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 前言 隨著近些年穿越劇層出,很多人都有一個幻想,那就是也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一覺醒來就穿越到了古代,皇帝向來是一個高危職業,很多人就將目光放在了王爺身上,他們同樣是皇親國戚,并且還不用每天處理政務,可不愜意。 ![]() 去哪個朝代做王爺也是一個問題,很多人都是選擇大漢,畢竟大漢王爺那也是有實權的,在地方甚至能夠有政治和軍事自主的能力。 幾乎沒有人提起的就是大宋了,雖說是富裕,但在大宋當王爺,不僅不能出京城,并且整個大宋能夠世襲的爵位只有五個,多么小的機會才能讓你遇到?為什么宋朝對于宗室這樣苛刻? ![]() 一、苛刻 在歷朝歷代中宗室的存在感最低的一個王朝就是大宋了,即使是清朝那在宗室中也出現了兩位攝政王,只有大宋幾乎是沒有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王爺。 究其原因就是大宋對于宗室管理是很嚴格的,嚴格到很多的王爺幾代后就泯于眾生了,甚至就連皇帝的親生兒子都不能得到一個親王的爵位。 ![]() 足以看出大宋對于這些王爺的苛刻。就像是大宋所推行的重文輕武的國策一樣,對于宗室的管制也是在前朝血的教訓之下的產物。晉朝的五胡亂華事件,給整個社會帶來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大唐為什么會滅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藩鎮割據。 ![]() 在五代十國中,皇位更替是很快的,并且順應繼位人寥寥無幾,大多都是篡位。這種種也讓宋朝的統治者感到害怕。在中國這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中大清已經是一個世襲爵位很少的王朝,與大清的鐵帽子王相比,大宋更是少得可憐,最初大宋甚至都沒有爵位世襲這一說。 ![]() 將時間來到北宋建立之初,在北宋建立后針對宗親的爵位趙匡胤也制定出了一套體系,將這些宗室分為了十二級,其中最高一級就是親王,其次就是嗣王,不過嗣王這個爵位也就是寫出來看看的,在大宋這三百多年的國祚中都沒有人得到過這個爵位。 ![]() 其次就是郡王、國公、郡公……其實在開國之初是最容易產生世襲王爺的,畢竟也要對給予了自己重大幫助的兄弟和兒子嘉獎。其中貢獻最大的應該就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了,不過趙光義之后都坐上皇位了,肯定也是看不上這一個小小的王爺。 ![]() 簡單來說就是大宋建國之初沒有一位王爺是能夠世襲的,得以世襲的還不是趙家人,而是后周周世宗柴榮的后人,以及孔子的后人,一個被封為了崇義公一個被封為了衍圣公,所采用繼承方法也是周天子時期就制定的嫡長子繼承制,誰看了不感嘆大宋的皇帝也太小氣了。 ![]() 建國之初,皇帝的兒子和兄弟是會被封為親王的。當然這一位親王的兒子就不能再得到親王的爵位了,而是向下降了一級被封為“郡王”。能夠繼承郡王爵位的也只有一位,大多都是嫡長子,其他的兒子是沒有資格再繼承郡王爵位的。 ![]() 其他的兒子只能繼承國公以下的爵位并且其中國公也是寥寥無幾,能夠給你一個郡公就不錯了。很多人可能會感到失望,先不要失望,能夠繼承爵位已經是幸運的事情了,因為親王其他的子嗣了,甚至有的連小小的子爵都沒有,只能得到皇帝給予的一個小官職。 ![]() 郡王的兒子肯定也是要下降一級的,不過很多時候計劃是趕不上變化。為了能將所有的權利都放在皇帝的手中,即使是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也不是一步到位將他封為親王的,而是要從最初的授外官、節度使,一步步晉升的。 ![]() 這樣就可能會出現,兒子還沒有被封王呢,父親就逝世了,要連續封近十次才能夠得到一個頂級親王的稱號。這還僅限于趙匡胤時代,眾所周知后世對于趙光義的登基也是眾說紛紜,當前對他是否是順位繼承先不說,就說他在上位后對趙匡胤一脈的忌憚。 ![]() 二、趨于平民 本就苛刻的繼承,再加上趙光義的忌憚,繼承變得更加地艱難了,趙光義不想給趙匡胤的兒子們晉升,更不想讓他們襲爵。本就因繼承皇位在民間議論紛紛的趙光義肯定不能將對侄子的忌憚放在明面上,于是他就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所有的王爺都不要繼承了。 ![]() 即使是他的兒子也沒有被授予應得的爵位而是被授予了官職,和朝中那些通過科舉考試的臣子一樣,都是領著朝廷的俸祿,只不過在血緣上比一般的大臣高貴而已。其實要是得不到很高的待遇要這血統有什么用? ![]() 在這段時間中只有很少皇子才能夠被封為王爺,值得一說的就是歷史上“八賢王”的原型趙光義的第八子趙元儼,趙元儼自幼聰慧,趙光義對他很是喜愛,是以在世的時候就將他封為了周王,但他只是兩宋這三百多年的一個特例。 ![]() 可能是因為自己的父親兒子不少,宋真宗在上位后對于這些宗室的安排又進行了改革,宋真宗不允許宗室的子弟去到地方任職,只能呆在京城。當然若是出了五服就可以離開京城了。 眾所周知大宋也是歷史上出名的皇室子嗣稀薄的一個朝代,宋仁宗上位后就認識到這個問題了,宋仁宗本身是沒有孩子的,他驚訝發現不僅自己宗室的爵位也沒有人能夠繼承。 ![]() 宗室到了他這一代的時候,因為層層降級很多皇親國戚都要成為普通百姓了。像宋孝宗和宋理宗這兩位皇帝,他們的父親幾乎是普通人。 因為這些皇帝們的“剝削”這些宗親們很多都變成了普通人,宋神宗上位后,很快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他一看這也不行啊,他們都是身上流著趙家血脈的。 ![]() 于是宋神宗就允許這些宗室子弟參加科考,通過科舉考試后入朝為官,雖說是能做官,但卻不能做大官,不能拜相同時手中也不能有兵權,只能是做一個沒有實權的官員。 三、世襲的爵位 宋神宗在大宋的歷史上也是一位比較出名的皇帝,他在位的時候所進行的改革也不僅這一項,在他這還開了一個先例。 ![]() 宋神宗的父親宋英宗是宋仁宗的養子,這不在宋神宗坐上皇位后就開始思考,他也算是濮王的后代,對自己的祖宗怎么也是要給予優待的。于是他就開創了世襲的先例,將自己的叔叔也就是父親宋英宗的親兄弟趙宗暉封為了嗣濮王,并允許其世襲。 ![]() 有了宋神宗開頭后,之后這些并非是先帝親子而是從宗室中找來的皇帝也都按照宋神宗的方法對自己親生父親一脈進行了封賞,并規定其世襲。宋孝宗、宋理宗和宋度宗這三位皇帝也照貓畫虎將設立了嗣秀王、嗣榮王、嗣沂王。 ![]() 當然后面兩位皇帝他們所處的時代已經是南宋晚期了,即使是規定世襲,也世襲不了幾代南宋就宣布滅亡了。可能有人會說大宋不是有五個世襲的爵位,這才四個。還有這最后一個也是在宋神宗在位時候所設立的。 ![]() 宋神宗從趙匡胤的后代中選擇了一位關系最近,并且是德行最好的后代封為安定郡王世襲。能夠襲安定王的這些宗室都是趙匡胤的后代,這也是對趙匡胤尊崇的一種方式。 不過和上面的四個爵位不同,安定郡王這個爵位只要是趙匡胤的后代都有機會繼承,并非是按照兄終弟及或父死子繼。 ![]() 結語 要是能當上王爺那后半生也能得到保障了,雖說宋朝的王爺們局限性很多,并且一生都不能離開京城,但在京城的生活卻是能得到保障的,簡單來說就是“厚養而不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