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閉關鎖國”的后果,就是導致數千年來領先處于領先的中國在近代開始落后。 而有著輝煌歷史與絕對實力的國家“閉關鎖國”如此,更何況是一個世界上最孤獨的國家——阿爾巴尼亞。 阿國位于巴爾干半島西部,這里被北馬其頓、希臘與黑山、塞爾維亞隔開,西部又與意大利隔海相望,在地理上稱得上孤獨。 但真正讓該國成為“最孤獨”的,還是該國在國際外交上的一系列“謎一樣的操作”。 而該國的女性,即使到現代依舊追求處女膜修復這一項危險系數大,而實際作用幾近于無的手術。 這又是為何? 山鷹之國、阿爾巴尼亞的英雄往事與巴爾干半島上的眾多國家相似,阿爾巴尼亞很早就有居民在其上定居。 古時候,阿國的主要居住人口就是古老的伊利里亞人的后裔。 此外,阿國所處的地理位置也算得上極佳,這里占據著大部分巴爾干半島西海岸線,與希臘隔海相望,也成為東邊諸國前往希臘的必經之路。 但也因如此,在歷史上這個地方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在中歐出現過諸多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比如羅馬共和國、拜占庭帝國等。 在這些帝國鼎盛時期,阿國所在的地區深陷被入侵當中,尤其是在公元1385年,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入侵了阿國,一度差點將阿國徹底征服。 從軍事實力上看,阿國與奧斯曼帝國并不是一個量級上的,但他們有一位英雄——斯堪德培。 在斯堪德培的帶領下,阿國面臨奧斯曼帝國仍然維持了大半個世紀的獨立。 這也讓斯堪德培成為阿國乃至歐洲諸國歷史上的名人、英雄。 阿國國旗上的雙鷹淵源,便是當年斯堪德培佩戴的印章。 但“英雄遲暮”,斯堪德培也不得不面臨壽命枯竭的現實。 在他死后,阿國失去了領袖,也徹底落入奧斯曼帝國手中,此后被殖民了500年之久。 阿國人民早已將斯堪德培領導下的光輝刻入基因中,也因此,他們將“絕不向強敵低頭”作為自己的民族精神。 所以,歷史上他們進行過無數次反抗起義,但在強大的奧斯曼帝國面前也無能為力。 阿國的歷史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步步發展,期間也有過輝煌,但更多的是屈辱、落后。 一直到20世紀初,阿國再度爆發了民族起義。 當時奧斯曼帝國已現頹勢,起義運動幾近成功。 但這時候,領導起義的封建主卻選擇與奧斯曼帝國和談,將阿國五百多年來難得的機會葬送。 但這也給了阿國民眾希望,認為自己民族取得獨立的日子不遠。 果然,1912年,阿國愛國者再度起義,并很快擴散到全國范圍。 與此同時,國外各國,如希臘、塞爾維亞等紛紛盯上阿國,打算趁土耳其人無暇顧及時瓜分阿國。 這也讓阿國國內一些知識分子敏銳意識到國家危機,因此加快了獨立步伐。 1912年11月,阿國宣布獨立,歐洲六國承認了阿國的獨立,但同時也對阿國有著控制的想法。 根據六國會議的決定,阿國領土被減少一半,科索沃劃歸給了塞爾維亞,北伊庇魯斯則交給了希臘管理。 這種做法一出,頓時引起了阿國民眾的強烈不滿,但彼時的阿國工業基礎并不發達,也無足夠自立的軍事實力,只能任人“宰割”。 從那之后,阿國歷任數屆政權,但這些政權都沒有強大的民眾和軍事基礎,而是如走馬觀花般輪番上任。 一直到共產黨人霍查的領導,終于在二戰后迎來了國家解放。 阿國獲得解放、霍查的執政霍查有著“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之稱,從這個稱呼也足見其與中國關系之友好,當然,這種友好也經歷了多次改變。 身為共產黨人出身,霍查自然也在國家建設上高度與當時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蘇聯靠近。 