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懷化市,古稱“鶴州”“五溪”,介于雪峰山和武陵山兩大山脈之間的狹長地帶,山巒起伏、地形復雜多樣,是湖南省最西端的轄區,沅江是轄區的主要干流,舞水、渠水、辰水、溆水等支流在境內與之交匯,形成了一片片的河谷盆地地貌。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因其地形呈“走廊”狀,容易出現冷暖氣流交匯的情況,冬季濕冷、夏季易出現暴雨現象,使得境內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極高、水能資源豐沛,有豐富的石煤、硅砂、重晶石等礦產資源。 懷化的地理位置極為優越,是通往嶺南、云貴地區的交通要道,滬昆鐵路和焦柳鐵路在此交匯,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有連接東盟國家的國際大通道,同時也是長江與珠江的分界地帶,自古以來就有“黔滇門戶”“全楚咽喉”之稱。 ![]() 懷化的歷史悠久,古屬黔中郡、武陵郡,隋朝時為沅陵郡,唐宋元明清時期以辰州府(路)作為節制西南地區的重鎮。解放后分設會同、沅陵兩個專區,1952年成立芷江專區,1953年改名黔陽專區,1968年為黔陽地區,1981年改稱懷化地區,1998年成為地級市。下轄1個區(鶴城區)、10個縣(中方縣、沅陵縣、辰溪縣、溆浦縣、會同縣、麻陽苗族自治縣、新晃侗族自治縣、芷江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洪江市)及1個管理區(懷化市洪江管理區)、1個高新區、1個經開區,總面積27564平方公里(全省最大,是湘潭市的五倍多),常住人口447.21萬人(全省第八,略低于郴州市),2023年GDP總量1948.52億元(全省第12,略低于婁底市)。 懷化是抗日戰爭勝利受降見證地、世界雜交水稻發源地,有著濃厚的侗族、苗族和瑤族風俗,保有了大量的歷史人文景觀,如高椅古村、黔陽古城、洪江古商城、芷江受降紀念坊、龍興講寺、龍津風雨橋、芋頭侗寨、安江農校紀念園、回龍橋、通道轉兵會址、飛山寺,還有萬佛山、溆浦穿巖山、黃巖生態區等自然景觀。 ![]() 鶴城區懷化市府駐地,下轄7個街道、1個鎮、3個鄉及黃巖旅游度假區,總面積722.8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71.33萬人,2022年GDP總量418.07億元。鶴城區位于懷化市中心位置,舞水河、太平溪等河流貫穿全境,另有數座水庫分布于此,地勢呈東南高西北低狀,為山地丘陵、河谷盆地地貌,水能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64.23%,是一座生態之城。與麻陽苗族自治縣、辰溪縣、中方縣、芷江侗族自治縣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滬昆鐵路、渝懷鐵路、焦柳鐵路、懷衡鐵路、張吉懷高鐵)公路(長芷高速、包茂高速、209國道) ![]() 鶴城區是我國中東部通向西南地區的交通要道,前身為懷化縣,古屬武陵郡,早期以舞水河而置舞陽縣,唐初為舞州因與武則天的名諱接近改為鶴州,宋朝時州制裁撤屬荊湖北路。民國初期分屬靖縣、晃縣,1942年設立懷化縣。1982年并入縣級懷化市,1997年從縣級懷化市拆分出設鶴城區。 主要景點:山下花海、中坡山 洪江市 懷化代管縣級市,下轄7個鎮、13個鄉,總面積2173.54平方公里,總人口40多萬,2022年GDP總量136.46億元。洪江市位于懷化市中段位置,舞水在此匯入沅江,地勢受雪峰山脈影響,東南高西北低,為山地丘陵、安洪江谷盆地地貌,水能資源豐富。與會同縣、芷江侗族自治縣、中方縣、溆浦縣、洞口縣(邵陽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焦柳鐵路、懷邵衡鐵路)公路(滬昆高速、包茂高速、209/320國道) ![]() 洪江市古為黔江城,宋神宗時改置黔陽縣屬沅州。解放后駐地改設安江鎮屬會同專區,1952年為黔陽專區駐地,1975年遷往懷化市,1997年洪江縣級市與黔陽縣合并為新的洪江市。 