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一口氣讀完《圓覺經》白話文

     牛答 2025-02-13 發布于福建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從前有一位佛叫做婆伽婆進入了神通大光明藏的深定狀態,這是所有佛所共同擁有的光明莊嚴之地,是眾生清凈覺悟的地方。在這里,身心都達到了寂靜滅盡的狀態,一切平等無差別,圓滿地遍布十方世界,沒有二元對立,順應一切而不分別,在這種不二的境界中顯現出無數凈土。與佛在一起的還有十萬位大菩薩,其中著名的有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凈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辯音菩薩、凈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和賢善首菩薩等,他們都是領袖級的人物。這些菩薩和他們的隨從也都進入了同樣的深定,一同參加這個平等的法會。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在大眾中站起來,向佛行了頂禮,繞佛三圈,然后長跪著雙手合十,對佛說:“慈悲的世尊啊,希望您能為這次法會的所有參會者講解如來最初修行時的清凈因地法門,以及菩薩們在大乘佛法中如何發起清凈心,遠離各種煩惱疾病,讓未來的末世眾生在尋求大乘佛法時不會誤入歧途或產生錯誤見解。”說完這段話后,文殊師利菩薩五體投地禮拜佛三次,每次都重新開始請求。

    當時,世尊告訴文殊師利菩薩說:“很好,很好!善男子,你們能夠為了所有菩薩詢問如來的因地修行方法,也為未來一切尋求大乘佛法的眾生,讓他們能夠正確修行,不墮入錯誤見解。你現在仔細聽,我將為你講解。”這時,文殊師利菩薩非常高興地接受了佛的教導,全體參會者也安靜下來聆聽。

    善男子,無上的法王有一個偉大的陀羅尼門,叫做圓覺。這個圓覺能夠生出一切清凈的真如、菩提(覺悟)、涅槃(解脫)和波羅蜜(到彼岸的方法),用來教導菩薩。所有佛最初修行的基礎,都是依靠圓滿地觀照清凈覺悟的本質,永遠斷除無明(無知),才能成就佛道。

    什么是無明呢?善男子,所有的眾生從無始以來,就有各種錯誤的認知,就像迷路的人搞錯了方向一樣;他們錯誤地認為四大元素(地、水、火、風)組成的物質是自己的身體,把外界六種現象(色、聲、香、味、觸、法)所引發的印象當作自己的心。這就好比一個有眼病的人看到空中有花朵和第二個月亮。善男子,實際上空中并沒有花,只是病人誤以為有,因為這種錯誤的認知,不僅迷惑了虛空的真實性質,也迷失了真實花朵的來源。因此,眾生就在生死輪回中不斷流轉,這就叫做無明。善男子,這種無明并不是真實存在的東西。它就像夢中的人,在夢里似乎存在,但醒來后就什么也沒有了。就像那些虛幻的空中華朵,在虛空中消失時,并不能說它們有一個固定的消失地點。為什么呢?因為它們本來就沒有出生的地方。所有眾生在沒有生滅的地方,卻錯誤地看到了生滅,所以才說他們在生死中輪回。

    善男子,當如來在修行之初修習圓覺時,他知道那些現象就像空中的花朵一樣虛幻,因此不會有生死輪回,也不會有身心受制于生死。這不是因為他刻意去做的,而是因為這些本來就不存在。那個覺悟的本質就像虛空一樣,知道虛空本質的人,就是見到了空中花朵的樣子,但也不能說它沒有知覺性。既不是有也不是無,這就是所說的凈覺隨順。為什么呢?因為它是虛空的本質,永恒不動,如來藏中沒有起也沒有滅,沒有知也沒有見,如同法界的本質,最終圓滿遍布十方。這就叫做修行的基礎。菩薩因此在大乘佛法中發起清凈的心。末世的眾生如果依照這種方法修行,就不會墮入錯誤的見解。

    這時,世尊想再次強調這個道理,于是用偈語說:

    “文殊你應當知道:所有的佛, 從他們開始修行的地方,都是依靠智慧覺悟。 他們明白了無明的本質,知道它就像空中的花朵一樣虛幻, 因此能夠避免在生死中流轉;又像夢中的人, 醒來后發現夢境并不存在。覺悟的人如同虛空一樣, 平等而沒有變化,覺悟遍滿十方世界, 就能成就佛道。所有的幻象都沒有固定消失的地方, 成道也沒有什么可以得到的,因為本性本來就是圓滿的。 菩薩在這個基礎上,能夠發起追求覺悟的心; 末世的所有眾生,依照這個方法修行,就可以避免走入歧途。”

    于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中站起來,向佛行了頂禮,繞佛三圈,然后長跪著雙手合十,對佛說:“慈悲的世尊啊,希望您能為這次法會的所有菩薩,以及未來一切修習大乘佛法的眾生講解:當他們聽聞到這圓覺清凈的境界時,應該如何修行呢?世尊,如果那些眾生知道一切都是幻象,那么他們的身心也是幻象,那怎么可以用幻象來修行另一個幻象呢?如果所有的幻象都消失了,就沒有心了,那誰來進行修行呢?為什么還說修行如幻呢?如果眾生本來就不修行,在生死輪回中一直生活在幻象之中,從未了解過這些是幻象,那么他們的妄想心如何才能得到解脫呢?希望世尊為未來的一切眾生提供一個方法,讓他們可以逐步修行,最終永遠離開各種幻象。”說完這段話后,普賢菩薩五體投地禮拜佛三次,每次都重新開始請求。

    這時,世尊告訴普賢菩薩說:“很好,很好!善男子,你們能夠為了所有菩薩和未來眾生,探討如何修習菩薩如幻的三昧(深度禪定),并尋求漸進的方法,使眾生能夠脫離各種幻象。你現在仔細聽,我將為你講解。”當時,普賢菩薩非常高興地接受了佛的教導,全體參會者也安靜下來聆聽。

    “善男子,所有眾生所經歷的各種幻象,都是從如來圓滿覺悟的心中生出來的。就像空中的花朵從虛空中顯現,即使幻花消失了,虛空的本質也不會被破壞;同樣地,眾生的幻心也會隨著幻象的消失而消失,當所有的幻象都滅盡時,覺悟的心依然不動。根據幻象來說覺悟,這也是一種幻象;如果說有覺悟,還沒有完全脫離幻象;如果說沒有覺悟,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當幻象消失時,就達到了不動的狀態。”

    “善男子,所有菩薩和未來的眾生都應該遠離一切虛幻不實的境界。因為堅定地持守遠離這些幻象的心念,連這種遠離的心也會像幻象一樣被放下;既然遠離本身也是幻象,那也要把它放下;連'遠離幻象’這個概念也要放下。最終達到無所離的狀態,這時就除去了所有的幻象。這就好比鉆木取火,兩塊木頭相互摩擦生火,等到木頭燒盡,灰飛煙滅;用幻象來修行幻象,道理也是一樣的。雖然所有的幻象都消失了,但這并不意味著進入了徹底的空無。

    “善男子,認識到一切都是幻象時,自然就會遠離它們,不需要特別的方法;一旦遠離了幻象,覺悟也就隨之而來,這個過程沒有漸進的階段。所有的菩薩和未來的眾生,依照這種方法修行,才能永遠離開各種幻象。”

    這時,世尊想再次強調這個道理,于是用偈語說:

    “普賢你應當知道:所有眾生,

    從無始以來的幻象和無知,

    都是由如來的圓滿覺悟之心建立的。就像虛空中的花朵,

    依靠虛空顯現形象,當虛空中的花消失時,

    虛空本身并沒有變動;幻象從覺悟中生起,

    幻象消失時覺悟變得圓滿,因為覺悟的心是不動的。

    如果那些菩薩和未來的眾生,

    應該常常遠離幻象,把所有幻象都放下。

    如同木頭中生出火來,木頭燒盡后火也熄滅,

    覺悟是沒有漸進階段的,方法也是如此。

    于是,普眼菩薩在大眾中站起來,向佛行了頂禮,繞佛三圈,然后長跪著雙手合十,對佛說:“慈悲的世尊啊,希望您能為這次法會的所有菩薩,以及未來的一切眾生講解:菩薩修行的逐步方法是怎樣的?應該如何思考?如何保持修行的狀態?對于還沒有覺悟的眾生,應該用什么方法讓他們普遍開悟呢?世尊,如果那些眾生沒有正確的方法和正確的思考方式,聽到佛所說的這種三昧(深定)時,心里可能會感到迷惑,就無法理解圓覺的道理。希望世尊發慈悲心,為我們這些人和未來的眾生講解一些方便的方法。”說完這段話后,普眼菩薩五體投地禮拜佛三次,每次都重新開始請求。

