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一、 序言: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發揚新四軍的革命精神 二、 新四軍在錫南華莊惠灣里的抗日戰爭的革命活動 1、 惠永昌的早期革命活動 2、到基層去,到老家去 3,在惠公祠開講?三國演義? 4、組建“兄弟團'' 5、惠灣里祠堂大會錫南區率先“二五減租” 6、惠永昌開辦抗日救國革命學校一達才中學 7、一代新四軍軍工功臣的誕生 8、組織反掃蕩,搗毀日偽交通線 三、惠灣里黨支部的革命活動 1、 發展惠灣里黨組織 2、在惠公祠創建首屆中共錫南區委 3、錫南區委惠灣里支部第二任書記惠裕生 4、錫南區委惠灣里支部第三任書記惠本度 四,惠灣里惠氏宗親有識之士積極支持抗戰事跡 1,惠叔和——勇斗日寇、積極支持抗日斗爭的“偽保長” 2,出色“外交家”、惠公祠“祠主”惠和根的傳奇事跡 五、惠灣里——新四軍“太支隊”牢固的敵后根據地 一,序言: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發揚新四軍的革命精神 1937年到1945年, 由于日寇全面大規模入侵, 中華民族遭受了的空前絕后的民族浩劫。8年的中華民族的生命財產的損失難以估量! 8年的苦難, 8年的浴血抗戰可歌可泣…… 這一中華民族的血和淚的歷史, 絕不能夠因年代的遠去而淡定, 絕不能夠因時代的滄桑變遷而遺忘。 一個宗族是一個民族的縮影, 一個村莊是一個國家的縮影 。 村莊史是我們民族史冊中不可或缺的一頁 。無錫華莊惠甲里(舊稱惠灣里)——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太湖游擊隊的一個重要的敵后根據地, 惠甲里的惠公祠為錫南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記錄和展示她艱難的抗戰斗爭歷史,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于教育子孫后代不忘過去、繼承光榮傳統、開拓輝煌明天十分重要! 二、 新四軍在錫南華莊惠灣里的抗日戰爭的革命活動 1、 惠永昌的早期革命活動 惠永昌(1916-2007)生于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華莊惠甲里, 曾用名王新民, 南京中央大學肄業, 中國共產黨黨員, 機械工業部科技委員會委員。1934年至1937年,他早在南京中央大學就讀時,就積極參加學生救亡運動,籌建“南京秘密學聯”,后來回家鄉無錫投入革命斗爭。1938年5月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6月入黨, 9月參加新四軍,編入一支隊。 2、到基層去,到老家去 1939年10月新四軍“江抗"奉命西撤,無錫地區的抗日形勢發生了變化。10月4日中共無錫市在青山灣召開緊急會議, 縣委書記王承業號 召 ,“積蓄革命力量, 去基層開展秘密工作, 發展黨的基層組織。”惠永昌(化名王新民)奉命加到華莊惠甲里老家開展“南三鄉”(錫南)區委的組建工作。 (摘自朱俊華的?錫南抗日烽火?) 3,在惠公祠開講?三國演義? 惠水昌首先在自家大廳當書場開講?三國演義?, 宣傳愛國主義的忠義思想,他說書說得引人入勝十分生動,方圓幾里的鄉親競相趕往惠家祠堂里聽惠先生說大書;聽眾一多便將“書場"搬到惠家祠堂的大廳中。 (根據?錫南抗日烽火?和惠少棟有關回憶) 4、組建“兄弟團” 惠永昌在惠甲里以組建“兄弟團”形式,培養發展革命力量。由惠永昌建議成立 “兄弟互助團”(簡稱兄弟團) 開始人員有: 惠永昌、惠裕生、惠本大、惠根茂、惠梅生和惠定一等十一人。他們還舉行拜師(關云長和岳飛)禮儀。惠永昌還擬訂了“兄弟團”章程, 創作?