄, 不如調整部署, 把兵力布置好一齊出動, 更顯力量。于是, 牟龍光派出第2 營由斬兒橋登上明月大山東北高地, 與第99軍92師取得聯系后, 由第2 營從山上向下壓, 第1 營、第3營(缺一連) 向敵猛攻。團營輜重及非戰斗員人員, 統歸團部指揮隨第2營跟進, 如發生戰斗, 應迅速撤離, 以保證后勤安全; 團衛生隊如聞槍聲一響, 即設立救護站工作, 隨時準備搶救和轉運傷員; 團通信排要確保與師通信聯絡暢通。 有了縝密的部署, 經過四個多小時左右的激烈戰斗, 420 團把第6師團的一個大隊, 壓退到影珠山北。此時, 419團亦占領神鼎山麓, 與420團向敵聯合進攻。直到黃昏, 敵人都沒法前進一步。入夜之后, 兩團各派出小部隊, 聯合展開夜襲行動。這次不期而遇的遭遇戰, 第140 師旗開得勝, 有效遲滯了敵人的行動, 提高了我軍士氣。因此, 第九戰區長官部數次來電話表彰。 隨著敵情的變化, 第140 師將陣地移到明月大山山麓, 把敵人的進路控制在我軍重火力之下。與此同時, 我第60師由黃沙街方面向敵側擊, 日軍第6師團之一部處于腹背受敵狀態, 被圍困在神鼎山、影珠山、明月大山之間, 四天突不出去。第140 師連夜派出部隊襲擊均有收獲, 420 團繳獲手槍五枝, 戰地攝影機一部。 隨著戰勢的發展, 第九戰區長官部指示: 把敵人放進來, 然后進行尾追襲擾, 讓其瞻前顧后, 進退失據。 ![]() 由于第140 師纏住敵人沿著明月大山、梓木洞, 向敵第六師后面尾追而來, 每天都有小接觸, 到了東屯渡、榔林市、侯子石戰斗更趨激烈。這種不間斷的日夜襲擾, 使其輜重聯隊戰馬被擊斃甚多, 許多大行李都丟在各村落中而被繳獲。日軍被此不斷消耗, 所攜帶的口糧和彈藥大部被繳,盡管第6師團戰斗力再強勁, 但一日無糧千軍散的現實, 就使其戰力大打折扣了。 第6師團雖已進抵長沙城下, 但卻被第140 師纏住不放, 拖住了后腿。此時, 我第27集團軍、30集團軍所指揮的20軍、72軍、78軍及高應槐、羅卓英兩集團指揮的第58軍、新3軍都由江西西部直向瀏陽、醴陵、長沙壓來。長沙近郊東、南、北各方面每分鐘都未停止過槍聲, 戰斗已達到最激烈的階段, 守衛長沙城的第10 軍正在奮力抵抗。 ![]() 按照薛岳“天爐戰法”的要旨, 敵已進入我預定決戰區域, 應集中優勢兵力聚而殲之。此時,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部指揮所就在岳麓山腹, 其他各指揮系統仍在原地。長沙雖然危在旦夕, 但第九戰區上下都表現出了必勝的信念。看來勝負之分, 在數日內便可見分曉。 未完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