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閱讀得到升華! 情愿做富有品味的公眾號! 常見(修辭)對仗舉隅(六) (玩詩先玩對,玩對先玩字) 作者:劉考令 借代對與借對、雙關對專集 A、借代對,又叫代替對,代語對,換名對,舉偶對 不直接說出人或事物名稱,借用其相關名稱來代替組對。 被代替事物為“本體”,用來代替事物為“借體”。 一百二十三、具體代抽象對。如: ①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 (黑發代少年,白頭代老年) ②想吾生竭力經營,無非是之乎者也; 問此去何等快樂,不管他柴米油鹽。 (之乎者也代事業,柴米油鹽代生活) 一百二十四、抽象代具體對。如: ①聲色乃爾妄,浮幻即我真。 (聲色代淫欲,浮幻代現實。王維) ②小孩子暗藏春色,老大人明察秋毫。 (明、小于謙對主考官) ③袖里籠花,小子暗藏秋色: 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 (清、梁啟超十歲時對其父) 一百二十五、全體代部分對。如: ①紅佛有靈應惜我,青山何幸此埋香。 (湖南紅佛墓聯。紅佛→婦女→個人) ②賞菊客來,兩手劈開彭澤景; 賣花人去,一肩挑盡洛陽春。 (明、士人賞菊,一人摘花。顧璘上聯指把菊花弄殘。張居正下聯緩和氣氛。彭澤代陶淵明<菊花>,洛陽春代花) 一百二十六、部分代全體對。如: ①無絲竹之亂耳,樂琴書以消憂。 (絲竹代樂器) ②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帆代船。劉禹錫) 一百二十七、特殊代一般對。如: ①皆替紅顏添俏麗,頓教巾幗顯風流。 (紅顏、巾幗代婦女) ②八股何如二股好,前場不比后場通。 (八股代文章,二股代美女;前場代考場,后場代金錢。暗示考場不公平。選自《笑笑錄》) 一百二十八、一般代特殊對。如: ①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笑罵代寫作。老舍評聊齋對) ②唐代論詩人,李杜以遠,唯有幾篇新樂府: 蘇州懷刺史,湖山之邊,尚留三廟舊祠堂。 (蘇州刺史雖多,這里只代白居易。白居易祠堂聯) 一百二十九、事物特征代本體對。如: ①不信美人終薄命,從來俠女出風塵。 (美人、俠女代婦女) ②頭上有情飄翠羽,胸中無策退紅毛。 (翠羽→清朝官員,紅毛→英軍) 一百三十、專名代泛稱對。如: ①伯樂常在,何愁沒有千里馬? 青山不老,豈怕不出棟梁材。 (伯樂,周代相馬師→泛指有眼光) ②年年酷暑,歲歲苦寒,青春韶光伴大漢; 日日操弓,夜夜枕戈,為國戍邊振炎黃。 (大漢<漢民族>、炎黃→中國) 一百三十一、習慣、數字互代對。如: ①九九年華歸佛去,十分富貴失神休。 (九九代老年人) ②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又多一個春秋。 (上聯:60?2十21等于141;下聯:70X2十|等于141。清、紀曉嵐賀141歲壽星聯) 一百三十二、數字代名稱對。如: ①虎賁三千,直掃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堯舜之天。 (虎賁三千代將士多,龍飛九五代帝王勝) ②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 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挽屈原聯。三戶地、九歌心與其有關) 一百三十三、籍貫代人聯。如: ①小沈陽高歌不斷,老山東贊語連連。 (小沈陽、老山東代人) ②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壇禮樂冠華夷。 (杏壇是孔子講學的地方,代孔子) 一百三十四、官職代人對。如: ①張書記借題求退,李政委千方讓賢。 (書記、政委代人) ②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饑。 (清、宰相指李鴻章,合肥人;司農指翁同龢,常熟人) 一百三十五、以物代人對,物質代人,穿著代人,文章、詩歌代人。如: ①家有萬金難算富,命添五子總身孤。 (萬金代十個千金小姐<女兒>;五子代十個女婿<半個兒>) ②八千子弟隨流水;百二山河委大風。 (八千子弟→項羽軍隊,百二山河→劉邦政權,大風→劉邦。項王廟聯) 一百三十六、年齡代人對。如: ①百年翁有少,千歲者神多。 ②九九丹成,恰好三三行滿; 雙雙如愿,誰料六六無能。 (三三代女新人33歲,六六代新郎66歲) 一百三十七、用人的特征代人對。如: ①白頭助周奮起,紅臉常讀春秋。 (白頭→姜子牙,紅臉→關羽) ②不讓須眉,詠雪尊道韞: 無愧巾幗,探花為易安。 (須眉代男子,巾幗代女子) 一百三十八、結果代原因。如: ①行善隨緣隨少禍,事刁害己害多親。 (因善行才少禍,因刁奸會害己) ②手里有錢能顯貴,腦中無事壽長存。 (顯貴因有錢,長壽因無事) 一百三十九、相關事物代表達事物對。如: ①不管三七,只因九五。 (三七代賣國《二十一條》,九五代清朝帝王位) ②好消息幾時來,二月杏花八月桂; 實功夫何處下,三更燈火五更雞。 (二月鄉試,八月會試。舊文人盼考升官) 一百四十、旁代對 用隨伴事物代主要事物,且本體不出現。如: 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朱門→漆紅大門代貴族) ②多少爭名爭貴客,機關斗盡斗殘終。 (機關→手段) 一百四十一、別名代正名對。如: ①話到舌尖留半句,事從禮上讓三分。 (禮上→法律) ②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 (管城子→毛筆,孔方兄→金錢。宋、黃庭堅) B、指代對 一百四十二、指代對 (一)用抽象概念代替具體事物的對。如: ①笑捻粉香歸洞戶,更垂簾冪護窗紗。 (粉香→梅花。賀鑄) ②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管弦→音樂。白居易) (二)指代與借代的區別 1、定義不同 ①指代是用抽象概念代具體事物。 ②借代是借一物代替另一物。 2、用法不同 ①指代不說事物名稱,用跟它有關系的另一事物代替。如用紅領巾代少先隊員。 ②借代一是部分代整體,如卷毛代人。二是特征代事物,如綠肥紅瘦分別代葉、花。 3、示例不同 ①指代:凡天地間事物之名號,其根源莫不出于指代,而紀年亦其一端也! (梁啟超《論紀年》) ②借代:所說事物縱然同其他事物沒有類似點,假使中間還有不可分離的關系時,作者也可借那關系事物的名稱,來代替所說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辭。 (陳望道《修辭發凡》) C、借對 借對又稱假對,借字對 借字的多音多義等組對 一百四十三、借音對 音同字不同為借音。如: ①五峰高不下,萬木幾經秋。 (下→夏對秋。宋、范仲淹) ②清操厲冰雪,赤手搏龍蛇。 (清→青對赤。鄧中夏) ③曾經滄海千層浪,又上黃河一道橋。 (滄→蒼對黃。蘭州河神廟聯) 一百四十四、借義對 字同義不同為借義。如: ①竹葉于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竹葉→竹葉酒。唐、杜甫) ②好句不妨燈下草,高齡可辨霧中花。 (寫→草對花。眼鏡店聯) ③紅白相兼,醉后不知南北; 青黃不接,貧來變賣東西。 (東西<物品>→方向對南北。清、梁章鉅) 一百四十五、借名對 借用人、物、地名等含義組對。如: ①命苦不如趁早死,家貧無奈作先生。 (先生<教師>對早死。民國、夏丏尊) ②齊放百花,錦繡江山添秀麗: 高歌一曲,英雄兒女學雷峰。 (秀麗指向秀麗,舍身救火女英雄) 一百四十六、借結構對 用詞語結構相同成對。如: ①克勤克儉千家富,爭短爭長萬戶貧。 (借用掉字手法組對) ②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節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圓時愈明。 (借用復字、疊字組對) 一百四十七、借語對 借用方言、行業語、少數民族語、外語等 組對。如: ①不懂ABC,只憑言語功。 ②額勒和布,腰系戰裙。 (額勒和布,少數民人名,和布指白族) 一百四十八、借形對 為表達內容而不成對時,借某些字的字形或詞組和另一聯對仗。如: ①德厚友幫幫德厚,陽光辦事事陽光。 (借用回文頂針手法組對) 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卿云爛兮,糾縵縵兮。 (糾縵縵是形容詞后綴;景行是名詞加一個動詞行與糾縵饅相對。選自《尚書大傳》) 一百四十九、通借對,又叫通假字對 用音同音近字代替本字組對。如: ①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山海關、孟姜女廟聯) ②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長水長,長長長,長長長流。 (四川長文縣朝云廟聯) 一百五十、借口吻對 有意將表達意思,借有關對象用第一人稱說出來組對。如; ①吃的是老子,穿的是老子,一生到老全靠老子; 喚不回天尊,拜不靈天尊,兩腳朝天莫怪天尊。 (老子廟對聯) ②你求名利,他卜吉兇,可憐我全無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 廟遏煙云,堂列鐘鼎,堪笑人供此泥土,空費了多少錢財。 (土地廟對聯) 一百五十一、借聲對 借平聲對仄聲,或借仄聲對平聲。如: ①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冠讀平聲,對仄聲配) ②略戴烏紗心變化,稍微名利面精神。 (心變化<平仄仄>對面精神<仄平平>) D、雙關對 巧用漢字的音、義組成言此意彼的對聯。 一百五十二、諧音雙關對 用諧音字,語雙關意。 (一)、以明為主諧音聯 1、同字雙關對。如: ①昨夜敲棋問子路,今朝對鏡見顏回。 (子路、顏回皆孔子學生。唐、王之渙) ②一夜春花新世界,萬家燈火舊金山。 (新世界→新形勢;舊金山→美國城市) 2、異字雙關對。如 ①清江無限好,白鳥不勝閑。 (清→青對白。王安石) ②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須梅。 (荷→何,藕→偶;杏→幸,梅→媒。聯意為應滿足,不再多追求。明、程敏政對宰相李賢。) ③東不管,西不管,酒管; 興也罷,衰也罷,喝罷。 (管→館;罷→吧。酒館聯) (二)、明暗并重諧音對 1、同字雙關對。如: ①池中溫泉請君入浴,足下頑疾找我來醫。 (溫泉→浴池名;足下→對顧客尊稱) ②晚霞映水,漁人爭唱滿江紅; 朔雪飛空,農夫爭歌普天樂。 (滿江紅、普天樂乃詞牌。蘇軾對黃庭堅) 2、異字諧音對。如: ①昔具蓋世德,今有罕見才。 (蓋世→該死:罕見→漢奸。1940年,靈谷老人送汪精衛諷刺聯) ②三鳥害人,鴉雀鴇; 一群誤國,鹿獐螬。 (鴉片、麻將、老鴇;鹿→陸宗輿、獐→章宗祥、螬→曹汝霖。清末、上海蟲鳥店聯) (三)以暗為主諧音對 1、同字雙關對。如: ①云鎖高山,哪個尖峰敢出; 日穿漏壁,這條光棍難拿。 (尖峰又指對手;光棍又指光棍漢子。書生對縣官) ②船尾撥釘,孔子生于舟末; 云間閃電,霍光出自漢中。 (孔子又指圣人,舟→周;霍光→火光) 2、異字諧音聯。如: ①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 (蓮→憐;梨→離。清初、金圣嘆臨刑前念出) ②擘破石榴,紅門中許多酸子; 咬開銀杏,白衣里一個大仁。 (紅門→黌門,酸子→腐儒;白衣→出身低,大仁→大人。古時、小吏對縣官聯) (四)單純諧音對(一般不含雙關意義)。如: ①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樂; 小劉騎小牛,小牛喚,小劉歡。 ②上文章,下文昌,文昌橋上曬文章; 前黃昏,后黃昏,黃昏渡前遇黃昏。 (文昌→橋名,黃昏→村名。漁夫對秀才聯) ③風墜鵲巢,二三子連窠及地: 月穿雞屋,四五聲金膀啼鳴。 (連窠及地→連科及地;金膀啼鳴→金榜題名) 一百五十三、借義雙關對。如: ①苜宿隨天馬,蒲桃逐漢臣。 (漢→星漢對天。王維) ②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陳湯。 (袁世凱死后人送戲聯。六君子、二陳湯本藥名,此指六人為袁稱帝吶喊,二人在袁稱帝后反袁) ③燈籠籠燈,紙殼原來只防風; 鼓架架鼓,陳皮不能敲半下。 (紙殼、防風、陳皮、半下皆中藥名。放牛郎巧對藥店主女兒) ④看不見姑且聽之,何須四處鉆營,極力排斥前面者; 站得高弗能久也,莫仗一時得意,挺身遮住后來人。 (用戲場形容人生。戲臺聯) 附一、借對與雙關對的區別 借對和雙關對都是借字音、字義表達巧妙組對。不同為; 1、借對僅借其他意來對仗,雙關一般有兩種解釋。 2、借對只是在上聯或下聯因對仗而出現,雙關對一般成雙在上、下聯出現。 3、借對僅利用漢字多音、多義來組對,而雙關常借比喻等方法表義。 附二、借喻與借代對、借對的區別 1、借喻中喻體與本體有相似處,其形式為甲象乙(甲為本體,乙為喻體)而借代對中借體代替本體,本體不出現,其形式為乙代甲(甲為本體,乙為借體)。 2、借喻重類比;借代重代替,而且不要求本體與借體相似。 3、借喻能變換為明喻,借代則不能變換成明喻。 4、借對僅是借文字多音多義而組對,是換個說法、換個名稱。如: ①杯中傾竹葉,人面笑桃花。 ②三杯竹葉下肚去,兩朵桃花上臉來。 (竹葉代美酒,桃花比人面如桃花紅) (待續) 作者簡介 劉考令,男,1949年出生,山東鄆城人,現居江蘇南通,退休教師,本科學歷,南通市詩協,青山詩會,德馨詩會會員。 ![]() 《贛雩文藝》:傳播正能量、文藝欣賞、縱情山水、健康生活!《贛雩文藝》熱烈歡迎文朋詩友們!才藝展現于交流,才情橫溢于佳作,風雅陶醉于賞悅……所有美好的文字結緣于心聲的共鳴! 人生的精彩就在于自己的興趣愛好得到了“相同興趣愛好者”的心聲共鳴和真情鼓勵!……天涯海角,天南地北……四海之內皆文友,走到一起來,聚攏這兒來,《贛雩文藝》每時每刻歡迎著文朋詩友們的參與和欣賞! 天是藍天;地是綠地;山是青山;水是秀水……佳文美詩是一幅幅秀麗如感人動情的山水畫,讓人繪、讓人賞、讓人雅!……在文山藝峰中,其實每一個登山者都可以“一覽眾山小”,“山高人為峰”,領略高峰之風光山色是因為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所以踏實每一步,其實是提高每一步!《贛雩文藝》在這兒愿與大家攜手同行,共攀高峰!……“寒冬酷暑心相伴,風雅樂趣每一天”!……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 《贛雩文藝》歡迎您! 堅毅做富有品味的公眾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