    這時,世尊告訴普眼菩薩說:“很好,很好!善男子,你們能夠為了所有菩薩和未來的眾生,向如來詢問修行的逐步方法、思考的方式和保持修行狀態的方法,甚至是一些方便的方法。你現在仔細聽,我將為你講解。”當時,普眼菩薩非常高興地接受了佛的教導,全體參會者也安靜下來聆聽。

    “善男子,那些剛開始修行的菩薩和未來的眾生,如果想要追求如來清凈圓滿覺悟的心,應當保持正確的念頭,遠離一切虛幻。首先應該依照如來的奢摩他(靜慮)修行方法,嚴格持守戒律,安頓好周圍的徒眾,在安靜的房間里打坐冥想,常常這樣思考:'我現在這個身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組合而成的,比如頭發、毛發、指甲、牙齒、皮膚、肌肉、筋骨、骨髓、大腦和污垢最終都歸于大地;唾液、鼻涕、膿液、血液、津液、口水、痰、眼淚、精氣、大小便等都歸于水中;身體的暖氣回歸到火中;身體的動作回歸到風中。當這四大元素各自分離時,這個虛假的身體究竟在哪里呢?由此知道,這個身體實際上沒有實體,只是由各種元素暫時組合在一起形成的,其實就像幻象一樣。四大元素偶然結合,才有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是由四大元素內外合成的,因為有這些條件聚集在一起,好像形成了感知的能力,人們就稱它為心。

    善男子,這種虛妄的心如果沒有外界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就不能存在。當地、水、火、風四大元素分解時,就沒有了塵埃可以依附,這些因緣所生的東西各自分散消失,最終找不到所謂的緣心。善男子,那些眾生的幻身消失了,他們的幻心也隨之消失;幻心消失了,幻塵也跟著消失;幻塵消失了,幻滅的概念也就不存在了;幻滅消失了,非幻的就不會再消失。這就好比打磨鏡子,污垢去除后,光明自然顯現出來。

    善男子,應當知道身心都是虛幻的污垢,當這些污垢完全消失時,十方世界就變得清凈無染。善男子,這就像是清凈的摩尼寶珠,能映照出五種顏色,在不同方向呈現出不同的色彩,但愚癡的人卻認為摩尼寶珠本身就有五種顏色。善男子,圓覺的清凈本性在身心中顯現,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相應的反應,但愚癡的人卻說清凈圓覺真的具有這樣的身心特征,這也是一種錯誤的看法。因此,他們不能遠離幻象的變化。所以我常說身心不過是幻象的污垢。相對于這些幻象的污垢來說,能夠離開它們的就是菩薩。當所有的污垢都被清除干凈,也就不再有相對的污垢以及稱呼它們的名字。

    “善男子,這些菩薩和未來的眾生,因為證悟到所有幻象都消失了,這時他們就達到了無邊無際的清凈境界,感受到無限虛空的清凈,覺悟的心也因此顯現出來;因為覺悟圓滿光明,所以顯現出內心的清凈;內心清凈了,就能看到外界的事物也是清凈的;看到清凈的事物,眼睛也就變得清凈;眼睛清凈了,視覺也跟著清凈;視覺清凈了,聽到的聲音也變得清凈;聽到清凈的聲音,耳朵也就變得清凈;耳朵清凈了,聽覺也跟著清凈;聽覺清凈了,感知到的事物也變得清凈。同樣的道理,鼻子、舌頭、身體和心意也會變得清凈。

    善男子,感官器官清凈了,看到的顏色也就清凈;顏色清凈了,聽到的聲音也變得清凈;香氣、味道、觸感和思想也都同樣變得清凈。善男子,六種感知(色、聲、香、味、觸、法)清凈了,地大的元素也就變得清凈;地大清凈了,水大的元素也變得清凈;火大和風大的元素也同樣變得清凈。善男子,四大元素清凈了,十二處(六根與六塵)、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和二十五有的世界也都變得清凈;因為它們清凈了,十力(佛的十種力量)、四無所畏(佛的四種無畏)、四無礙智(佛的四種無障礙智慧)、佛的十八不共法(只有佛才具有的十八種特性)、三十七助道品(幫助修行者達到覺悟的三十七種方法)也變得清凈;就這樣,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記憶佛法的能力)一切也都變得清凈。

    善男子,因為一切真實的相性都是清凈的,所以一個身體是清凈的;一個身體清凈了,多個身體也就變得清凈;多個身體清凈了,以至于十方世界的眾生都能達到圓覺的清凈。善男子,一個世界清凈了,多個世界也就變得清凈;多個世界清凈了,以至于充滿整個虛空,包裹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一切都變得平等、清凈且不動搖。

    “善男子,虛空是平等不動的,你應該知道覺悟的本質也是平等不動的;因為地、水、火、風四大元素是不動的,所以你也應該知道覺悟的本質是平等不動的。就這樣,乃至八萬四千種陀羅尼(記憶佛法的能力)也是平等不動的,你應該知道覺悟的本質同樣是平等不動的。善男子,覺悟的本質遍布一切,清凈而不變動,因為它圓融無邊,你應該知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也遍布整個法界;因為六根遍布,你應該知道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也遍布整個法界;因為六塵遍布,你應該知道四大元素也遍布整個法界;就這樣,乃至陀羅尼門也遍布整個法界。

    善男子,由于奇妙的覺悟本質遍滿一切,因此六根的本質和六塵的本質不會損壞也不會混淆;因為六根和六塵不會損壞,所以乃至陀羅尼門也不會損壞或混淆。這就像無數燈光照在一個房間里,所有的光都充滿房間,不會相互損壞也不會混淆。善男子,因為覺悟已經成就了,你應該知道菩薩不會被法束縛,也不會尋求從法中解脫;他們不厭惡生死輪回,也不貪愛涅槃;他們不尊敬持戒的人,也不憎恨破壞戒律的人;他們不重視長期修行的人,也不輕視剛開始學習的人。為什么呢?因為他們已經完全覺悟了。就像眼光清楚地看到前面的景象,它的光芒圓滿,沒有喜歡也沒有討厭。為什么呢?因為光的本質是一樣的,沒有喜歡和討厭的區別。

    善男子,這些菩薩和未來的眾生如果修習這個心法并獲得成就,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既沒有特別的修行也沒有所謂的成就,因為圓覺之光照耀一切,寂滅無二,在其中包含著無數無法形容的佛世界,這些佛世界就像空中的花朵一樣,亂起亂滅,既不靠近也不遠離,沒有束縛也沒有解脫。最終會明白,眾生本來就是成佛的,生死和涅槃就像是昨天的夢一樣。善男子,就像昨天的夢一樣,你應該知道生死和涅槃是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沒有來也沒有去的。那些所證悟的東西,沒有得到也沒有失去,沒有取也沒有舍;那些能證悟的人,沒有做也沒有停止,沒有任其自然也沒有滅失;在這證悟中,沒有能證悟的人也沒有所證悟的對象;最終沒有證悟也沒有證悟的人,所有法的本質都是平等而不壞的。善男子,那些菩薩就是這樣修行,這樣逐步進步,這樣思考,這樣保持,這樣運用方便法門,這樣開悟,追求這樣的法,也不會感到迷茫或困惑。

    這時,世尊想再次強調這個道理,于是用偈語說:

    “普眼你應該知道:所有眾生的身心都像幻象一樣不真實。身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組成的,心靈的本質則受外界六種現象(色、聲、香、味、觸、法)的影響。當四大元素各自分離時,誰又能把它們合在一起呢?通過這樣的修行方法逐步修行,最終一切都會變得清凈無染,覺悟的心性不動搖且遍布整個法界,沒有造作、停止、任運或滅失,也沒有能證悟的人。

    所有的佛世界就像虛空中盛開的花朵一樣虛幻,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三世都是平等的,最終都沒有來也沒有去。剛開始修行的菩薩,以及未來的眾生,如果想要進入佛道,就應該按照這種方法修行。