兄弟團之歌?,旨在為“組織起來,既要團結,還要抗日。團結為了抗日救國勝利, 為了解放事業勝利 ”。 “兄弟團”很快發展壯大, 一度聚集了華莊地區的200多位熱血青年,成了以后的"農民抗日協會”的雛形。(根掘?錫南抗日烽火?) “兄弟團”常常在祠堂大操場進行列隊操練訓練,由新四軍的士兵作教官。 (根據?錫南抗日烽火?) 5、惠灣里祠堂大會首發錫南區 “二五減租” 1937年日寇入侵中國, 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 有錢人家紛紛舉 家逃亡內陸, 原地方上的國民黨政府處于癱瘓狀況 。 錫南地區強虜出沒,湖匪橫行,地方豪紳、草莽英雄也三五成群找幾桿槍成立了一個個大大小小的“自衛團''和“游擊隊”,群雄爭霸,籍名到處征捐收稅,強征豪奪。 羊毛出在羊身上,地主和田地出租戶則往往將一支支稅務轉加于佃戶身上, 原本貧困的貧下中農可謂“雪上加霜”,難于生活。 1939年末,為了響應中央中共有關的號召,惠永昌在惠灣里祠堂開大會率先發起開展錫南地區的 “減租減息” 運動 。 惠永昌首先找到了鄰居——惠公祠祠主、保長惠叔和, 與其商量有關事宜 , 因為他曾經擔任華莊鎮副鎮長和鎮西鄉鄉長等職務又是惠灣小學校長, 當時在地方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惠永昌的想法得到了惠保長的支持。 當時惠保長還替鄰居惠時鳴掌管田地家產,惠時鳴任職國民政府,身在國統區。國統區和論陷區的通訊不便 ,他于是先斬后奏率先在惠時鳴家實施“二五減租''。 對于惠灣里祠堂的出租地, 當時掌管祠產的惠叔和校長再次召開了全村惠氏宗親的祠堂大會,在大會上“二五減租''獲得了大家一致通過。就此,在惠永昌的領導下,惠灣里的“二五減租”很快順利地在錫南地區先行展開。 時任中共第一任錫南區委書記惠永昌和惠裕生等人進而將惠灣里的成功經驗向錫南區推廣 。惠叔和也協助他們奔走游說于“南三鄉'' 的鄉紳地主朋友家中, 黨的“二五減租”的減租減息運動成功很快地在錫南區得以實施落實。 (根據朱俊華的 ?錫南抗日烽火?、 周之彬有關回憶和惠叔和生前述說) 6、 惠永昌開辦抗日救國革命學校一達才中學 惠永昌開始在惠灣里祠堂開辦“惠甲里補習夜校”,后來到華莊開辦“初中補習班”,親任校長,聘請周寶春、惠定一等人為老師,隨后改名為 “達才中學"。 達才中學是有地下黨直接領導、 進步老師授課的革命學校。 師生經常作抗日愛國的講座,教唱?松花江上?、?流浪三部曲?、?到敵人后方去?等革命歌曲。 物理課由惠永昌兼任,惠定一任數學和化學,周寶春也兼任多門學科。 惠永昌還請來了青年工人做彈桶、 鑄造彈頭和彈殼; 還與惠定一老師以及同學們一起配制黑火藥 ( 75%土硝、 10%硫磺和13.5%的碳),試制擲彈筒。當時上好化學課沒有實驗條件,惠定一老師帶領學生因地制宜創造條件——利用山芋發酵、釀酒、提取酒精。達才中學一度辦得有聲有色、頗有成效。后因對手嫉妒、舉報而泄密,惠永昌調任去沙洲干地下工作, 周寶春轉移到南方泉搞“民運”工作。 達才中學被迫搬到惠灣里祠堂上課,由惠定一老師繼續堅持上課。據惠勝榮老人回憶,惠永昌幾度從沙洲回來繼續與師生們一起在祠堂操場和新牛水車頭試驗黑火藥擲彈簡,測量射程,惠灣里的孩子們還都趕去看熱鬧,并且競相學習制作土槍、土炸彈。惠甲里孩子做這種“危險”游戲一直延續至60年代。(根據朱俊華的?錫南抗日烽火?、惠少棟和惠勝榮等老人回憶) 7、一代新四軍軍工功臣的誕生 惠永昌在南京中央大學學的是機械專業,一直愛好武器研究。開辦達才中學后,惠永昌就在東亭倉下開設了地下兵工廠,開始研制手榴彈、擲彈簡等常規武器。上面已經講到他到達才中學上課時,也不忘和學生們一起試制武器,將地下兵工廠的工人請到學校合作,在祠堂操場等地測量擲彈簡射程,研究它的威力。真的是革命、教育、軍工研究都不誤。