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提供的中醫內科學筆記內容整理的重要知識點,按照考點格式進行整理,便于記憶: 1.咳喘證型辨析 癥狀:咳逆喘促,胸滿脹悶,咯痰清稀,惡寒,舌淡胖,苔白滑,脈浮緊。 證型:寒飲伏肺。 治法:小青龍湯。 2.喘證辨析 癥狀:呼吸急促,喉中哮鳴,痰黃黏稠,汗出,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證型:痰熱郁肺。 治法:麻杏石甘湯。 3.心悸證型辨析 癥狀:心悸不寧,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 證型:心陰虧虛。 治法:炙甘草湯。 4.不寐證型辨析 癥狀:心煩不寐,躁擾不寧,舌尖紅,苔薄黃,脈數。 證型:心火亢盛。 治法:朱砂安神丸。 5.心悸辨析 癥狀:善驚易恐,心悸不寧,坐臥不安,舌苔薄白,脈細弦。 證型:心虛膽怯。 治法:安神定志丸。 6.郁證辨析 癥狀:失眠困倦,胸悶脅脹,急躁易怒,頭暈脹痛,舌紅苔黃,脈弦數。 證型:肝郁化火。 治法:龍膽瀉肝湯。 7.痢疾辨析 癥狀:痢下鮮紫膿血,腹痛劇烈,壯熱口渴,舌紅絳,苔黃燥,脈滑數。 證型:疫毒痢。 治法:白頭翁湯合芍藥湯。 8.胃痛辨析 寒邪犯胃:冷痛拒按,喜溫。 濕熱中阻:脹痛引脅,瀉后痛減。 飲食停滯:脹痛拒按,噯腐吞酸。 肝氣犯胃:脹痛引脅,情志加重。 脾胃虛寒:隱痛喜溫喜按。 9.泄瀉辨析 寒濕泄瀉:泄瀉清稀,甚則如水樣。 濕熱泄瀉:泄瀉腹痛,瀉下急迫,瀉后痛減。 食滯胃腸:腹痛腸鳴,瀉下糞便臭如敗卵。 脾胃虛弱:大便溏泄,稍進油膩則加重。 腎陽虛衰:黎明前腹瀉,腰膝酸軟。 10.黃疸辨析 陰黃:黃色晦暗,脘腹脹滿,納少便溏,畏寒肢冷,舌淡苔膩,脈沉遲。 陽黃:黃色鮮明,發熱口渴,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11.水腫辨析 水腫濕毒浸淫:眼瞼浮腫,肢體酸沉,小便短少,舌紅苔黃,脈滑數。 水腫濕熱壅盛:肢體浮腫,胸悶泛惡,舌苔膩,脈沉緩。 12.痰飲辨析 痰飲:胃腸停飲,泛吐清水。 懸飲:胸脅停飲,脅肋脹痛。 支飲:肺氣不降,咳逆倚息。 溢飲:水飲泛溢肌膚,肢體浮腫。 13.胸痹辨析 癥狀:胸悶痛,甚則胸痛徹背,喘息不得臥。 治法:通陽宣痹,豁痰開竅。 14.肺癆辨析 癥狀:干咳少痰,潮熱盜汗,形體消瘦。 證型:陰虛肺燥。 治法:滋陰潤肺。 15.消渴辨析 上消:煩渴多飲,口干舌燥。 中消:多食易饑,形體消瘦。 下消:尿頻量多,混濁如脂膏。 16.痿證辨析 癥狀:肢體痿軟無力,肌肉萎縮。 治法:清熱利濕,補益肝腎。 17.痹證辨析 風寒濕痹:肢體關節疼痛,屈伸不利,苔白膩,脈浮緊。 風濕熱痹:關節紅腫熱痛,活動受限,苔黃膩,脈滑數。 18.淋證辨析 熱淋:小便短赤,灼熱刺痛。 血淋:尿血,小便澀痛。 勞淋:小便余瀝不盡,勞則加重。 19.積聚辨析 癥狀:腹內結塊,脹痛不適。 治法:行氣消積,活血化瘀。 20.痰飲病 痰飲:胃腸停飲。 懸飲:胸脅停飲。 支飲:肺氣不降。 溢飲:水飲泛溢肌膚。 21.眩暈病 《丹溪心法》:“無痰則不眩”。 22.肺癆病 病因:癆蟲感染。 病機:肺脾腎三臟受損。 23.六郁 氣郁、火郁、痰郁、濕郁、食郁、血郁。 24.厥痛 突然劇烈的頭痛,伴嘔吐、肢厥、抽搐,病情兇險。 25.傷寒 癥狀:低熱、盜汗、五心煩熱。 特點:病程長,病情緩。 26.痹證 癥狀:肢體關節疼痛、腫脹、麻木。 病因:風寒濕熱邪閉阻經絡。 27.淋證 癥狀:小便頻數短澀,淋漓刺痛。 病因:濕熱下注膀胱。 28.積聚 癥狀:腹內結塊,脹痛不適。 病因:氣滯、血瘀、痰濁。 29.脾胃虛弱型泄瀉 癥狀:大便溏泄,反復發作,稍進油膩則加重。 治法:健脾益氣,滲濕止瀉。 方藥:參苓白術散。 30.胸痹與真心痛 胸痹:胸悶痛,甚則胸痛徹背。 真心痛:劇烈持久的胸痛,伴心悸、喘促、汗出。 31.“胃不和則臥不安” 病機:飲食不節,宿食停滯,痰熱內擾。 癥狀:失眠,惡食,噯氣,吞酸。 治法:黃連溫膽湯合半夏秫米湯。 病案 癥狀:咳喘,不能平臥,咯吐清稀痰涎,久治不愈。 診斷:痰飲(寒飲伏肺證)。 治法:宣肺化飲。 方藥:小青龍湯加減。 |
|
來自: 屠醫生 > 《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中初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