    于是,金剛藏菩薩在大眾中站起來,向佛行了頂禮,繞佛三圈,然后長跪著雙手合十,對佛說:“慈悲的世尊啊,您很好地為所有菩薩講解了如來圓滿覺悟、清凈的大陀羅尼(咒語)、修行的基礎方法和逐步修行的方便法門,幫助眾生開啟智慧。在這里聽法的人們,承蒙佛的慈悲教誨,心中的迷霧消散,慧眼變得清凈明亮。世尊,如果眾生本來就是佛,為什么還會有一切無知和迷惑呢?如果這些無知和迷惑是眾生本來就有的,那為什么如來說眾生本來就是佛呢?如果十方世界的眾生本來已經是佛了,后來又產生了無知和迷惑,那么一切如來是什么時候再次產生一切煩惱的呢?希望世尊不要舍棄無限制的大慈心,為各位菩薩揭示深奧的秘密寶藏,并為未來的眾生提供機會,讓他們能夠聽到這樣的經典教義,明白最終的真理,永遠斷除疑惑。”說完這段話后,金剛藏菩薩五體投地禮拜佛三次,每次都重新開始請求。

    這時,世尊告訴金剛藏菩薩說:“很好,很好!善男子,你們能夠為了所有菩薩和未來的眾生,詢問如來深奧秘密的究竟方便法門,這是給菩薩們的最高教誨,是最透徹的大乘佛法,可以使十方世界的修學菩薩以及未來的一切眾生獲得堅定的信心,永遠斷除疑惑。你現在仔細聽,我將為你講解。”當時,金剛藏菩薩非常高興地接受了佛的教導,全體參會者也安靜下來聆聽。

    “善男子,所有世界從開始到結束,一切事物的生滅、前后存在與否、聚集分散、起始停止,每一念都在連續不斷、循環往復,各種取舍都是輪回的一部分。只要還在輪回中,談論圓滿覺悟就沒有意義,因為那個覺悟的本質也會隨著流轉;如果想要脫離輪回,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就好比眼睛轉動能使平靜的水搖晃起來;又像眼睛定住時,火焰看起來在旋轉;云朵移動時月亮好像在動,船在行駛時岸邊仿佛后退,道理也是一樣的。

    善男子,當這些旋轉的現象還沒有停止的時候,想讓其他東西先停下來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是用那充滿生死輪回污垢的心去觀察佛的圓滿覺悟而不被影響呢?因此,你們會產生三種疑惑。

    善男子,這就像患有眼疾的人會看到空中有花朵,一旦眼疾治好了,就不能說:'這個眼疾已經消失了,什么時候還會再出現所有的眼疾呢?’為什么呢?因為眼疾和空中華朵這兩種現象并不是相互依存的。同樣地,當空中華朵在虛空中消失時,也不能說:'虛空什么時候還會再產生空中華朵呢?’為什么呢?因為空中本來就沒有花,它不會起也不會滅。生死和涅槃也是這樣,它們都有起有滅,而美妙覺知的圓滿光明卻遠離了這些幻象和眼疾。善男子,應該知道虛空不是暫時存在的,也不是暫時不存在的,更何況如來的圓滿覺悟順應了虛空平等的本質!

    善男子,這就像是提煉金礦,黃金并不是通過提煉才有的;一旦成為黃金,就不會再變回礦石;即使經過無數時間,金子的本質也不會壞掉,不應該說:'它本來就不完整。’如來的圓滿覺悟也是如此。善男子,所有如來美妙圓滿的覺悟之心,原本就沒有菩提(覺悟)和涅槃(解脫),也沒有成佛或不成佛的概念,沒有虛假的輪回,也沒有真實的非輪回。”

    “善男子,聲聞(小乘修行者)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是讓身心和語言都停止活動,但他們最終還是不能親自證悟佛所顯現的涅槃境界。更何況用帶有思考的心去猜測如來的圓滿覺悟境界呢?這就像用螢火蟲的微光去燒須彌山,根本不可能點燃;用輪回的心產生輪回的看法,想要進入如來的大寂滅海(最高的覺悟狀態),也是永遠做不到的。因此我說,所有菩薩和未來的眾生應該首先切斷無始以來的輪回根源。

    善男子,一切有意識的思考都是從心中產生的,其實都是對外界六種現象(色、聲、香、味、觸、法)的虛妄想象,不是真實的心的本質,就像是空中的花朵一樣虛幻。用這種思考去分辨佛的境界,就像是空中花再結出空中的果,只是不斷地產生虛妄的想法,是沒有意義的。善男子,虛幻浮動的心充滿了巧妙的見解,但無法成就圓滿覺悟的方法。這樣的分別心并不是正確的提問方式。

    這時,世尊想再次強調這個道理,于是用偈語說:

    “金剛藏你應該知道,如來的寂靜本質,

    從未有過開始或結束。如果用輪回的心,

    去思考就會回到輪回中,只能到達輪回的邊界,

    不能進入佛的深海。這就像是提煉金礦,

    黃金并不是因為提煉才存在,雖然本來就是金子,

    但最終還是要通過提煉才能成就,一旦成為真金,

    就不會再變回礦石。生死和涅槃,

    凡夫和諸佛,都如同空中的花朵。

    思考就像幻化,更不用說質疑虛妄的事物了。

    如果能明白這個道理,然后再尋求圓滿覺悟。

    于是,彌勒菩薩在大眾中站起來,向佛行了頂禮,繞佛三圈,然后長跪著雙手合十,對佛說:“慈悲的世尊啊,您廣泛地為菩薩們開啟了深奧的秘密寶藏,讓大家都深刻理解了輪回中的正邪之分,能夠給予末世的一切眾生無畏的智慧眼光,在大涅槃中產生堅定的信心,不再隨著輪回的境界起起伏伏。世尊,如果各位菩薩和未來的眾生想要進入如來的大寂滅海(最高的覺悟狀態),應該怎樣斷除輪回的根本原因呢?在輪回中有幾種不同的性質?修行成佛的菩提道上有多少種差別?當回到塵世中教化眾生時,應該采用哪些方便法門來度化眾生呢?希望世尊不要舍棄救世的大慈心,讓所有修行的菩薩和未來的眾生都能慧眼明亮,心靈明凈,圓滿領悟如來的最高智慧。”說完這段話后,彌勒菩薩五體投地禮拜佛三次,每次都重新開始請求。

    這時,世尊告訴彌勒菩薩說:“很好,很好!善男子,你們能夠為了所有菩薩和未來的眾生,詢問如來深奧秘密的微妙道理,使菩薩們的慧眼更加清凈,并讓未來的所有眾生永遠斷除輪回,心中明白真實的狀態,具備不生不滅的忍耐力。你現在仔細聽,我將為你講解。”當時,彌勒菩薩非常高興地接受了佛的教導,全體參會者也安靜下來聆聽。

    “善男子,所有眾生從無始以來,因為有各種恩愛和貪欲,所以才有了輪回。在各個世界里,無論是卵生、胎生、濕生還是化生的生物,都是因為淫欲而得以生存和繁衍。要知道,輪回的根本就是愛。由于有各種欲望,助長了愛的情感,因此使得生死不斷循環。欲望是因為愛而產生,生命又因欲望而存在,眾生愛惜生命,歸根結底還是依賴于欲望,愛欲是原因,愛命是結果。因為欲望的對象,產生了順境和逆境,對不順心的事物產生憎恨嫉妒,從而造作種種惡業,因此再次投生到地獄或餓鬼道中。當了解到欲望令人厭惡時,便開始厭惡這些行為,舍棄邪惡,追求善良,于是又會轉生為天人。進一步認識到一切愛都是可厭惡的,于是放棄愛戀,追求舍離,但這反而滋養了愛的根本,導致產生更多的善果,但這些都是輪回的一部分,并不能成就圣道。因此,如果眾生想要脫離生死輪回,避免各種輪回之苦,首先要斷除貪欲,并消除對愛的渴望。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于世間,并不是基于愛欲,而是出于慈悲,幫助他們舍棄愛欲,利用貪欲作為手段進入生死輪回之中。對于未來的眾生來說,如果能夠舍棄各種欲望,消除憎恨與愛戀,永遠切斷輪回,勤奮追求如來的圓滿覺悟境界,那么在清凈的心中就能獲得開悟。”

    “善男子,所有眾生因為原本的貪欲而產生了無明(無知),從而顯現出五種不同的本性,這些本性各有差異,并且根據兩種障礙的不同程度顯現出來。這兩種障礙是什么?第一種是理障,它阻礙了正確的見解;第二種是事障,它延續了生死輪回。什么是五種本性呢?