后來他為新四軍的兵工產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僅研制生產手榴彈、槍榴彈、輕迫擊炮等高質量武器,提高武器生產能力,還重建二師軍工部,成為新四軍軍工的一代功臣,為抗戰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41年4月23日王新民任新四軍六師軍需科長。王新民帶領從事六師軍工生產的同志們,團結奮斗,苦干、巧干,修理多種武器,研制與成批生產優質手榴彈、槍榴彈、62毫米口徑迫擊炮與炮彈等軍品,交付給六師部隊,支援前線。 1943年1月,蘇南環境惡化,王新民這塊革命的“磚”被“搬”到了二師地區工作,前去重建二師軍工部。王新民與吳運鐸、吳屏周、程遠等同志,通力合作,增加了二師軍工產品的品種——平射曲線兩用槍榴筒、燃燒槍榴彈、空炸槍榴彈、六零輕迫擊炮、八二迫擊炮、平射炮與炮彈等;不僅如此,軍工產品的質量在王新民的努力下也有了大大地提高,包括軍品的殺傷力、防潮性能、命中率、射程,攻碉堡性能等。 在1944年的占雞崗攻堅戰斗中,王新民研發的平射炮打爛了敵人的碉堡,取得重大勝利,以后又在收復敵占城鎮中發揮了作用。 1941年至1945年,王新民研制的82迫擊炮彈,聚能爆炸手榴彈等兵工產品,在許多特殊的戰役、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1945年十月到1946年底,王新民調任華中軍區軍工部副部長,兼建華工業學校校長,對改進迫擊炮彈質量,研究高效炸藥,培養干部等方面作出貢獻。(摘自鹽城新聞網《新四軍軍工功臣王新民研制平射炮炸爛敵碉堡》) 8、組織反掃蕩,搗毀日偽交通線 40年代初,“太支隊”和中共惠甲里支部一起組織惠甲里的“兄弟團”和其他愛國村民破壞日偽的交通運輸線,搗毀了蘇錫公路的16號、17號、18號橋和沙墩港大橋。 這次抗日愛國活動的領導者是“太支隊”的姚之英大隊長以及地下黨惠灣里支部的惠裕生、惠本大、惠根茂、惠梅生等人。(根據朱俊華的 ?錫南抗日烽火?) 參加該抗日斗爭事件的惠灣里宗親有: 惠裕生、惠本大、惠根茂、惠梅生、惠譜泉、惠譜高、惠譜根、惠裕根、惠仁榮,惠寶根、惠少棟、朱阿巧、朱阿大、惠士泉、惠壽培、惠連生、惠炳生、惠仁根,惠金榮、惠全生、惠永龍、惠鳳生、惠湧根、惠翼全、惠永康、惠林大…… 三、惠灣里黨支部的革命活動 1、 發展惠灣里黨組織 惠永昌物色惠灣里“兄弟團”中和其他的愛國的積極分子發展加入中國共產黨,首批入黨的有:惠裕生、惠本大、惠根茂、惠梅生和惠小毛(女)等七人。在惠公祠堂里舉行了莊嚴的入黨儀式。(根據?錫南抗日烽火? 和惠甲里村人回憶) 2、在惠公祠創建首屆中共錫南區委 1939年11月由上級黨組織同意,惠永昌在華莊惠甲里祠堂宣布成立首屆中共錫南區委的成立。惠永昌任書記,陸萍、梁鴻、周之彬任副書記,委員有周之彬、惠裕生、楊秋賓、肖律等人。與此同時, 成立了中共華莊惠灣里支部, 惠永昌兼任書記, 黨員有惠永昌、 惠裕生、惠本大、惠根茂、惠梅生和惠小毛(女)等七人組成。 (摘自朱俊華的?錫南抗日烽火?和周之彬、惠少棟等人回憶) 3、錫南區委惠灣里支部第二任書記惠裕生 惠裕生(1919年一1947年)生于無錫市濱湖區華莊惠甲里, 革命烈士,惠公元祐第27世孫。抗日時期參加革命,曾經任錫南片地下黨書記,錫南武工隊干部, 1947年犧牲于新安鄉。 惠裕生化名張人杰1939年參加革命, 由惠永昌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 中共惠甲里支部和中共錫南區委相繼成立, 他是中共錫南區委委員,是中共惠甲里支部的第二任支部書記。1943年8月擔任中共新安區委委員兼區防衛大隊鋤奸干事。1944年8月成立錫南中心區委,他擔任中心區委宣傳委員兼新安區委書記,領導惠甲里,周巷, 倪嘉禾, 南張等黨支部數十名黨員堅持抗日斗爭, 活動據點在華莊惠甲里祠堂,直到抗日戰爭勝利。1945年10月底新四軍奉命北撒,他根據組織安排, 留在無錫任新四軍太湖縣留守處錫南分處副主任 。 