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共中央東南分局
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在東南地區的派出機關,受中共中央長江局領導。1937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成立東南分局,以項英、曾山、陳毅、方方、涂振農(1941年叛變)為委員,項英為書記,曾山為副書記。1938年1月東南分局在江西南昌成立,并增補黃道為委員。東南分局領導新四軍的工作,并轄中共江西省委、浙江省委、贛東特委、皖南特委等。1938年11月自南昌遷往皖南涇縣。同月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撤銷長江局,將東南分局改為東南局。 二、中共中央東南局
1938年11月,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決定將東南分局改為東南局。1939年3月東南分局在皖南涇縣云嶺鄉丁家山村正式改為東南局。仍以項英為書記,曾山為副書記,1940年春增補饒漱石為副書記。東南局領導新四軍的工作,并轄中共浙江省委、江西省委、福建省委、皖南特委、蘇南特委和蘇皖特委。1941年1月東南局機關在皖南事變中遭受重大損失。同年2月20 日中共中央決定在上海重建東南局,負責東南敵占區和國民黨統治區的工作。3 月 20 日中共中央取消重建東南局的決定,改派饒漱石、曾山參加中原局。 三、中共中央中原局
1938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設立中共中央中原局,以劉少奇(胡服)、朱瑞、朱理治、彭雪楓、鄭位三為委員,劉少奇任書記,負責領導中共在長江以北、隴海路以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地區的工作。1939年1月,劉少奇到達河南省確山縣竹溝鎮,中原局正式成立。同年11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劉少奇率中原局機關移駐皖東定遠縣藕塘地區。1940年1月,增補張云逸、徐海東、劉子久為委員。11月,劉少奇率中原局機關移駐蘇北鹽城地區,增補陳毅為委員。1941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決定,中原局由劉少奇、饒漱石、曾山、陳毅4人組成,劉少奇任書記。5月20日,中共中央決定,中原局改稱華中局。 四、中共中央華中局
1941年5 月20日,中共中央決定,中共中央中原局改稱華中局,以劉少奇、饒漱石、陳毅、曾山為委員,劉少奇任書記、饒漱石任副書記,負責領導中共在隴海路以南各抗日根據地的工作。后增補張云逸、鄧子恢、賴傳珠為委員。1942年3月,劉少奇赴延安后,饒漱石代理華中局書記。1945午8月26日,中共中央決定饒漱石任書記、陳毅任副書記。同年9月19日,中共中央為貫徹'向南防御、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決定饒漱石、陳毅及新四軍軍部率8萬人北移山東,華中局與山東分局合并成立中共中央華東局,另設立中共中央華中分局。 五、中共中央華中分局
1945年10月24日,在華中局與山東分局合并成立華東局后,蘇皖解放區另成立中共中央華中分局,鄧子恢任書記,譚震林任副書記,張鼎丞、粟裕、劉曉、鄧子恢、譚震林、曾山為常委,受華東局領導,下轄8個地委,并領導中共在蘇浙皖原根據地和上海、福建等地的工作。1948年5月撤銷。 編輯: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