    善男子,如果這兩種障礙還沒有被斷除,就說明還沒有成佛。如果眾生永遠舍棄了貪欲,首先消除了事障,但還沒有斷除理障,那么他們只能達到聲聞、緣覺的境界,還不能進入菩薩的境界。

    善男子,對于未來的眾生來說,如果想要進入如來的大圓覺海(最高的覺悟狀態),首先要發愿去克服這兩種障礙;當這兩種障礙都被控制住了,就能悟入菩薩的境界。如果事障和理障都完全斷除了,就可以進入如來的微妙圓滿覺悟,達成菩提及大涅槃(解脫)。

    善男子,所有眾生都能夠證得圓滿覺悟,遇到好的老師,依照他們的教導修行,這時修行的速度就會有快慢之分。如果遇到了佛陀正道,無論根器大小,最終都能成佛。但如果眾生雖然尋找善友,卻遇到了持有錯誤見解的人,未能得到正確的覺悟,這些人就被稱作外道種性,這是因為錯誤導師的過錯,而不是眾生本身的錯。這就是所說的眾生五種本性的差別。

    善男子,菩薩只用大悲心和方便法門,進入世間引導那些尚未覺悟的人,甚至示現各種形態,在順境或逆境中與他們共同做事,幫助他們成佛,這一切都是依靠自古以來清凈的愿望力量。如果未來的眾生對大圓覺產生了強烈的愿望,應當發起菩薩清凈的大愿,應該這樣說:'希望我現在能夠安住于佛的圓滿覺悟,尋求有智慧的人的指導,不要遇到外道或小乘佛法。’依據這個愿望修行,逐漸斷除各種障礙,等到障礙完全消除,愿望實現時,就能登上解脫的清凈殿堂,證得大圓覺的美好莊嚴之地。”

    這時,世尊想再次強調這個道理,于是用偈語說:

    “彌勒你應該知道:所有眾生

    不能獲得大解脫,都是因為貪欲,

    所以墮入了生死輪回。如果能夠斷除憎恨和愛戀,

    以及貪欲、瞋怒和愚癡,不因為這些差別性,

    人人都可以成佛。當兩種障礙永遠消除,

    尋求善師就能得到正確的覺悟,隨順菩薩的愿力,

    依靠大涅槃(最高的解脫)。十方世界的菩薩們,

    都以大悲愿力,示現進入生死輪回。

    現在的修行者,以及未來的眾生,

    應當努力斷除各種愛戀和錯誤見解,

    就能回歸到大圓覺(圓滿覺悟)。

    于是,清凈慧菩薩在大眾中站起來,向佛行了頂禮,繞佛三圈,然后長跪著雙手合十,對佛說:“慈悲的世尊啊,您為我們詳細講解了這些以前從未見過、從未聽過的不可思議的事情。現在我們承蒙佛的善巧引導,身心都感到非常安寧,得到了很大的益處。希望世尊能為所有來參加法會的人再次宣講圓滿覺悟的本性,以及一切眾生、諸位菩薩和如來世尊所證悟的內容之間有什么不同?這樣可以讓未來的眾生聽到這些圣教后,能夠隨順開悟,逐步進入覺悟之境。”說完這段話后,清凈慧菩薩五體投地禮拜佛三次,每次都重新開始請求。

    這時,世尊告訴清凈慧菩薩說:“很好,很好!善男子,你們能夠為了未來眾生詢問如來覺悟過程中的差別。你現在仔細聽,我將為你講解。”當時,清凈慧菩薩非常高興地接受了佛的教導,全體參會者也安靜下來聆聽。

    “善男子,圓覺自性不是一種具體的性質,但它通過各種性質顯現出來;在追求覺悟的過程中,既沒有什么可以抓取的,也沒有什么需要證明的。在真實的本質中,實際上并沒有所謂的菩薩和眾生。為什么呢?因為菩薩和眾生都是幻象,當這些幻象消失時,也就沒有誰去證實或證悟了。這就好比眼睛不能看到自己的眼睛一樣;覺悟的本質是平等的,但并沒有一個獨立的存在來做這個平等。眾生因為迷惑顛倒,還沒有消除所有的幻象,在幻象即將消失但還未完全消失的狀態中,就顯現出各種差別。如果能夠達到如來的寂滅狀態并隨順它,實際上就沒有所謂的寂滅和寂滅的對象。”

    “善男子,所有眾生從無始以來,因為錯誤地認為有'我’和愛'我’的人,卻不知道自己的念頭每一刻都在生滅變化,因此產生了憎恨和喜愛,沉迷于五種欲望(色、聲、香、味、觸)。如果遇到好的朋友指導,讓他們明白清凈圓滿的覺悟本質,認識到念頭的生起和消失,就會知道這種生命狀態是自己給自己帶來的煩惱。如果有人能夠完全斷除這些煩惱,達到法界的清凈,那么他所得到的清凈理解反而會成為自己的障礙,因為在圓滿覺性面前,他仍感到不自在。這叫做凡夫隨順覺性。

    善男子,所有的菩薩會因為見解而受到阻礙,即使他們已經斷除了理解上的障礙,仍然停留在見與覺的狀態中,以覺知為障礙而不自在。這叫做尚未入地的菩薩隨順覺性。

    善男子,如果有照見和覺知,這兩者都會成為障礙。因此,菩薩不會停留在常覺上,照見和被照見的東西同時寂滅。就像一個人砍掉自己的頭,一旦頭被砍掉了,就沒有人能再砍了;同樣地,用障礙的心去消除各種障礙,當障礙被消除了,也就沒有能消除障礙的人了。佛經中的教導就像手指指向月亮,如果你看到了月亮,就應該知道手指并不是月亮本身;所有如來所說的種種言辭,向菩薩們開示的道理也是這樣。這叫做已經入地的菩薩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障礙本身就是最終的覺悟,無論是記得還是忘記,都是解脫;無論是成就佛法還是破壞佛法,都稱為涅槃;智慧和愚癡,都可以通向般若(智慧);菩薩和外道所成就的一切法,都可以通向菩提(覺悟);無明(無知)和真如(真實本性),并沒有不同的境界;戒律、禪定、智慧以及淫欲、憤怒、癡迷,都可以是梵行(清凈的行為);眾生和國土,都有相同的法性(本質);地獄和天宮,都可以是凈土;有性質和無性質的事物,都能成佛道;一切煩惱,最終都能得到解脫;法界海般的智慧,照亮了一切現象,如同虛空一般。這叫做如來隨順覺性。

    “善男子,所有菩薩和未來的眾生,在任何時候都不產生虛妄的念頭;對于那些虛妄的心念,也不刻意去消滅它們;即使處于充滿妄想的環境中,也不會特別去了解或分辨這些妄想;對于這種不加分辨的狀態,也不會去區分什么是真實的。當這些眾生聽到這樣的法門,并且相信、理解、接受和持守它時,他們不會感到驚訝或害怕,這就叫做隨順覺性。善男子,你們應當知道,這樣的人在過去已經供養了無數的佛和大菩薩,積累了深厚的德行。佛說這樣的人,已經成就了一切種智(最高的智慧)。”

    這時,世尊想再次強調這個道理,于是用偈語說:

    “清凈慧你應該知道:圓滿的菩提(覺悟)本質,

    既沒有什么可以抓取的,也沒有什么需要證明的,

    沒有所謂的菩薩和眾生之分。

    在覺悟與未覺悟之間,逐漸顯現出來的差別,

    是因為眾生被見解所障礙,而菩薩還沒有完全離開覺悟,

    進入菩薩地后永遠寂滅,不再執著于任何相狀,

    偉大的覺悟完全圓滿,這叫做普遍隨順。

    對于未來的眾生來說,心中不生起虛妄的想法,

    佛說這樣的人,在現世就已經是菩薩,

    曾經供養過無數的佛,功德已經圓滿,

    雖然有許多修行的方法,但都稱為隨順智慧。

    于是,威德自在菩薩在大眾中站起來,向佛行了頂禮,繞佛三圈,然后長跪著雙手合十,對佛說:“慈悲的世尊啊,您廣泛地為我們分別講解了隨順覺性的道理,讓各位菩薩的心靈光明,承蒙佛的圓滿教誨,不需特別修行就能獲得善利。世尊,就像一個大城有四個門,從不同方向來的人并不是只有一條路可走;同樣地,所有菩薩莊嚴佛國和成就菩提的方法也不止一種。希望世尊能廣泛為我們講解一切修行方法和逐步修行的過程,并說明修行人總共有幾種類型?這樣可以讓這次法會的菩薩以及未來的眾生,那些尋求大乘佛法的人,能夠迅速開悟,自由自在地進入如來的大寂滅海(最高的覺悟狀態)。”說完這段話后,威德自在菩薩五體投地禮拜佛三次,每次都重新開始請求。