1946年9月16日晩,他和張文龍帶領留守武工隊員鄒萍、吳錫良等10 余人宿營在新安孫甲里秦偉家, 因泄密遭到無錫縣國民黨保安大隊和華莊保安中隊的包圍 。 他指揮突圍, 從后門沖出去先擲2個手榴彈,武工隊員們乘機邊打邊撤,安全撤離。而他在渡河時,被菱萍枝蔓纏住雙腳不幸溺水犧牲。當時,他年僅26歲,將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根據?錫南抗日烽火?、?太湖抗日烽火?等) 4、 錫南區委惠灣里第三任書記惠本度的革命活動. 惠本度 ( 1923-1989), 又名惠永清,惠公元祐華莊惠甲里支28世裔孫。他1940年參加革命,曾任中國地下黨錫南地區惠灣里支部第三任書記。 入黨以后, 在黨的組織領導下, 他組織成立了錫南地區基干隊,辦起了“讀書會'等地下黨的外圍組織,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 積極投身抗日斗爭。 1942年春,他同“太支隊"姚之英大隊長、惠裕生和他一 起帶領惠灣里全村青壯年參加搗毀破壞日偽“清鄉”的交通要道、蘇錫公路上的16、17、18號橋和望虞河沙墩港大橋,使得日寇的機械化裝備好長時間處于癱瘓狀況,為新四軍蘇西根據地的創建贏得了時間。 惠甲里是“太支隊''的一個重要據點。1942年到1944年,為據點不受破壞,他經常以普通農民打扮,背草籃割草放哨守候在蘇錫公路到惠灣里的道口, 發現敵情馬上傳訊報告, 讓地下黨組織和太支隊獲悉后迅速轉移, 免受損失 。 他家是游擊隊活動資金的貯藏地, 地下黨組織和太支隊所籌得的資金貯藏在他家的豬窩閣樓上面, 長期放置分文不少 。 惠本度曾經出色完成過一次為地下黨傳送“雞毛信” 的任務。 根據地下黨的安排,他來到上海他的表兄湯阿福家(小業主),借了西裝革履,喬裝打扮成上海灘上的一個“小開'', 穿過一道道日寇戒嚴森備的哨崗, 深入魔窟到日寇駐滬上的某司令部中心大樓, 通過暗號順利地將情報——一支“大鷹牌香煙”送到了中共臥底的特工人員手里, 隨后安全撤離,當夜坐火車返錫。 四,惠灣里惠氏宗親有識之士支持抗戰事跡 1,惠叔和——勇斗日寇、積極支持新四軍的“偽保長” 惠叔和(1883-1961)字榮春,譜名善嘉,元祐公惠灣里支26世孫。 抗戰初期, 惠叔和為惠灣里惠公祠的祠主兼惠甲里保“偽保長”、村小校長 。 早前,他對于共產黨搞革命不理解,其侄兒惠根林在上世紀20年代初期在上海工廠入黨參加革命時,曾遭到他的竭力反對。惠根林也為此離家出走。惠根林曾經組織領導無錫市紡織行業的工人大罷工 。 在大革命時期后期, 蔣介石開始動手鎮壓革命時,共產黨從公開活動轉入地下斗爭,惠根林從此失蹤…… 當惠叔和校長看到國民黨統治的黑暗, 政治腐敗, 貪官橫行,外敵入侵,民不聊生,國將不國……他對于革命問題開始重新思考,改變了原有的態度,以至后來“一面倒”、積極支持共產黨的革命及其抗日斗爭。 顧復興的游擊隊在華莊擊斃三個日本鬼子以后, 惠叔和校長十分崇拜他,帶頭捐款資助他,并且超額完成對于顧的稅務。而對于日、偽、頑的苛捐雜稅則釆取拒交或敷衍的態度 。 惠叔和校長家中常常款待游擊隊官兵和中共的“民運”干部(如顧復興、薛永輝、趙審、.周寶春、周志遠、張文龍和安天白等) ; 并教育他的兩個兒子也走上革命道路, 大兒子惠定一幫助惠永昌開辦革命學校——達才中學, 二兒子惠定理在學校中擔任錫南區的進步學聯的主席; 他并擬“毀家資助"顧復興抗日。 在地下黨發動錫南地區的 “二五減租” 運動中, 惠叔和校長由于積極參與, 幫助地下黨的工作順利展開,為此傷及了一些紳士地主的利益。有人將他密告到日寇在新安的據點里, 當即他被逮捕。 新安據點的日本隊長問惠校長: “為什么你的對顧復興的大大的好?而對我們皇軍的大大的不好? ”惠保長毫不畏懼地詰問:“顧復興對于老百姓親如一家人, 百姓怎么能夠不心向他?你們日本兵到處攪路清鄉, 擾得雞犬不寧, 我們百姓怎么會心向你們?'' 