主要景點:黔陽古城、巖鷹洞風景區、安江農校 特產和民俗:黔陽冰糖橙、安江冰糖柚、洪江米粉 中方縣下轄11個鎮及1個民族鄉(蒿吉坪瑤族鄉),總面積14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數23.64萬人,2022年GDP總量133.97億元。中方縣環懷化市區而建,地勢為兩山夾沅江的形態,為山地丘陵、河谷平原相間的地貌,森林覆蓋率64.56%,煤、磷、錳、瓷土等礦產資源豐富。與鶴城區、辰溪縣、溆浦縣、洪江市、芷江侗族自治縣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滬昆高鐵、懷衡鐵路)公路(長芷高速、包茂高速、滬昆高速、209/320國道) ![]() 中方縣的建制較晚,是由縣級懷化市拆分而來,于1998年正式建縣,被稱為“全國最年輕的縣”。 主要景點:荊坪古村、康龍風景區、五龍溪、仙人谷、黃溪古村 特產和民俗:中方斗笠、雪峰山魚腥草、雪筍茶、湘珍珠葡萄 沅陵縣下轄8個鎮、13個鄉,總面積58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49.71萬人,2023年GDP總量202.49億元。沅陵縣是千年古縣、湖南省地域面積最大的縣,位于懷化市最北端,沅江干流自西南向東北貫穿全境,另分布有大小溪流900多條,是湖南省水能資源最為豐富的縣份,大部分為山地丘陵地貌,林木茂盛、雨量充沛,有豐富的磷礦、石煤礦等礦產資源分布。屬五市(州)交匯地帶,與溆浦縣、辰溪縣、瀘溪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定區(張家界市)、桃源縣(常德市)、安化縣(益陽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公路(杭瑞高速、官新高速、沅辰高速、319國道) ![]() 沅陵縣因故城北枕沅水而得名,西漢初年始置沅陵縣,西晉時為武陵都尉府治所,隋朝時為辰州治所,元朝時為辰州路治所,明清時期屬辰州府。解放后屬湘西行署,1952年改屬芷江專區、黔陽專區、懷化地區,1998年屬懷化市。 主要景點:鳳灘、辰州三塔、二酉山、碣灘山、龍興講寺、黔中郡遺址、蕓廬、辰龍關 特產和民俗:碣灘茶、沅陵大曲、沅陵酥糖、沅陵山茶油、黃酮茶、蒿子粑、米豆腐、馬底驛豆腐、五強溪魚 辰溪縣下轄9個鎮、9個鄉及5個民族鄉,總面積1976.8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40.07萬人,2022年GDP總量140.48億元。辰溪縣位于懷化市北部,沅江、辰水在此交匯,境內三面環山、中部為河谷平原地貌,水系發達、水能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55.8%,有大面積的油茶林基地分布,煤炭、石灰石儲量較為豐富。與沅陵縣、溆浦縣、中方縣、鶴城區、麻陽苗族自治縣、瀘溪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滬昆鐵路)公路(長芷高速、沅辰高速、354國道) ![]() 辰溪縣因辰水流經而得名,西漢建國之初始置辰陵縣,后改名辰陽縣,南梁時改名建昌縣,隋朝稱辰溪縣,宋元明清時期歸辰州府(路)管轄。 主要景點:羅子山、五寶田古村落、江東寺、燕子洞 特產和民俗:辰溪金銀花、辰溪臍橙、辰州香柚、辰溪毛狗肉 溆浦縣下轄下轄18個鎮、7個鄉,總面積3438平方公里,總人口為93.17萬人,2023年GDP總量221.23億元。溆浦縣是是屈原文化發祥地,位于懷化市東北部、雪峰山西側,沅江、溆水在此交匯,共有溪河300多條、水能資源豐富,為山地丘陵與河谷盆地相間的地貌,石灰石、硅砂礦和石煤資源豐富。屬四市交匯地帶,與洪江市、中方縣、辰溪縣、沅陵縣、安化縣(益陽市)、新化縣(婁底市)、隆回縣(邵陽市)、洞口縣(邵陽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滬昆鐵路)公路(長芷高速、354國道) ![]() 溆浦縣古屬辰溪縣,唐初從辰溪縣分出以溆水之濱來命名縣名,得名溆浦。唐玄宗時期改屬瀘溪郡,五代十國時期劃屬辰州。解放后先后經歷了芷江、黔陽專區,懷化行署、懷化市,2015年為省直管縣試點。 