    這時,世尊告訴威德自在菩薩說:“很好,很好!善男子,你們能夠為了所有菩薩和未來的眾生詢問如來這些修行方法。你現在仔細聽,我將為你講解。”當時,威德自在菩薩非常高興地接受了佛的教導,全體參會者也安靜下來聆聽。

    “善男子,無上的妙覺遍布十方世界,生起如來和一切事物,與萬物同一體性,平等無二。對于各種修行方法而言,實際上并沒有區別。方便法門隨順眾生,其數量無數;但最終歸結起來,根據不同的性質,可以歸納為三種。

    善男子,如果各位菩薩領悟到清凈圓滿的覺性,用清凈覺悟的心去修行,以追求寂靜作為修行的方式,通過澄清所有的念頭,意識到煩惱的波動,靜慧就會產生,身心中的客塵煩惱從此永遠消失,內心便能自發地產生寂靜和輕安的感覺。由于這種寂靜,十方世界所有如來的內心,在其中顯現如同鏡中的影像。這種方法稱為奢摩他(止,即心的安定)。

    “善男子,如果各位菩薩領悟了清凈圓滿的覺性,用清凈覺悟的心去認識,知道覺知的心性以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和外界的現象都是幻化的結果,就會用各種幻化的方法去除這些幻象,變化各種幻象來引導那些還在幻象中的眾生。因為使用幻象來幫助眾生,內心就能自然生起大悲心和輕松安詳的感覺。所有菩薩從這里開始修行,逐漸進步。觀察幻象的人,并不是自己也在幻象中,也不是以幻象的方式觀察;因為一切都是幻象,所以幻象的表象最終會永遠消失。這些菩薩所完成的美好修行就像土地里長出的幼苗一樣自然成長。這種方法叫做三摩缽提(觀想)。

    善男子,如果各位菩薩領悟了清凈圓滿的覺性,用清凈覺悟的心不去執著于幻象和所謂的清凈現象,明白身心都是一種障礙,不再依賴這些無知覺的光明,超越一切有障礙和無障礙的境界,自由地享受世界和自身的存在。雖然身處塵世之中,但如同器具中的聲音可以傳到外面一樣,煩惱和涅槃不會互相阻礙,因此內心能夠自然產生寂靜和輕松安詳的感覺。美妙的覺悟順從寂靜的境界,連自己的身心也無法觸及,他人的身心也不能及,眾生的壽命都只是虛幻的想法。這種方法叫做禪那(靜慮、禪定)。

    善男子,這三種方法——奢摩他(止)、三摩缽提(觀)、禪那(靜慮)——都是通往圓滿覺悟的道路,接近并隨順十方世界的如來,通過這些方法成就佛果。十方世界的菩薩們運用各種方便法門,無論是相同還是不同,都是基于這三種修行方式。如果能圓滿證實這三種修行方法,就可以達到圓滿覺悟。善男子,假使有人修習圣道,教導和幫助百千萬億阿羅漢和辟支佛成就,也不如有人聽到這無礙的圓覺法門,在一剎那間隨順修習。”

    這時,世尊想再次強調這個道理,于是用偈語說:

    “威德你應該知道:無上的大覺悟之心,

    在根本上是沒有分別的,隨順各種方便法門,

    這些方法的數量是無量無邊的。如來總體開示了,

    主要有三種類型:寂靜的奢摩他(止),

    如同鏡子清晰地映照萬物;如幻的三摩提(觀想),

    如同幼苗逐漸成長;禪那(靜慮)只追求寂滅,

    就像器具中的聲音可以傳到外面。這三種美妙的法門,

    都是為了幫助達到覺悟。十方世界的如來,

    以及所有的大菩薩,都是因為這些方法而成就,

    因為圓滿證實了這三件事,所以稱為究竟涅槃。

    于是,辯音菩薩在大眾中站起來,向佛行了頂禮,繞佛三圈,然后長跪著雙手合十,對佛說:“慈悲的世尊啊,這樣的法門真是太稀有了!世尊,這些修行方法,所有菩薩在追求圓滿覺悟的過程中,有多少種修習方式呢?希望世尊為大眾以及未來的眾生方便講解,讓大家能夠理解真實的本質。”說完這段話后,辯音菩薩五體投地禮拜佛三次,每次都重新開始請求。

    這時,世尊告訴辯音菩薩說:“很好,很好!善男子,你們能夠為了大眾和未來的眾生詢問如來這樣的修行方法。你現在仔細聽,我將為你講解。”當時,辯音菩薩非常高興地接受了佛的教導,全體參會者也安靜下來聆聽。

    “善男子,所有如來的圓滿覺悟是清凈無染的,本來就沒有所謂的修行方法和修行的人。但是,所有菩薩和未來的眾生,在還沒有完全覺悟的情況下,依靠幻象的力量進行修行,這時就會有二十五種清凈的定境輪次出現:

    如果有些菩薩只追求極度的寂靜,通過這種寂靜的力量,永遠斷除煩惱,最終成就,不用離開座位就能進入涅槃(解脫)。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單修奢摩他’(只修止)。

    如果有些菩薩只觀察一切如幻,借助佛的力量變化世界,進行各種活動,實踐菩薩的清凈妙行,在此過程中不失去寂靜的念力和各種靜慧。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單修三摩缽提’(只修觀想)。

    如果有些菩薩只專注于消除一切幻象,不追求任何作用,單獨斷除煩惱,直到煩惱完全消失,從而證實真實的本質。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單修禪那”。

    如果有些菩薩首先追求極度的寂靜,然后用這種寂靜和智慧的心去觀察各種幻象,在這個過程中開始實踐菩薩的行為。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先修奢摩他(止),后修三摩缽提(觀想)”。

    如果有些菩薩因為內心的寂靜和智慧,證悟了寂靜的本質,因此斷除了煩惱,永遠脫離生死輪回。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先修奢摩他(止),后修禪那”。

    如果有些菩薩通過寂靜的智慧,再次展現幻化的力量,進行各種變化來度化眾生,最后斷除煩惱進入寂滅的狀態。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先修奢摩他(止),中修三摩缽提(觀想),后修禪那”。

    如果有些菩薩依靠極度的寂靜力量,斷除煩惱之后,再發起菩薩清凈美好的行為,度化眾生。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先修奢摩他(止),中修禪那,后修三摩缽提(觀想)”。

    如果有些菩薩依靠極度的寂靜力量,內心斷除煩惱,同時也度化眾生,建立清凈的世界。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先修奢摩他(止),同時修習三摩缽提(觀想)和禪那”。

    如果有些菩薩依靠極度的寂靜力量引發變化的能力,最后斷除煩惱。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同時修習奢摩他(止)和三摩缽提(觀想),后修禪那”。

    如果有些菩薩依靠極度的寂靜力量,用來幫助自己達到寂滅的狀態,之后再用這種力量去變化世界。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同時修習奢摩他(止)和禪那,后修三摩缽提(觀想)”。

    如果有些菩薩通過變化的力量,以各種方式隨順眾生,最終達到極度的寂靜。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先修三摩缽提(觀想),后修奢摩他(止)”。

    如果有些菩薩通過變化的力量,在各種境界中追求寂滅。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先修三摩缽提(觀想),后修禪那”。

    如果有些菩薩通過變化的力量,進行佛事活動,同時保持內心的寂靜來斷除煩惱。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先修三摩缽提(觀想),中修奢摩他(止),后修禪那”。

    如果有些菩薩通過變化的力量,利用無障礙的作用來斷除煩惱,然后安住在極度的寂靜中。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先修三摩缽提(觀想),中修禪那,后修奢摩他(止)”。

    如果有些菩薩通過變化的力量,方便地在作用和寂靜寂滅之間找到平衡,兩者都能隨順。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先修三摩缽提(觀想),同時修習奢摩他(止)和禪那”。

    如果有些菩薩通過變化的力量,發起各種作用,以此為基礎達到極度的寂靜,最后斷除煩惱。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同時修習三摩缽提(觀想)和奢摩他(止),后修禪那”。

    如果有些菩薩通過變化的力量,幫助自己達到寂滅的狀態,之后居住在清凈無為的靜慮之中。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同時修習三摩缽提(觀想)和禪那,后修奢摩他(止)”。

    如果有些菩薩通過寂滅的力量,引發極度的寂靜,并安住于清凈的狀態。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先修禪那(靜慮),后修奢摩他(止)”。

    如果有些菩薩通過寂滅的力量,發起作用,在所有情境中都能寂滅和作用隨順。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先修禪那(靜慮),后修三摩缽提(觀想)”。

