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紅燒肉,最著名的莫過于東坡肉,東坡肉又名滾肉,是江南地區漢族傳統名菜,屬于浙菜系,以豬肉為主要食材 。東坡肉的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豬肉,加入配料燜制而成,成品菜都是碼得整整齊齊的麻將塊兒,紅得透亮,色如瑪瑙,入口軟而不爛,肥而不膩。 相傳東坡肉是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所創,宋元豐三年(1080年)二月,蘇軾被貶為黃州(現隸屬于湖北省黃岡市)做團練副使。一生樂觀豁達的蘇軾到黃州后,“微官”一身輕,公干之余,他帶領家人在城東一塊坡地耕種以貼補家用,正是在和鄉民的接觸中,蘇軾發現當地豬肉非常便宜,在黃州期間,他親自動手烹飪紅燒肉并將經驗寫入《豬肉頌》中: 凈洗鐺,少著水, 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 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 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 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 飽得自家君莫管。 大意是:把鍋刷洗干凈,少添些水,讓木柴頭冒起煙但卻不要著起火焰。等它自己煨熟不要著急,火候到了味道自然鮮美。黃州上好的豬肉,價格便宜得就像買泥土。貴人們不愿吃,窮人們又不會煮。早晨起來吃上兩碗,我自己吃得飽飽別人管不著。 從這些文字看,東坡肉是晚上燒上,小火慢煨,第二天早上吃,在黃州期間,看不出加什么佐料等。 這篇文章在《蘇軾全集》中沒有收入,有資料顯示,這個《豬肉頌》,最早出現在南宋“竹坡居士”周紫芝所撰的《竹坡詩話》一書中,原名叫《食豬肉詩》,內容是這樣的:“東坡性喜嗜豬,在黃岡時,嘗戲作《食豬肉詩》云:'黃州好豬肉,價賤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盈,飽得自家君莫管?!耸菛|坡以文滑稽耳?!?/span>是不是蘇軾的原作,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