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考試的命題、作答和評分都有其獨特的規則和要求,以下是詳細介紹: 命題
命題原則 導向性:命題緊密圍繞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引導考生關注社會現實,考查考生運用政策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公務員選拔的政治導向和價值取向。 綜合性:申論命題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多個領域,要求考生具備綜合的知識儲備和分析能力,能夠從不同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 現實性:命題通常選取當前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如鄉村振興、數字化發展、公共服務均等化等,這些問題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緊迫性,考查考生對現實問題的敏感度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命題流程 確定主題:命題專家根據考試目的和要求,結合當前社會形勢和政策重點,確定申論考試的主題。 收集材料:圍繞主題,從各種渠道收集相關的文字、數據、案例等資料,這些材料來源廣泛,包括政府文件、新聞報道、學術研究等。 篩選與整理: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篩選和整理,去除無關或重復的內容,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編排,形成申論考試的給定材料。 設計題目:根據給定材料和考查目標,設計不同類型的題目,如歸納概括題、綜合分析題、提出對策題、應用文寫作題和文章寫作題等,確保題目能夠全面考查考生的各項能力。
作答
通用要求 仔細審題:考生要認真閱讀題目,理解題意,明確題目要求回答的內容、范圍、角度和字數等限制條件,避免答非所問。 緊扣材料:答案要以給定材料為依據,從材料中提取關鍵信息和要點,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不能脫離材料隨意發揮。 邏輯清晰:作答要有清晰的邏輯結構,層次分明,有條理。例如,在回答綜合分析題時,按照 “是什么 - 為什么 - 怎么辦” 的邏輯進行闡述;在撰寫文章時,要有明確的論點、論據和論證過程,段落之間過渡自然。 語言規范:使用規范、準確、簡潔的語言表達觀點,避免使用口語化、隨意性強的語言,要體現出公務員應有的語言素養和文字表達能力。
各類題型作答要點 歸納概括題:準確提煉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按照題目要求進行分類、概括,做到要點全面、準確,不遺漏重要信息。 綜合分析題:對給定的觀點、現象或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從不同角度闡述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分析要全面、深入,有一定的理論高度。 提出對策題:針對材料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解決措施,要考慮到政策的可行性、資源的可獲取性等因素。 應用文寫作題:根據不同的文種要求,確定文章的格式、內容和語言風格,注重實用性和針對性,做到格式規范、內容完整、語言得體。 文章寫作題:立意要準確、深刻,緊扣材料主題,提出明確的中心論點;論據要充分、有力,能夠支持論點;論證要合理、嚴密,運用多種論證方法進行闡述。
評分
評分標準 要點分:對于歸納概括題、提出對策題等有明確要點的題目,根據考生回答中是否包含準確的要點來給分,要點齊全、準確則得分高,反之則扣分。 邏輯分:考查考生答案的邏輯結構是否清晰,層次是否分明。例如,在綜合分析題和文章寫作題中,邏輯嚴謹、論證合理的答案會得到相應的邏輯分。 語言分:根據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流暢性、規范性等進行評分,語言表達好的考生可以獲得較高的語言分,而語言表達存在明顯錯誤或不規范的則會扣分。 格式分:對于應用文寫作題,格式是否正確是重要的評分依據,包括標題、稱謂、正文、落款等格式要素,格式正確可以得到相應的格式分。
評分流程 制定評分細則:考試結束后,命題專家和閱卷負責人共同制定詳細的評分細則,對每道題目的答案要點、評分標準進行明確規定,確保閱卷的準確性和公正性。 試評與培訓:抽取部分試卷進行試評,根據試評情況對評分細則進行進一步完善和細化。同時,對閱卷人員進行培訓,使其熟悉評分細則和閱卷要求,統一評分尺度。 正式閱卷:采用網上閱卷方式,將考生試卷掃描后分發給閱卷人員,每位閱卷人員只負責評閱一道題目,按照評分細則進行打分。 復核與統計:對閱卷結果進行復核,檢查是否存在評分錯誤或異常情況。復核無誤后,進行成績統計和匯總,得出考生的最終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