主要景點:思蒙丹霞風景區、山背花瑤梯田、弓形山抗日陣亡將士陵園、陽雀坡古村落 特產和民俗:札紙、辰河戲、龍潭火腿、溆浦鵝 會同縣下轄8個鎮、10個鄉(含6個民族鄉),總面積22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05萬人,2023年GDP總量106.67億元。會同縣是全國7個杉木中心產區的種源區之一,位于懷化市中南部,雪峰山支脈綿亙于此,渠水、巫水貫穿全境注入沅江,為云貴高原和江南丘陵的交匯地帶,地形復雜,石煤儲量豐富。屬兩省三市(州)交匯地帶,和黔東南州互有飛地分布,與芷江侗族自治縣、洪江市、綏寧縣(邵陽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天柱縣(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焦柳鐵路)公路(包茂高速、209國道) ![]() 會同縣古屬鐔城縣、舞陽縣地,唐初始置朗溪縣屬巫州,宋徽宗時改名會同縣屬靖州。解放后屬會同專區,后屬芷江專區、黔陽專區、懷化市。 主要景點:高椅古民居群、粟裕故居、鷹嘴界、九洞風景區 特產和民俗:會同竹編、楠竹、油桐、油茶 麻陽苗族自治縣下轄8個鎮、10個鄉,面積1568.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31.33萬人,2023年GDP總量116.83億元。麻陽苗族自治縣位于懷化市西北部,辰水及其支流自西向東貫穿全境,轄區三面環山,為沅麻盆地地貌,大小溪河眾多水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66.09%,礦產資源種類多樣。屬兩省三市(州)交匯地帶,與辰溪縣、鶴城區、芷江侗族自治縣、碧江區(貴州省銅仁市)、鳳凰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渝懷鐵路、焦柳鐵路)公路(包茂高速、銅懷高速、354國道) ![]() 麻陽苗族自治縣古為黔中地,是向周王室朝貢苞茅之地,南陳時設立麻陽戍,唐初改設設立麻陽縣屬辰州,明清時期先后屬辰州府、沅州府管轄。解放后屬沅陵專署、芷江專署、黔陽專署、懷化地區,1988年改設麻陽苗族自治縣,1997年隸屬懷化市。 主要景點:滕代遠紀念館、九龍湖、滿朝薦書院 特產和民俗:麻陽花燈戲 新晃侗族自治縣下轄9個鎮、2個民族鄉,總面積15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50萬人,2023年GDP總量92.74億元。新晃侗族自治縣有“中國鋇都”的美譽,是古夜郎國的治地,位于懷化市最西端,也是湖南省的最西端。全境群山繚繞,系云貴高原苗嶺余脈延伸末端,舞水及其支流貫穿全境,水能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67.5%,鉀長石、重晶石儲量極為豐富。屬兩省三市(州)交匯地帶,與芷江侗族自治縣、天柱縣(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縣(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玉屏侗族自治縣(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貴州省銅仁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滬昆高鐵)公路(滬昆高速、320國道) ![]() 新晃侗族自治縣古為夜郎國腹地,魏晉南北朝時先后屬舞陽縣、龍標縣,唐初置夜郎縣屬晃州,元朝時劃入沅州路,明朝置晃州驛、晃州巡檢司,嘉慶年間改設晃州直隸廳。民國初期廢廳存縣,解放后屬會同專區、黔陽專區,1956年成立新晃侗族自治縣。 主要景點:大灣羅、夜郎大峽谷、燕來寺、夜郎古樂城、龍溪古鎮、貢溪溶洞 特產和民俗:新晃龍腦、新晃侗藏紅米 芷江侗族自治縣下轄9個鎮、9個鄉,總面積209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73萬人,2023年GDP總量126.09億元。芷江侗族自治縣因中國抗戰勝利洽降地和芷江機場而聞名,位于懷化市中西部,地勢整體西高東低,多屬舞水水系,有大小溪河294條,水能蘊藏量豐富,礦產資源種類多樣。