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都在討論這個春節要怎么過。 有人說一年忙到頭,就想在家好好躺幾天。 有人則想出去走走、看看電影讀讀書,給心靈充上電。 無論如何,大家都想利用這個休整期,來一場有效的自愈。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和另一個自己談談心》中寫道:不是所有的累都能通過休息緩解。 或許這一年,你努力向上、如魚得水,卻依然喚不起心中的活力; 或許你自認為獨立強大、 情緒穩定,卻依然心累,無法與自己真正地和解; 又或許你想努力改變,卻最終事與愿違。 如果這一切你都無法從外界獲得答案,就不妨試著從心出發,在這4句話里,找到自愈的最優解。 生活中,你是否會突然進入一段低能量期? 那是一種心煩意亂、失去熱情、又愛抱怨的狀態,同時還伴隨著睡眠和體力問題。 那段時間,我剛完成了一項艱巨的工作任務,有意休整但回血很慢,試了很多方法,也沒從焦慮與疲憊中掙脫出來。 直到一位關系很好的編輯老師,注意到我近期人間蒸發般的狀態,提醒我不要封閉自己。 或許是出于對她能力與品格的信任,不擅與人交心的我,把內心的不滿與焦慮一股腦地倒了出來,而她也針對我的問題,給出了精準的反饋。 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能量是可以在關系中流動的。后來我又找她聊了兩次,并向她討教如何成為一個高能量的人。 她說人的能量不可能一直維持在高水平,能量高時,要為身邊的朋友緩解焦慮; 能量低時,要找可靠的人傾訴、得到他們的幫助,這樣才能讓能量流動起來。 我恍然大悟,原來進入關系,也是自我調整的絕佳方式。 現在我也經常與朋友互動,認真回應他們分享的日常,也大方地談自己的感悟。從關系中,我看到了一個更優秀的自己,也不再自我攻擊。 看到一位網友寫下的經歷。 為了逃避996,她選擇去西歐某國定居。當地人口稀少,又非常重視家庭生活,在漫長的休假期中,她通常是一個人度過。 鍛煉、旅行、看書、聽音樂,她把能做的事都做了一遍,但架不住假期又多又長,那種孤獨難以忍受。 沒有關系的牽扯,人很容易產生一種“孤獨的累”。 那是一個想象中的我,和一個想象中的你在爭斗不休,最后帶來無盡的內耗。 所以,在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后,一定找幾個信得過、聊得開的人,借助他們的力量整理自己、展開自己。 生活是一條能量起伏的路,找到能讓能量流動的關系,也是一種自渡。 生活中的很多內耗,都源于一個“忍”字。 忍受他人沒有邊界的索取和打擾,忍受自己內心的抗拒與攻擊。 從豆瓣的內心能量小組看到豆友@森的一篇患癌后的感悟。 大廠打工人,感情內耗型選手,曾為了領導的“畫餅”拼盡全力,表面不吭聲,情緒穩定溫和,經常采用自我消化的方式達成事情已翻篇的假象。 雖然經常加班到凌晨,但依然通過壓縮睡眠,來達到健身、社交與娛樂的目的,對自己的“時間管理”還頗為自得。 直到生病,她才反省自己對身體的虐待,不僅如此,因為平時表現得太懂事,即使生病,身邊人也鮮少提供幫助。 現在,她不再以身邊人的情緒、評價和感受為重,也不再掩飾對感情和陪伴的期待。 可見,“把自己先活好”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課題。 多少人和這位“豆友”一樣,一面想把自己活好,一面又為了他人眼中的懂事,持續性地為難自己。 最后身體垮了,強裝的穩定在外來的暴擊前只能丟盔棄甲。 《和另一個自己談談心》中這樣總結道:為了自己穩定而強大的“小世界”,我們一定學會自私。 