    如果有些菩薩通過寂滅的力量,使各種本性安住在靜慮中,并因此而產生變化。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先修禪那(靜慮),中修奢摩他(止),后修三摩缽提(觀想)”。

    如果有些菩薩通過寂滅的力量,自然發起作用,在清凈的境界中歸于靜慮。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先修禪那(靜慮),中修三摩缽提(觀想),后修奢摩他(止)”。

    如果有些菩薩通過寂滅的力量,在各種清凈狀態中安住于靜慮,并發起變化。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先修禪那(靜慮),同時修習奢摩他(止)和三摩缽提(觀想)”。

    如果有些菩薩通過寂滅的力量,借助極度的寂靜來引發變化。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同時修習禪那(靜慮)和奢摩他(止),后修三摩缽提(觀想)”。

    如果有些菩薩通過寂滅的力量,借助變化的力量來引發極度的寂靜和清明的智慧。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同時修習禪那(靜慮)和三摩缽提(觀想),后修奢摩他(止)”。

    如果有些菩薩用圓滿覺悟的智慧來圓滿地契合一切事物,在各種性質和相狀上都不離開覺悟的本質。這樣的菩薩被稱為“圓修三種自性清凈隨順”。

    善男子,這叫做菩薩的二十五種修行輪次,所有菩薩都是這樣修行的。如果各位菩薩和未來的眾生依照這些輪次修行,應當保持清凈的生活方式(梵行),安靜地思考,誠心悔過祈求原諒,經過二十一天的時間,在二十五個修行輪次上各自做上標記,專心誠意地祈求指引,隨意選取一個,根據所選的指示去修行,就可以知道是頓悟還是漸悟的路徑。如果有任何一念的懷疑或后悔,修行就不會成功。

    這時,世尊想再次強調這個道理,于是用偈語說:

    “辯音你應該知道:所有菩薩,

    無障礙的清凈智慧,都依靠禪定生起。

    所說的奢摩他(止)、三摩提(觀)、禪那(靜慮),

    這三種方法可以頓悟或漸悟,共有二十五種修行輪次。

    十方世界的如來,過去、現在、未來的修行者,

    沒有不通過這些方法而成就菩提(覺悟)的。

    只有那些頓悟的人,連同這些法門也不需要遵循。

    所有菩薩以及未來的眾生,

    應該常常持守這些修行輪次,隨順并勤奮修行,

    依靠佛的大悲力量,不久就能證得涅槃(解脫)。

    于是,凈諸業障菩薩在大眾中站起來,向佛行了頂禮,繞佛三圈,然后長跪著雙手合十,對佛說:“慈悲的世尊啊,您為我們詳細講解了這些不可思議的事情,以及所有如來修行時的情況,讓大眾感到前所未有的開悟。我們看到如來歷經無數劫難,勤苦修行的情景,一切努力就像在一念之間完成,我們這些菩薩深深感到慶幸和欣慰。世尊,如果這個覺悟的心本來就是清凈的,為什么還會被染污,使得眾生迷惑不解,無法進入覺悟呢?希望如來能廣泛為我們開示法性,使這次法會的大眾和未來的眾生能夠看清未來的道路。”說完這段話后,凈諸業障菩薩五體投地禮拜佛三次,每次都重新開始請求。

    這時,世尊告訴凈諸業障菩薩說:“很好,很好!善男子,你們能夠為了大眾和未來的眾生詢問如來這樣的方便法門。你現在仔細聽,我將為你講解。”當時,凈諸業障菩薩非常高興地接受了佛的教導,全體參會者也安靜下來聆聽。

    “善男子,所有眾生從無始以來,錯誤地認為有'我’、'人’、'眾生’和'壽命’的存在,把四種顛倒的認識當作真實的自我本質。因此產生了憎恨和喜愛這兩種情感,在虛妄的基礎上又執著于更多的虛妄,兩種虛妄相互依存,從而產生了虛妄的行為方式。因為有虛妄的行為,所以就虛妄地流轉于生死輪回之中;那些厭惡流轉的人又虛妄地追求涅槃(解脫)。正因為如此,他們不能進入清凈的覺悟。不是覺悟排斥那些想要進入的人,而是因為他們試圖通過某種方法進入,所以不能真正覺悟,因此無論是心動還是心靜,都歸于迷惑。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自無始以來就有根本的無知(無明)主宰著自己,所有眾生生來就沒有智慧的眼光,身心等性質都是由無明構成的。這就好比一個人不會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所以要知道,當有人愛我時,我就隨順他;如果不隨順我,就會產生憎恨和怨恨。由于滋養這種愛憎之心,助長了無明,因此盡管不斷尋求覺悟之道,卻都無法成功。”

    “善男子,什么是'我相’呢?就是眾生心中所認為的'自我’。善男子,比如有人身體非常健康時,可能會忘記自己的存在;但當身體不舒服,哪怕只是輕微的針灸刺激,就會立刻意識到'我’的存在。因此,只有在感受到某種證明時,才會顯現出'我’的感覺。同樣地,即使心已經證悟到如來的境界,甚至完全了解清凈涅槃,這些都還屬于'我相’。

    善男子,什么是'人相’呢?就是眾生心中所覺悟到的'他人’。善男子,當一個人覺悟到有'我’的存在時,就不會再誤認這個'我’為真實的自己;他所覺悟到的不是真正的'我’,這種覺悟本身也是如此。一旦超越了一切可以被證明的狀態,所有這些都是'人相’。即使心已經圓滿覺悟到涅槃,如果還認為這是'我’的覺悟;或者心中有一點點覺悟,并且認為自己已經完全理解了所有的真理,這些也都稱為'人相’。

    善男子,什么是'眾生相’呢?就是指那些眾生心中無法自我證悟的部分。善男子,就像有人說'我是眾生’,這說明他在說'眾生’這個詞時,既不指向他自己,也不指向別人。為什么不是他自己?因為當他自稱是'眾生’時,實際上是在否定單獨的'我’。為什么不是別人?因為他所說的'我是眾生’并不特指其他任何個體。善男子,只要眾生有所覺悟和理解,都會涉及到'我’或'人’的概念,而那些不能通過'我’或'人’來描述的部分,就被稱為'眾生相’。

    善男子,什么是'壽者相’呢?就是指眾生心中清楚覺知的那個部分,它像是生命的根源,雖然一切行為和智慧都無法直接看到它,但它確實存在。善男子,如果心中能夠覺察到的一切都是塵世的污垢,因為覺知者和被覺知的對象都無法脫離塵世的影響。這就如同熱水融化冰塊,沒有另外的冰塊能知道冰正在被融化;同樣地,執著于'我’的覺知也是這樣。”

    “善男子,未來的眾生如果不明白'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這四相的本質,即使經過很長時間的辛勤修行,他們的行為也只是有為法,最終無法成就任何圣果。因此這個時代被稱為'正法末世’。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他們把所有'我’的概念當作涅槃,認為有所證悟就是成就了。這就像是有人把賊當成自己的兒子,家中的財寶永遠得不到保障。

    為什么這樣說呢?那些心中有'我愛’的人也愛上了涅槃,試圖通過抑制'我愛’來達到涅槃的樣子;而那些討厭'我’的人也同樣憎恨生死輪回,卻不知道真正的生死并不是他們所厭惡的那種。如果還特別憎恨生死,說明還沒有真正理解解脫。

    怎樣才能知道一個人是否真的理解了解脫呢?善男子,未來修習菩提道的眾生,如果把自己一點點的覺悟當作是清凈的成就,其實還沒有完全去除'我相’的根本。當別人稱贊他的修行時,他會感到高興,并想要幫助別人;但如果有人批評他所得到的成就,他就會生氣。這表明'我相’在他心中仍然非常堅固,隱藏在潛意識里,影響著他的感官,時刻不停地作用。善男子,這些修行者如果不除去'我相’,就不能進入清凈覺的狀態。善男子,如果明白了'我’是空的,就不會有人毀謗'我’。只要還有'我’的存在,就還會有人說'我’在說法。對于'眾生’和'壽命’也是同樣的道理。

    善男子,未來的眾生把疾病當作修行的方法,這些人真是可憐。雖然他們努力精進,但反而增加了問題,因此不能進入清凈覺。

    善男子,未來的眾生如果不明白四相的本質,即使按照如來的教義和修行方法來修行,也無法成功。有些眾生以為自己已經得到了沒有得到的東西,證明了沒有證明的東西,看到比自己進步的人就會心生嫉妒。因為這些眾生還沒有斷除'我愛’,所以不能進入清凈覺。

