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神經根型頸椎病CSR患者對藥物和物理療法的保守治療反應良好。手術僅適用于對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或神經系統功能惡化的患者。 ACDF既往被認為是治療CSR的標準術式。然而,它存在鄰近節段退變、運動節段功能喪失、植入相關并發癥等。此外,頸椎前路手術與術后吞咽困難、食管穿孔、和醫源性損傷的風險增加有關。 而人工間盤置換ADR作為一種新技術出現,可以解決與ACDF相關的某些問題。然而,也有其局限性,如cage沉降、移位、異位骨化、持續的頸部疼痛等并發癥。 而經皮內鏡椎間孔減壓是一種安全的微創手術治療新選擇。 ![]() ![]() 定位靶點:目標水平鄰近側塊的中點(圖b)。兩個切口之間的距離2厘米左右 3L袋放置在手術區域上方約40cm的高度,并根據流量進行調整。該高度通常使流動壓力保持在30mmHg以下。 手術步驟: ![]() 暴露V點(上、下椎板與小關節內側的交界處),從V點開始,磨鉆從上位椎板的的下外側部分開始磨除,直到黃韌帶附著。下位椎板的的上外側部分在尾外側方向上鉆孔,直到骨皮質像蛋殼一樣薄。 (b) 藍色標記的區域是部分椎板切除的范圍 黃韌帶保留至骨切除工作完成,以防止在鉆孔時意外損傷神經。 黃韌帶移除后首先確立椎弓根的內側邊界,明確脊髓和神經根的解剖結構。 可用鉤頭射頻探頭安全止血。識別神經根,并用1mm Kerrison鉗減壓。 ![]() 可用鏡鞘管拉鉤保護神經結構 ![]() 如果去椎間盤的工作空間較小,可以進行部分的椎弓根磨除 病例演示 ![]() C6-C7左側中央旁椎間盤突出壓迫左側C7神經根。 (a和b)穿刺針放置和水平標記。 (c) 識別V點,磨除C6椎板下緣和C7椎板上緣以及C6-C7小關節。 (d) 黃韌帶暴露,硬膜外血管用鉤頭射頻探頭凝固。 (e) C7神經根暴露。 (f) 鞘管拉鉤推開C7神經根以暴露椎間盤。 (g和h)取出椎間盤碎片,C7神經根減壓 術中出血:(a)患者頭高腳低體位,以確保靜脈回流通暢;(b) 平均動脈壓約為90mmHg,心率<60次/分;(c) 使用磨鉆減少骨出血;(d) 骨蠟也可用于阻止持續的骨出血;以及(e)使用小尖端射頻探頭控制硬膜外血管出血和肌肉出血; 硬膜損傷:(a)保持黃韌帶完整,直到骨鉆工作完成;(b) 應在清晰的視野下謹慎使用Kerrison鉗;(c) 小的硬腦膜撕裂可以用纖維密封劑或無縫合的非穿透夾閉合;和(d)如果撕裂較大或初次修復失敗,應將手術轉換為開放式顯微手術進行修復; 硬膜外壓力增加:(a)將沖洗鹽水壓力保持在30 mm Hg以下,(b)將手術時間盡量縮短,過度和長時間的沖洗會導致腦膜刺激和頭痛; 參考文獻 PMID: 39547679 |
|
來自: martinbigbird > 《頸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