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骨質增生的形成原因較為復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肝腎虧虛中醫認為“腎主骨,肝主筋”,肝腎精氣充足則筋骨強健。若肝腎虧虛,筋骨失去滋養,容易導致骨質增生。例如,隨著年齡增長,腎精逐漸虧損,骨骼失去滋養,從而出現骨質增生。 2. 外感風寒濕邪風、寒、濕三種邪氣是導致骨質增生的重要外因。這些邪氣侵襲人體,留滯于關節筋骨,導致氣血痹阻,長期下來可形成骨質增生。《黃帝內經》中提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說明了外感風寒濕邪是骨痹的重要病因。 3. 勞損與外傷長期的勞損、姿勢不當或外傷會導致筋骨受損,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經絡,從而引發骨質增生。例如,《黃帝內經》中提到“久立傷骨,久行傷筋”,說明過度勞累會損害筋骨。 4. 氣血瘀滯氣血瘀滯是骨質增生的重要病理機制之一。氣滯血瘀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筋骨失去濡養,久而久之形成骨質增生。瘀血阻滯經絡,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疼痛多為刺痛。 5. 痰濕內阻痰濕內阻多因飲食不節、缺乏運動等因素導致。痰濕阻滯經絡,影響氣血運行,導致筋骨失養,進而形成骨質增生。 6. 其他因素情緒壓抑、生活不規律、脾胃失調等也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進而引發骨質增生。此外,中醫還強調“治未病”,即通過調理身體、增強體質來預防骨質增生的發生。 綜上所述,中醫認為骨質增生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治療時需根據具體病因進行辨證施治。
|
|
來自: 宇宙高處看存在 > 《中醫基礎.綜合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