    善男子,未來的眾生希望成道時,不應該追求所謂的'悟’,因為那只會增加知識,助長'我見’。相反,應該專心致志地降伏煩惱,鼓起勇氣,尚未得到的要努力獲得,尚未斷除的要努力斷除,對于貪欲、憤怒、喜愛、傲慢、虛偽、嫉妒等情感,在面對各種情況時都不產生,消除一切'彼我恩愛’,讓一切歸于寂靜滅絕。佛說這樣的人會逐漸成就,尋求好的老師指導,不會落入錯誤的觀點。如果對所求之事產生新的憎惡或喜愛,就無法進入清凈覺的境界。”

    這時,世尊想再次強調這個道理,于是用偈語說:

    “凈業你應該知道:所有眾生,

    都因為執著于'我’的愛欲,從無始以來在虛妄中流轉,

    如果不除去'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這四種相,

    就無法成就菩提(覺悟)。

    心中生起愛和恨,存有諂媚和彎曲的想法,

    因此感到困惑迷惘,不能進入覺悟之城。

    如果能夠回歸覺悟的世界,首先要去除貪欲、憤怒和愚癡,

    心中不再存有對法的執著之愛,逐漸就可以成就。

    我的身體本來不存在,憎恨和喜愛又如何產生呢?

    這樣的人尋找有智慧的人為友,最終不會墮入錯誤的見解。

    但如果所求之事使他心中產生新的執著,

    最終是不能真正成就的。

    于是,普覺菩薩在大眾中站起來,向佛行了頂禮,繞佛三圈,然后長跪著雙手合十,對佛說:“慈悲的世尊啊,您快速地講解了禪定中的問題,讓大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啟示,心中豁然開朗,獲得了極大的安心。世尊,未來的眾生離佛越來越遠,賢圣之人隱匿不現,邪法卻日益盛行。在這種情況下,眾生應該尋求什么樣的人?依據什么樣的法?實踐什么樣的行為?去除什么樣的毛病?怎樣發心?才能使那些迷茫的人不陷入錯誤的見解呢?”說完這段話后,普覺菩薩五體投地禮拜佛三次,每次都重新開始請求。

    這時,世尊告訴普覺菩薩說:“很好,很好!善男子,你們能夠詢問如來這樣的修行方法,這可以給予末世一切眾生無畏的智慧之眼,讓他們能夠成就圣道。你現在仔細聽,我將為你講解。”當時,普覺菩薩非常高興地接受了佛的教導,全體參會者也安靜下來聆聽。

    “善男子,未來的眾生如果想要發起大愿心,尋找有智慧的人以求修行,應當尋找具有正確知見的人——這樣的人內心不住于任何相狀,不執著于聲聞、緣覺的小乘境界;雖然身處塵世忙碌之中,但心靈始終保持清凈;他們可能會表現出一些過失,但這只是為了贊嘆清凈的行為,不讓眾生陷入不守戒律的行為。尋找這樣的人,就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最高的覺悟)。未來的眾生見到這樣的人,應當供養,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些有智慧的人在日常生活的四種威儀(行、住、坐、臥)中總是表現出清凈的狀態,即使示現各種過患,內心也沒有驕傲和慢心,更不會為了財物、妻子或家人而動搖。如果有人對于這樣的善友不起惡念,就能最終成就圓滿的覺悟,心中的智慧之花開放,光明照耀十方世界。”

    “善男子,那些有智慧的人所證悟的美妙佛法應該遠離四種毛病。哪四種毛病呢?第一種是'作病’,如果有人這樣說:'我在自己的本心上做各種修行’,想要求得圓滿覺悟,但圓滿覺悟的本質不是通過人為努力能得到的,所以這叫作'作病’。第二種是'任病’,如果有人這樣說:'我們現在不切斷生死輪回,也不追求涅槃。對涅槃和生死沒有起滅的想法,聽任一切隨其自然,順應諸法的本質’,想要求得圓滿覺悟,但圓滿覺悟的本質不是放任自流所能達到的,所以這叫作'任病’。第三種是'止病’,如果有人這樣說:'我現在讓自己的心永遠停止所有念頭,得到一切性質的寂靜和平等’,想要求得圓滿覺悟,但圓滿覺悟的本質不是通過停止念頭就能達成的,所以這叫作'止病’。第四種是'滅病’,如果有人這樣說:'我現在永遠斷絕一切煩惱,身心最終空無一物,更不用說感官對象這些虛幻的事物,一切都將歸于永恒的寂靜!’想要求得圓滿覺悟,但圓滿覺悟的本質不是寂靜的狀態,所以這叫作'滅病’。遠離這四種毛病的人,才能知道什么是清凈。以這種方式觀察的人,稱為正確的觀察;用其他方式觀察的人,則稱為錯誤的觀察。

    善男子,未來的眾生如果想要修行,應當盡自己的一生供養善友,侍奉有智慧的人。當有智慧的人想要親近時,應去除驕傲和怠慢;如果他們選擇遠離,應去除憤怒和怨恨。面對順境或逆境都要像對待虛空一樣不動心,明白身心最終都是平等的,與所有眾生本質上沒有區別。這樣修行才能進入圓滿覺悟。善男子,未來的眾生之所以不能成道,是因為從無始以來心中有對自己和他人的愛憎之情,這些種子還沒有解脫。如果有人能夠把仇人看作自己的父母,心中沒有任何分別,就可以消除各種毛病;對于一切事物,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的愛憎,也應如此看待。善男子,未來的眾生如果想要求得圓滿覺悟,應當發愿說:'我要使所有眾生,遍及整個虛空,都進入最終的圓滿覺悟。在圓滿覺悟中,我不去抓取覺悟者,除掉一切關于'我’、'人’的概念和其他種種相狀。’這樣的發心不會導致錯誤的理解。”

    這時,世尊想再次強調這個道理,于是用偈語說:

    “普覺你應該知道:未來的眾生,

    如果想要尋找有智慧的人,應當尋找有正確見解的人,

    其心遠離聲聞、緣覺的小乘境界。在佛法中要除去四種毛病,

    就是'作病’、'止病’、'任病’和'滅病’。接近有智慧的人時不要驕傲怠慢,

    遠離時也不要心生憤怒怨恨,見到各種境界時,

    心中應感到稀有珍貴,就像佛再次出現在世間一樣。

    不違反戒律,戒行永遠清凈,

    度化一切眾生,最終進入圓滿覺悟,

    沒有'我’、'人’等分別相,應當依靠智慧,

    這樣就能超越錯誤的見解,證得覺悟和涅槃。

    于是,圓覺菩薩在大眾中站起來,向佛行了頂禮,繞佛三圈,然后長跪著雙手合十,對佛說:“慈悲的世尊啊,您為我們詳細講解了如何達到清凈覺悟的各種方法,讓未來的眾生受益匪淺。世尊,我們現在都已經得到了開悟。但是,如果佛涅槃后,未來的眾生還沒有得到覺悟的話,他們應該如何安定地修行以達到這圓滿覺悟的清凈境界呢?在這圓滿覺悟中,有三種清凈觀想,應該從哪一個開始修起呢?希望世尊大發慈悲,為在場的大眾和未來的眾生提供大的幫助。”說完這段話后,圓覺菩薩五體投地禮拜佛三次,每次都重新開始請求。

    這時,世尊告訴圓覺菩薩說:“很好,很好!善男子,你們能夠詢問如來這樣的修行方法,這對眾生有很大的幫助。你現在仔細聽,我將為你講解。”當時,圓覺菩薩非常高興地接受了佛的教導,全體參會者也安靜下來聆聽。

    “善男子,所有眾生,無論是佛在世的時候、佛涅槃后,還是佛法即將消失的時代,如果有具備大乘根性的眾生,相信佛的秘密大圓覺心并想要修行的人,如果他們在伽藍寺中,和徒眾一起生活,因為有各種事務需要處理,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思考和觀察,就像我之前說過的那樣。如果沒有其他事務的干擾,就應該建立一個專門的修行場所,并設定修行的時間期限。可以設定長期為一百二十天,中期為一百天,短期為八十天,在這個期間內保持清凈的生活環境。

    如果佛還在世,就應當進行正確的思考;如果佛已經涅槃,就應當設置佛像,心中想象佛的樣子,產生正確的回憶和念想,仿佛佛仍然常住在世。懸掛幡旗和鮮花,經過三個七天(二十一日),向十方諸佛的名字頂禮,祈求寬恕和懺悔,遇到好的境界時,讓心感到輕安。過了二十一日后,就要一心專注于修行。