除了進行土地改革、組建人民軍隊外,霍查在外交上也奉行“親社遠資”的方針。 他將蘇聯斯大林奉為人生導師,認為斯大林必將把共產主義的旗幟插遍全球。 但他的這種做法,也給本國帶來了挑戰。 別的不說,在地理位置上阿國就與希臘、土耳其等西方國家接壤。 外交上的不友好,也導致阿國的發展處于孤立無援的地步。 好在當時蘇聯對阿國的工業建設進行援助,再加上與南斯拉夫的友好交往,才讓阿國有了發展空間。 但在那之后,阿國就在“孤獨”的路上越走越遠。 1949年,南斯拉夫與蘇聯因為各自利益出現矛盾,阿國本可以置身事外,但霍查卻跟著宣布斷絕與南斯拉夫的關系。 此外,他在東歐各國之間游說,企圖斷絕南斯拉夫與東歐各國的關系。 這也讓援助過阿國的南斯拉夫人大罵阿國是“白眼狼”。 雖然少了南斯拉夫的援助,但有蘇聯的支援,阿國的日子過得還算可以。 然而,時間不久,阿國與蘇聯之間又交惡,這是為何? 時間來到1953年,蘇聯斯大林去世,取而代之的是赫魯曉夫。 赫魯曉夫一上臺,就從根本上否定了斯大林的各種方針,甚至連斯大林個人也被赫魯曉夫抨擊“貪污腐敗”。 當然,最后的結局是斯大林的私人財產少得可憐。 赫魯曉夫“反斯大林”的做法,讓他上了霍查的“黑名單”。 在那之后,霍查多次公開指責赫魯曉夫的行為,最終蘇阿兩國決裂。 兩國關系,當然不可能只是個人感情所導致,霍查領導的阿國與蘇聯決裂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蘇聯企圖在阿國建立自己的軍事基地。 這種行為在當時的中國同樣也發生,而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拒絕了蘇聯的要求。 當然這都是題外話。 蘇阿決裂之后,蘇聯撤走了一切援助(與50年代末撤走對我國的援助一樣)。 那時候,美國企圖借機孤立蘇聯,選擇與阿國交好,但遭到了霍查的斷然拒絕。 霍查甚至宣誓絕不與資本主義國家往來。 在那之后,阿國與我國的關系進入蜜月期。 我國雖然工業建設也是剛剛起步,但勝在我國的農業基礎好,國家體量也更佳,因此面對友好國家的求援,我國選擇不遺余力地幫扶。 但我國的援助,非但沒有讓阿國感激,反而被阿國抱怨“不如蘇聯”。 到了70年代,中美關系迎來破冰,霍查知曉后沒有表示祝賀,反而大罵我國是“修正主義”,背叛了共產主義。 在中美完成建交后,霍查就宣布與中國斷絕外交聯系。 先與南斯拉夫交惡,再與蘇聯斷絕關系,如今又與我國斷絕關系,再加上本就宣誓的不與西方國家來往。 在外交上,阿國徹底走到了“孤立”的位置。 此后不久,阿國修改憲法,禁止一切對外經濟、金融等,同時嚴格限制國內外往來,進行真正意義上的“閉關鎖國”。 這一點,與今時今日的朝鮮何其相似? 這種地區孤立、外交孤立的情況,一直持續到霍查的離世才迎來轉機。 ![]() 謀求利益最大化、親美遠俄霍查離世后,新上任的阿利雅一改從前對外政策,開始帶領阿國融入世界這個大家庭。 但此后不久,就發生了一件改變阿國國體的事情——東歐劇變。 東歐劇變,讓阿國共產黨失去執政地位,私人醫生出身的貝里沙靠大選成為阿國總統。 阿國開始走上親近西方的道路。 在自己國家建設上,阿國的經濟改革一直不佳,基礎建設更是遠遠落后鄰近的國家。 而歷史遺留下來的“孤立無援”的局面,也讓阿國很難得到國外資金、技術的幫助。 這也讓阿國在近幾十年間始終“默默無聞”,一直到近幾年才在人前現身。 2013年,烏克蘭危機開始爆發,也讓俄羅斯與北約國家的關系再度激化。 ![]() 而阿國,早在2009年就宣布加入北約,成為北約成員國。 這一做法違背了當年霍查的“誓言”,但在幾十年意識形態的劇變下,一切又很合理地發生。 2013年烏克蘭危機中,阿國在軍事上援助了烏克蘭;而在克里米亞危機中,阿國又公開指責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 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后,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在國際會議上投票暫停俄在聯合國中的資格,阿國緊緊跟隨西方國家的步伐。 