所謂“自私”,它包括兩層含義: 第一:別人的情緒和問題,不需要我負責。 第二:我有自己的秘密、空間和界限,他人無權干涉。 微博上曾有個熱搜話題:#房間里的小空間怎么利用# 有網友用心布置了一個小書桌,有網友則種上了綠植,鋪上了地毯,可以坐在那里追劇一整天。 一個小小的空間,也有足夠治愈的力量,因為我們正視了自己的需求,并把它放在了第一位。 那些強迫自己無私的人,對世界和他人反而更苛刻,也更難以從關系中獲得滋養。 所以,先把自我的小世界搭建好了,才能更好地和這個大世界相處。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覺得自己的頭腦在動,卻沒有了創造力,情感在維系,卻沒有了熱情,那么是時候清理你的空間了。 它包括你的房間、頭腦、心靈、時間甚至是各種關系。 在專欄里看到一個提問,工作太多,總想在休息日加班,工作日又總是偷偷刷手機,休息工作都沒干好,怎么辦? 專家給的建議,就是一個清理自己的過程。 首先,清理自己的頭腦:卸載常刷的手機APP,用冥想軟件替代,在想要刷信息的時候做個五分鐘的迷你小冥想,你會愛上那種頭腦安靜的感覺。 然后,清理你的時間:給生活留白,不要把它塞得滿滿當當。 大方地留出一些時間去散步、發呆、聽音樂、按摩等,把身體和靈魂,都照顧好。 最后,清理你的關系:讓家庭為你充能,多給家人一些時間,好好愛你的愛人和孩子,去享受家庭給你的幸福感,這樣會產生良性的循環。 至于那些無法滋養你、讓你不舒服的關系,你可以放棄或者適度保持距離。 看到過一個直播片段,有一個女生問主播,自己的年紀比男生大,感覺男生既沒有和自己結婚的打算,又沒有分手的意思,是為什么。 主播在黑板上寫下了“免費”兩個字。 不知道女生看到這兩個字時,有沒有意識到自己正處于一個破壞性關系中。 如果有一段關系,在他人看來很穩定、很美好。 關系那頭的人也在告訴你,這是愛,是為你好。 但你自己感覺很不好,也不再為自己而驕傲,就及時把這段關系清理出自己的空間。 定期把破壞性的關系、多余的思想、礙眼的垃圾從自己的空間清理出去,讓更多的能量和快樂涌進來,輕裝上陣,瀟灑地為自己而活。 生活中有一種累,是活成別人的樣子。
總之,只要看到別人活得好的樣子,我們就想模仿、想超越。 接下來,就是給自己拉一個長長的目標清單,例如早起跳一段操,三天看完一本書,每個星期學會一道菜等等。 一開始都像打了雞血一樣,但很快就雞不動了,這時可能要責備自己不自律,難以成為更好的自己了。 與其自我攻擊,不如反思一下:別人出口成章、體態輕盈,背后是他們十幾年的積累,甚至是職業發展的結果。 真實的我們在短時間內無法超越,只能通過少量的行動,大量的想象來滿足自己,等新的目標出現,又投入到下一輪的追逐中。 這種時候,我們應該內觀自己,看看自己適合什么,又能從哪一個起點做起。 比如現在的我,不再盲目地下載一大堆健身視頻,而是先考量一下自己的實際情況:不太愛動,沒有時間,難以持續。 所以我每周只選一天去做運動,并且就是簡單地暴走加拉伸,這樣執行起來不費勁,煉完后身心還得到了滿足。 著名投資家查理·芒格曾不止一次地提到,理性而快樂的人生不能缺少兩點:一是降低期望,二是隱藏智慧。 你羨慕的,想成為的太多,不僅拉高了你的期望值,也干擾了你的行動。 不如暫停一切、內觀自己,思考當下能做什么,又能做到什么程度。 我們不需要為了別人眼中的完美,而對自己施加無盡壓迫;這種矛盾的狀態會讓我們身心疲憊,永遠找不到平衡點。 真正的自渡,是同時相信自己與他人的力量。 點個「在看」,真正的成長,是從當下出發,為真實的自己提供滋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