    如果是在夏季三個月的安居期,應當為清凈修行的菩薩提供住所,心中遠離聲聞乘的思想,不需要依賴徒眾。到了安居的第一天,就在佛前這樣說:'我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男居士)、優婆夷(女居士)某某,發愿修習菩薩乘,實踐寂滅的行為,共同進入清凈真實的實相住持之中,以大圓覺作為我的修行場所,身心安住于平等的智慧之中,因為涅槃的本質是自由無束縛的。今天我誠摯邀請不依賴聲聞乘的幫助,將與十方世界的如來及大菩薩一起度過這三個月的安居期,為了修行菩薩無上的妙覺,我不依賴徒眾。’善男子,這叫做菩薩示現安居的方式,超過規定的期限后可以自由行動,沒有障礙。善男子,如果未來的修行者,想要追求菩薩道并在三期中修行,對于那些他們從未聽聞過的境界,最終是不能執著的。”

    “善男子,如果眾生想要修行奢摩他(止),首先要達到極度的安靜,不產生任何雜念,當內心非常平靜時就會有所覺悟。這種最初的安靜狀態,可以從自身開始,逐漸擴展到整個世界,覺悟也會隨之擴大。如果一個人能夠覺知遍布一個世界的動靜,那么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眾生起一個念頭,他都能知道;即使是一百個、一千個世界也是一樣。但是,對于那些從未聽聞過的境界,最終是不能執著的。

    善男子,如果眾生想要修行三摩缽提(觀想),首先應當回憶并想象十方世界的如來和一切菩薩,根據各種方法逐步修行艱苦的禪定,廣泛發起偉大的愿力,自我熏陶形成種子。然而,對于那些從未聽聞過的境界,最終是不能執著的。

    善男子,如果眾生想要修行禪那(靜慮),首先要掌握幾種觀察方法,在心中清楚地了解念頭的生起、存在和消失的過程,精確地數算這些念頭的數量。無論是行走、站立、坐著還是躺臥,都要分別觀察和數算每一個念頭,沒有不知道的。隨著修行的逐步增進,甚至可以知道百千世界中的一滴雨落下來,就像親眼看到所使用的物品一樣清晰。然而,對于那些從未聽聞過的境界,最終是不能執著的。

    這三種修行方法——奢摩他、三摩缽提和禪那——是最初修行的方便法門。如果眾生能夠全面修行這三種方法,并且勤奮精進,這就叫做如來出現在世間。對于未來的末世中根性較鈍的眾生,如果他們心中渴望求道卻無法成功,這是由于過去的業障所致,應當勤勉地懺悔,常常保持希望,首先斷除憎恨、喜愛、嫉妒、虛偽、追求優越的心態。可以選擇三種清凈觀想中的任意一種進行學習,如果這種方法不行,就再嘗試另一種,心中不放棄,逐步尋求證悟。”

    這時,世尊想再次強調這個道理,于是用偈語說:

    “圓覺你應該知道:所有眾生,

    如果想要追求最高的覺悟之道,首先應當設立三個時期的修行,

    進行懺悔以清除無始以來的業障。經過二十一天的時間,

    然后正確地思考和冥想,對于那些從未聽聞過的境界,

    最終是不能執著的。奢摩他(止)達到極度的安靜,

    三摩(觀想)保持正確的憶念,禪那(靜慮)明確數算念頭的方法,

    這叫做三種清凈的觀想。如果能夠勤奮修行,

    這就如同佛出現在世間。對于根性較鈍還沒有成就的人,

    應當常常用心懺悔,清除無始以來的一切罪業,

    當所有的障礙都消除了,佛的境界就會出現在眼前。

    于是,賢善首菩薩在大眾中站起來,向佛行了頂禮,繞佛三圈,然后長跪著雙手合十,對佛說:“慈悲的世尊啊,您廣泛地為我們和未來的眾生講解了這些不可思議的道理。世尊,這部大乘教法叫什么名字呢?我們應該怎樣奉持它?眾生通過修習可以獲得什么功德?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那些傳揚此經的人?這部教法應該流傳到什么地方?”說完這段話后,賢善首菩薩五體投地禮拜佛三次,每次都重新開始請求。

    這時,世尊告訴賢善首菩薩說:“很好,很好!善男子,你們能夠為了諸位菩薩和未來的眾生詢問如來這樣的經教、功德和名稱。你現在仔細聽,我將為你講解。”當時,賢善首菩薩非常高興地接受了佛的教導,全體參會者也安靜下來聆聽。

    “善男子,這部經是百千萬億恒河沙數那么多的佛所說的,被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的如來守護,是十方世界菩薩所皈依的經典,也是十二部經中的清凈眼目。這部經名叫《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也叫《修多羅了義》,又名《秘密王三昧》,還叫做《如來決定境界》,以及《如來藏自性差別》,你應該奉持。善男子,這部經只顯示如來的境界,只有佛如來能夠完全宣講出來。如果各位菩薩和未來的眾生依據此經修行,會逐漸增進,最終達到佛的境界。善男子,這部經稱為《頓教大乘》,對于那些能夠立即領悟的眾生來說,這是直接開啟智慧的方法,同時也包含了一切逐步修行的人。就像大海不會拒絕小溪流入,即使是蚊子、虻蟲和阿修羅喝了海水,也能得到滿足。”

    “善男子,假使有人用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也不如有人聽到這部經的名字以及其中一句的意義有價值。善男子,假使有人教導百千恒河沙數那么多的眾生達到阿羅漢的果位,也不如有人宣講這部經的一半偈語有功德。善男子,如果有人聽到這部經的名字并且心中沒有疑惑,應該知道這個人不只是在一兩個佛那里種下了福德和智慧,而是在無數個佛那里種下了善根,才能聽到這部經教。你們這些善男子,應當保護末世中修行這部經的人,不讓惡魔和外道擾亂他們的心身,使他們不產生退縮之心。”

    這時,法會中有火首金剛、摧碎金剛、尼藍婆金剛等八萬金剛及其隨從,都從座位上站起來,向佛行頂禮,繞佛三圈,對佛說:“世尊,如果在未來的末世中,有眾生能夠持守這部確定的大乘經典,我們將像保護自己的眼目一樣守護他們。甚至在他們修行的地方,我們金剛將會帶領徒眾,在早晚時分守護他們,使他們的修行不退轉。他們的家庭也會因此永遠沒有災難和障礙,疫病消除,財寶充足,永遠不會缺乏。”

    這時,大梵天王、二十八天王、須彌山王、護國天王等也從座位上站起來,向佛行頂禮,繞佛三圈,對佛說:“世尊,我們也將守護那些持守這部經的人,讓他們始終平安,修行的心不會退轉。”

    這時,有一位名叫吉盤荼的大力鬼王,與十萬位鬼王一起,從座位上站起來,向佛行了頂禮,繞佛三圈,然后對佛說:“世尊,我也會守護那些持守這部經的人,在早晨和晚上都侍衛在他們身邊,使他們不會退縮。這些人居住的地方周圍一由旬(古代長度單位)之內,如果有鬼神侵犯他們的領域,我會讓這些鬼神碎成微塵。”

    佛講完這部經后,所有在場的菩薩、天龍、鬼神、八部眾以及諸天王、梵王等,所有的大眾,聽到佛所說的教法,都非常歡喜,相信并接受佛的教導,承諾按照教法去修行。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8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987| 强奷漂亮少妇高潮麻豆| 国产精品VA尤物在线观看| 美女乱子伦高潮在线观看完整片 | 一本大道中文日本香蕉| 国产丝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无码AV无码天堂资源网影音先锋|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看| 无遮挡免费高清羞羞视频| 丰满少妇内射一区| 成人精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性一交一乱一伦| 国产欧美日韩高清在线不卡| 好深好湿好硬顶到了好爽| 男人J进女人P免费视频| 国产永久免费高清在线| 午夜亚洲乱码伦小说区69堂| 色爱综合激情五月激情| 女上男下激烈啪啪无遮挡| 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在线日韩av| 超碰人人超碰人人| 亚洲人成网站77777在线观看 |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 亚洲AV永久精品无码桃色|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麻豆|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国产97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日韩系列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 亚州少妇无套内射激情视频| 香港日本三级亚洲三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长发|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视频 | 国产超碰无码最新上传| 成人无码小视频在线观看| JAPANESE国产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精品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无码| 曰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高清最新AV网站| 狠狠亚洲色一日本高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