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內經》病機十九條,第八講 諸痿喘嘔,皆屬于上。 前八條的順序很多醫家都先入為主的認為,講的是五臟六腑與三焦的病機變化,但其實并不是這樣。病機十九條出現在《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篇》本篇是《黃帝內經》中,五運六氣篇的第七篇。而《至真要大論》講述的是六氣、司天之氣、在泉之氣勝復往來之規律。以及六氣、司天、在泉的常見病癥,以及用藥氣味思路。所以同一篇文章講的都是六氣變化,怎么可能忽然跳出來,去講什么五臟與三焦呢。 所以前六條所對應的順序分別是: 厥陰風木、太陽寒水、陽明燥金、太陰濕土、少陽相火、少陰君火的六氣逆向關系。 而第七、第八條是在泉之氣的變化和司天之氣的變化。(按)這樣的規律您再去看原文,就會發現《黃帝內經》在記錄病機十九條之時的規律有多么的精妙了。 這第八條“諸萎喘嘔,皆屬于上”講述的是不同的六氣,加臨司天之氣時,人的病癥變化。 六氣是我們把一年四時五季陰陽更迭,而做出的規律性總結。 春、夏、長 夏、 秋、冬,五季,對應著: 風、熱、暑、濕、 燥、寒。也就是我們所提到的 三陰(厥陰風木、太陰濕土、少陰君火)、 三陽(太陽寒水、陽明燥金、少陽相火)此為主氣。 但是,即使是同樣的季節,每年的氣候也都有變化,這個變化猶如客人往來,所以稱之為客氣。而客氣的第三氣稱之為司天之氣,司天之氣主管著上半年氣候。而三陰三陽的六氣,都會在不同的年份中,居于司天之氣,來去影響上半年氣候。 而當氣候影響物候之后,氣候與物候的變化會對于人體產生不同的影響。 當人體出現一些疾病之時,就肯定和當年的氣候有直接關聯。 這才是第七條“諸厥固泄皆屬于下”, 和第八條“諸萎喘嘔皆屬于上”,的含義。 “諸厥固泄,皆屬于下”講的是與三陰三陽居于在泉之氣有關。昨天的視頻我們闡述的非常清楚了。 今天我們講“諸萎喘嘔,皆屬于上”,看這三陰三陽是如何影響痿、喘、嘔的。 首先痿指的是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甚則肌肉萎縮的一種病癥。在《黃帝內經. 素問》第四十四篇《痿論篇》通篇論述了痿證問題,闡述了五臟皆使人痿的基本邏輯,故 @ 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萎躄也; @ 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萎,樞折掣,脛縱而不任地也; @ 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 @ 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萎; @ 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 因為 - 肺主皮毛,當肺經有熱灼傷津液,皮毛虛弱干枯不潤,肺為氣之主,毛為皮之余,所以肺氣虧虛,失去宣降之職,就會導致手足痿軟。 - 心主血脈循行,如若心熱亢進,氣血逆,逆則血脈空虛,便生脈痿。關節不能提舉,足脛遲緩不能著地。 - 肝主宗筋,如若肝陽亢進,膽汁外溢而口苦,筋膜失養,以致筋脈攣縮拘急則生筋痿。 - 脾失健運,若有邪熱則則爍耗胃津而口渴,肌肉失養而生肉萎。 - 腎精虧虛,熱濁精枯,腰脊不能舉動,便生骨痿。 《黃帝內經》明明非常清楚的闡述了,這五臟之熱皆會導致人出現筋脈遲緩,軟弱無力的病癥。這么就到了當世醫家嘴里,這諸萎喘嘔皆屬于上,就成了上焦病癥呢? 它(痿證)是在不同的年份當中,不同的三陰三陽六氣臨于司天之氣而導致了氣候出現變化,非其時有其氣,此時人體臟腑陰陽平衡被影響,而六氣皆而化熱,就導致諸臟出現邪熱壅滯,而出現了痿證問題。 喘證、嘔證,皆是如此。 喘證指呼吸困難,甚則張口抬肩鼻翼扇動,不能平臥。大多數人想到吐納病癥,一定和肺有關,其實不然,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脾為氣之源、肝為氣之治、心為氣之本。肺氣的宣降是與五臟皆有關系的,所以五臟氣逆皆使人咳也是佐證。這個有關于氣的整體觀。 比如,外邪壅肺,內傷痰濁阻肺,導致肺失宣降,而呼吸急促胸部脹悶; 再比如,腎虛不納,腎中精氣虧虛,而藏納無力所致呼多吸少,吸則難降,氣不歸根; 再比如,肝氣郁結,氣機疏泄不及,而導致氣滯于胸,喘悶難耐; 再比如,心血失養,宗氣無法布散于胸,而使血氣 呼吸無力,從而胸悶氣短,喘悶無力。 還有,脾胃氣機升降失職,而導致水谷精微,運化輸布失節,導致氣血生化無源。肺為五臟之天,脾為后天之地,地氣不升何來天氣,從而臟腑肌腠開合無力,氣機壅滯,喘悶肉痿。 而嘔證,也不只是胃氣上逆所致那么簡單,它也分清,寒、熱、虛、實、食積、氣郁、外感、內傷等等。 比如, @ 外邪犯肺所致胃氣上逆,腎陽不足、脾陽不運而胃氣上逆。 @ 肝氣郁滯橫逆伐脾而肝氣上逆。而肝氣犯胃則上逆。 @ 心陽過亢而焦土而胃氣上逆等等,也都會導致人出現嘔逆的情況。 所以這第八條“諸萎喘嘔,皆屬于上”并不是在講述上焦所致病癥。 痿、喘、嘔這三大類病癥,是五臟氣機變化都會造成的病癥表現。 當患者出現上述癥狀,我們要結合當年司天之氣,來去做基本辨證,來考量人體當下處于什么樣的體質當中,然后再結合患者病癥表現來進行判斷,推演治療法度,這才是諸萎喘嘔,皆屬于上。 到此《內經》病機十九條的前八條,我們已經講說完畢。 他們的順序分別是六氣逆行,與在泉之氣和司天之氣的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