日寇惱羞成怒, 隨即對惠校長嚴刑逼供, 妄圖逼其供出惠灣里一帶的新四軍游擊隊員和地下黨員的秘密 。 惠叔和校長在《惠氏宗譜》中《叔和自述》中寫道:“地方志士顧君復興激于義憤, 乃組織自衛團, 余亦暗資助, 策劃毀家接濟, 一日為倭寇所悉,拘禁魔窟,嚴刑酷打,以求真情,然余身可死,志不肯屈, 凡旬余……”如果不是惠灣里村上熱心的宗親惠和根、 惠作元及其胞弟惠益三等人鼎力幫助設法營救,后果不堪設想。惠叔和校長最后花了三畝地代價的贖金方才獲釋、脫離魔窟。 (根據?惠氏宗譜?卷4《叔和自述》以及惠叔和生前的口述) 2,出色“外交家”、惠公祠“祠主”惠和根的傳奇事跡 惠和根(1902-1960)又名惠鳳岐, 惠公元祐惠灣里支27世孫, 人稱“惠大好佬''。 惠叔和校長被捕以后,日偽當局撒去其保長的職務,惠灣里保的“偽保長”由惠和根接任,同時接替祠主的職務。 惠和根保長可是個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廣為交友,五湖四海、三教九流的無所不交 。 他時而出席于高朋滿座的貴族豪門, 時而混跡于滿是“豬朋狗友”的店館市井。他的做法從表面上看來與惠叔和“一面倒'' 的做法截然不同, 其實不然 。 抗戰時期的錫南地區的偽保長往往為面對敵頑我三面的“三面派''。“三面派''不能夠明目張膽地一面倒, 表面上只能夠對于敵人搪塞應付,惠和根則是其典型的、成功的一個 。 舉一例大概可見一斑: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惠和根的大兒子永龍結婚,他在祠堂操場上宴請日頑共,各方代表各一桌8人,共三桌。 你想, 剛剛還在作你死我活拼斗的死敵, 忽然同處一地, 槍支卸彈靜閣一旁,彼此相互頻頻舉杯,和平共處,相安無事。惠和根保長在席間致謝詞:“各位來賓朋友,謝謝光臨!我惠某用薄酒一杯敬敬大家,為我們錢并橋惠灣里從此太平安寧干杯! 為大家吃得開開心心干杯!”.這好像只有在童話里才有的故事! 惠灣里對于顧復興的太湖游擊隊是何等的重要,它將重要的秘密文件藏在惠灣里“小臺灣”得惠保根家的墻壁洞中, 將籌得的活動資金儲藏在惠本度家的豬窩閣上 。 你想, 一旦有所閃失, 惠灣里據點受到破壞, “太支隊”、 地下黨和廣大村民的生命財產將會遭受何等慘重的損失! 惠和根保長在公開場合以不偏不倚、八面玲瓏的“中間派''角色出現, 其實心底里心向著新四軍和共產黨, 然而又要騙過敵入, 不讓敵人發現半點蛛絲馬跡 。 他能做到讓各方人士異口同聲共同稱呼他“惠大好佬”, 高難度啊!其實惠和根保長是在從事高級的對敵斗爭——心理戰!嘔心瀝血費盡心機,其用心何其辛苦!由于惠和根保長的努力,使得在抗戰后期新四軍太湖游擊隊的“敵后根據地”相對平安, 免受了大的騷擾和破壞 。 惠和根保長以另類方式方法為惠灣里敵后根據地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作出了貢獻, 實為不易! 惠和根保長還曾經搭救過地下黨員惠裕生和惠本大等人以及村民惠叔和等多人。 (據惠甲里宗親惠永發口述) 五、惠灣里——新四軍“太支隊”牢固的敵后根據地 華莊惠灣里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 早在辛亥革命時期,惠灣里祠堂就開風氣之先,因利用祠堂辦新學著稱于錫邑。(見?惠氏宗譜?卷4中的?叔和自述?) 上面講到,在大革命時期,惠甲里出了一位中共的早期黨員惠根林。 惠根林又名惠而昌, 生于1900年,是惠公元祐華莊惠甲里支27 世孫。惠根林之父就是吳興惠氏戊戌版?惠氏宗譜?的主編惠善旌。惠根林父母早逝,由叔父們撫養至17歲,即到滬上進廠當學徒,在工廠的工人運動中接受了進步思想,約于1922年——1923年間加入中國共產黨。 一次,他在春季省親期間,在家中大廳上大講共產主義革命道理,遭到了叔父們的訓斥。