除此之外,阿國又選擇與伊朗斷交。 阿國與伊朗關系本不差,然而阿選擇接收伊朗境外反政府組織“人民勝戰者”,此舉遭到伊朗嚴重抗議,但阿國在美國的帶領下選擇跟隨。 ![]() 在與塞爾維亞的關系上,阿國同樣有自己的小動作——與科索沃密切聯系。 如上文所說,科索沃在六國監管時期被劃分給了塞爾維亞,這也導致這么多年來該地區一直不穩定。 而科索沃地區的主要人口又以阿爾巴尼亞族為主,占到了90%。 正因如此,至今科索沃地區的居民還有著“獨立”的念頭,而阿國支持這種念頭。 于是,阿國又與鄰國塞爾維亞關系緊張。 除此之外,北馬其頓、希臘等地也居住有相當數量的阿族人,這也讓這些國家擔心阿族人大搞“獨立”。 這就導致鄰國乃至遠一點的歐盟都擔心“大阿爾巴尼亞”思潮的泛濫。 在國際上有著重重挑戰,在國內阿國同樣有著諸多問題。 而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當數女性問題。 ![]() “處女宣誓”、阿國歷史的悲哀阿國的女性問題由來已久,自15世紀頒布的《卡努法典》開始,女性問題就一直伴隨阿國社會發展,如今更是成為世界女性問題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這本法典伴隨著阿國的歷史發展,與他們的民族精神“絕不向強敵低頭”一樣,深深刻入了阿國百姓的心中。 而其中關于女性角色的規定則是:照看孩子和家庭。 根據法典內容,女性并不擁有自主權力,而是被視為男人的私有財產,在黑市價值中也遠比男性低下:一位女性價值6頭牛,只有處女的價值才能與男人等同——12頭牛。 ![]() 這也是如今阿國女性依舊迷戀所謂“處女膜”修復的重要原因。 當然,阿國女性迷戀“處女膜”修復還有一個目的——“變成男人”。 所謂“變成男人”,其實就是一部分女人“宣誓”成為“男人”。 為什么會有這樣一種情況? 根據現代人類學家的介紹,阿國自《卡努法典》開始就是非常嚴格的父系社會,根據社會慣例,一般女性是不能擁有繼承權的,即使家中已經沒有男性。 但這樣子的話,家中的財富就只能上交給部落、村莊等成為公有,這對這個家庭來說何其不公平。 ![]() 于是阿國社會就有了一個慣例,那就是家中未婚的女性(處女),可以通過“宣誓”成為男人。 在“宣誓”之后,一輩子都不能進行婚姻、生子等,而且要把自己打扮成男人,從而換取男性的權力。 既然擁有了男性的權力,自然就可以繼承家中的擔子。 隨著歷史的演進,阿國女性對“處女”這層身份越來越重視,而社會也把一般女性與處女分成了兩類人,享受不同的權力。 在這種社會熏陶下,阿國女性對那層“膜”產生了病態的追求,發展到現代也就成了追求“處女膜”修復手術。 ![]() 簡而言之,阿國自二十世紀獨立以來,建國至今也有七十多年時間,但該國的發展卻始終緩慢。 近些年來,靠著與西方國家交好而得到了他們的支援,在基建上得到大力發展。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的好轉也讓阿國人民開始追求個人價值,這也讓該國的女性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然而,時至今日,“處女膜”依舊是眾多女性的追求。 這種來自歷史、文化的“毒瘤”沒有一定歲月或者力道拔除是很難根治的。 惟愿阿國人民生活越來越好,巴爾干半島的局勢也越來越穩定。 ![]() 參考資料:阿爾巴尼亞在國際外交舞臺上顯示身姿 鞠維偉 阿爾巴尼亞在共產主義政權時期的社會經濟轉型 馬杰博 阿爾巴尼亞的“男裝處女” 文摘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