屬兩省三市(州)交匯地帶,與麻陽苗族自治縣、鶴城區、中方縣、洪江市、會同縣、天柱縣(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新晃侗族自治縣、萬山區(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貴州省銅仁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滬昆高鐵)公路(滬昆高速、長芷高速、銅懷高速、320國道)機場(懷化芷江機場4C級) ![]() 芷江因沅水別稱芷江而得名,縣制始于西漢時期的無陽縣,東漢時并入辰陽縣,西晉時置舞陽縣,南梁時為龍檦縣,唐初改為龍標縣,北宋時一度為羈縻州轄地,后置盧陽縣,明朝時為沅州治所,乾隆年間為沅州府芷江縣附郭。解放后屬會同專區、芷江專區(黔陽專區)、懷化地區,1986年改置芷江侗族自治縣,1998年隸屬懷化市。 主要景點:中國人民抗日紀念館、飛虎隊紀念館、龍津風雨橋、天后宮、萬和樓 特產和民俗:白蠟、明山石、馬頭羊、芷江蔥把鴨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下轄6個鎮、5個鄉及1個國有林場,面積2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94萬人,2023年GDP總量108.7億元。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位于懷化市南部,境內多崇山峻嶺,渠水水系是其主要河流,水能資源十分豐富,林地面積高達80.75%,是中國木材重要產地、速生豐產林基地縣。屬兩省三市(州)交匯地帶,與會同縣、綏寧縣(邵陽市)、通道侗族自治縣、黎平縣(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縣(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焦柳鐵路)公路(包茂高速、靖黎高速、209國道)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原為羈縻誠州,宋神宗時置渠陽縣屬誠州,宋徽宗時因楊晟臻率眾歸附,遂以安靖之意更名為靖州,元朝時屬辰州路,明朝時升格為靖州府,不久復為靖州。民國初期改為靖縣,1959-1961年短暫與通道合并,改為“通道侗族自治縣”,1987年撤銷靖縣,改設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主要景點:飛山、地筍苗寨、巖腳侗寨、排牙山森林公園、渠江浮橋 特產和民俗:苗族歌鼟、靖州雕花蜜餞、靖州楊梅、靖州茯苓 通道侗族自治縣下轄8個鎮、2個鄉及1個苗族鄉,總面積22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20.1萬,2023年GDP總量68.2億元。通道侗族自治縣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位于懷化市最南端,處于云貴高原與南嶺的過渡地帶,同時也是長江與珠江流域的分水嶺,山勢高大、綿延起伏,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渠水及其支流貫穿全境,有部分珠江流域分布。屬三省(區)五市交匯地帶,與靖州侗族自治縣、綏寧縣(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邵陽市)、龍勝各族自治縣(廣西桂林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廣西柳州市)、黎平縣(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焦柳鐵路)公路(包茂高速、209國道) ![]() 通道侗族自治縣古為楚越分界的走廊地帶,也因是古代南北交流的大通道而得名。秦漢時期為譚成縣地,東晉至隋朝期間為舞陽縣、朗溪縣地,宋徽宗時期始置羅蒙縣,后改為通道縣,明清時期屬靖州管轄。1954年成立通道侗族自治縣,1959-1961年靖州曾短暫并入。 主要景點:馬田鼓樓、坪坦河風雨橋群、芋頭古侗寨群、恭城書院 特產和民俗:侗族蘆笙、侗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