為此,他一氣之下,變賣了房屋地產離家出走,臨走時他對叔父們說,“我不'混’出點名堂來,不回來見你們。”從此,他再也沒有回來 。 雖然他的革命演講在惠灣里沒有產生多大直接的影響,但播下了革命的種子。在眾多的聽眾中有一位年僅10歲左右的小聽眾, 他就是惠永昌 。 他與惠根林是同一個大廳出入的親鄰 。 惠根林的演講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受到了深刻的早期的革命教育 。 惠根林曾經領導過無錫的紡織廠的工人大罷工。1927年,蔣介石鎮壓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運動之后, 共產黨轉入地下活動, 從此他失蹤,不知下落……建國后, 惠根林的堂弟、原濱湖中學校長惠少棟曾經多方尋找,無果 。 惠永昌則是惠灣里根據地的開拓者 。 早在他的學生時代, 他就對村上的小伙伴如惠裕生、惠本度、惠根茂、惠定一、惠明昌和惠保康等人就進行了革命宣傳工作 。 1939年至1940年,惠永昌在家鄉作了大量的革命啟蒙工作,開演講宣傳發動、組織農會兄弟團、開辦革命學校、發展黨組織、建立中共惠灣里支部和錫南區委以及后來的 “基干隊” 農民革命武裝 。 由于他的努力工作, 在惠灣里傳播了革命思想, 為革命根據地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加之當時宗祠的族長惠叔和、 惠和根和惠裕根等人對革命的積極支持和配合,為后來惠灣里成為新四軍“太支隊”的堅固的敵后根據地創造條件。綜上,華莊龍渚惠灣里的抗日光輝史實有: 1,村民們燒公路橋、毀壞敵偽交通; 2,新四軍在惠公祠辦學; 3,新四軍“太支隊”經常到惠灣里祠堂開會、集訓和住宿。祠堂里住滿了, 就住在鄉親家里在 。 4、新四軍“太支隊”的文件貯藏在惠灣里的惠寶根家,籌和的活動資金和稅金貯藏(惠寶根家和惠仁榮家暗藏秘密文件和槍支的壁洞)5、新四軍“太支隊”的傷病員常常在惠灣里祠堂和鄉親家養傷 。 部隊衛生員惠振華(至今健在)稱惠灣里是新四軍“太支隊”的“后方醫院''。 6、惠灣里具有較好的隱蔽條件,村莊比較長,村前一家與一家各自獨立,而每一家幾乎都有3造進深以上,并且后造幾乎都是相通的。人在后造可以從村東逃避到西巷,便于躲藏。因之,敵人來村子抓人,往往是抓不到的。 7、有惠叔和校長積極支持抗日斗爭,有惠和根保長那樣出色的“外交家”的多方斡旋,敵人很少前來騷擾。 8,惠灣里長村大巷人眾心齊,不好招惹,因而很少有敵人敢于冒犯, 故此,“太支隊”的華莊惠灣里根據地相對較為安寧、 牢固 。在這里,尤其是惠家祠堂及其操場 ,留下了許許多多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的足跡,他們如:譚震林、包厚昌、惠永昌、顧復興、薛永輝、姚之英、周寶春、周志遠、惠裕生、蔡龍昌、張文龍和安天白等。 雖然那炮火槍聲、刀光劍影的急風暴雨般的抗戰革命斗爭歲月,隨著時光車輪的流轉漸漸遠去, 但當年革命者熱情激昂的講演聲、笑談之聲的余音至今依舊在祠堂大廳及其操場上空中回蕩……經久不息。 越百年,“閱盡人間春色”,華莊龍渚惠公祠經歷了神州的風風雨雨。 保護好這一新四軍太支隊常駐活動的遺址、保護好這一許多歷史事件的見證人、將它永遠作為教育子孫后代的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這是我們每一個具有歷史責任感的后人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和義務。 (史實參考:朱俊華的?錫南抗日烽火?和周之彬、惠少棟等人回憶錄、以及村民惠勝榮、惠金安、惠鳳根和惠金明等人的回憶) 無錫市祠堂文化研究會惠氏祠堂會分 二 0一五年八月重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