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轄區之一,地處銀川市中心,東以唐徠渠為界,與興慶區毗鄰,西至包蘭鐵路,與西夏區相連,南接永寧縣,北鄰賀蘭縣,是銀川市城市發展規劃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貿中心、高科技產業園集聚區、最佳環境居住區和塞上湖城自然景觀區。先后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全國健康促進縣區、自治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等多項國家、自治區級榮譽,成功打造了居住在金鳳、購物在金鳳、創業在金鳳、教育在金鳳等多個城市名片。 ![]() 歷史沿革 金鳳區的前身是原銀川市郊區。銀川市郊區歷史悠久,根據1919年法國天主教神父、著名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考古學家桑志華和另一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等人,在今寧夏銀川市黃河東岸的水洞溝考古,發現了距今3萬年之前的舊石器晚期文化遺址,他們的考古證明3萬年前水洞溝已有古人類繁衍生息,這是在寧夏至今發現最早的人類活動遺址。 ![]() 1975年,在緊鄰銀川市郊區的賀蘭縣暖泉村南3公里處,挖掘出一處新石器時代的民居遺址,證明銀川平原在距今五六千年前進入新石器時代,即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 銀川地區在秦朝以前為古西戎族居住區。西漢漢武帝時期在這里設置廉縣(今賀蘭縣西北暖泉村附近),歸北地郡(治在馬嶺,今甘肅慶陽市西北)管轄。這是銀川地區最早的縣級建制。 西漢成帝時,北地郡主持屯田的上河典農都尉馮參,在河西建起一座北典農城(今銀川市興慶區掌政鄉鎮河堡一帶),匈奴等游牧民族則稱之為飲汗城。這座管理銀川平原屯田事業的小城,是典農都尉的駐地之一。這是銀川市郊區建城之始。 ![]() 銀川市郊區成立于1972年12月。地理位置位于銀川平原中部,環繞銀川市城區、新城區四周。東以黃河為界,西至賀蘭山分水嶺,南與永寧縣、北與賀蘭縣為鄰。地理坐標在北緯38°25’~38°38’,東經106°08’~106°34’之間。東西長約63公里,南北平均寬為23公里,總面積為1316.6平方公里。 1972年10月,中共銀川市委貫徹農村為城市服務的方針,發展蔬菜副食品生產基地,報經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決定,將良田人民公社的磚渠、雙渠口、寧城、羅家莊、尹家渠、豐登等6個生產大隊和蘆花人民公社的盈北大隊從原公社劃出,新建置銀新人民公社。根據寧夏回族自治區革命委員會的決定,1972年12月12日,銀川市郊區正式建置為縣級市轄區,共轄7個人民公社,1個良種繁殖場,即蘆花、良田、紅花、大新、掌政、通貴和銀新人民公社,八里橋良種繁殖場。7個人民公社共轄55個行政村。1972年郊區總人口為10.2萬人,其中,回族3.7萬人,占總人口的37%。 ![]() 1978年12月,經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批準,從紅花人民公社劃出八里橋、沙渠、滿春3個生產大隊,從大新人民公社劃出新渠稍、雷廟、新水橋、新春4個生產大隊新建置滿春人民公社。 1980年4月,經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批準,將掌政人民公社的永固、永紅、永北、永南、永固農場等5個生產大隊劃出,新建置永固人民公社。至此,郊區共轄9個人民公社,1個八里橋良種繁殖場。 1983年4月,經中共銀川市委批準,根據中共中央(中發〔1983〕35號)文件精神,將郊區9個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為鄉人民政府建制。實行政社分開,這時郊區轄9個鄉1個良種繁殖場,即蘆花鄉、良田鄉、銀新鄉、紅花鄉、滿春鄉、大新鄉、掌政鄉、永固鄉、通貴鄉,八里橋良種繁殖場。 ![]() 1992年4月17日,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第九次常委會議決定,將銀新鄉的羅家莊村7個生產隊,尹家渠村的5個生產隊,寧城村的6個生產隊,總面積為5.2平方公里,人口5601人,耕地6735畝,整建制從郊區劃出,農民全部“農轉非”,建立銀川市高新技術開發區,隸屬自治區人民政府管轄。 1999年8月16日,自治區政府第二十六次常務會議決定,將寧南山區移民到引黃灌區的“吊莊”全部移交屬地管轄。根據這一決定,銀川市郊區于2000年9月15日,正式接管了寧安小區涇源縣移民蘆草洼吊莊(3個管理區),同時,接管的還有原自治區農建委創辦的鎮北堡林草實驗場、植物園和寧夏華西村扶貧試驗開發區。接管后,根據實際情況,將這兩塊地方設立“兩鎮一鄉”:鎮北堡林草試驗場與華西村合并成立鎮北堡鎮;原蘆草洼移民吊莊的鐵西區,改建為興涇鎮;原吊莊的鐵東區與植物園區,改建為興源鄉。至此,郊區總面積1420.92平方公里,轄十鄉二鎮79個行政村544個小隊,15個區、隊、站和5個居民委員會。 ![]() 2002年10月25日,自治區人民政府下發《關于調整銀川市市轄行政區劃的通知》。根據國務院批復精神,撤銷銀川市城區、郊區、新城區,設立銀川市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11月,自治區政府決定將銀川(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銀川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移交銀川市管理。 2002年11月1日金鳳區成立,保留原銀川市郊區良田鄉、興源鄉、銀新鄉和蘆花鄉(包蘭鐵路以東)的部分村、隊,新劃入了原新城區的東街辦事處和鐵東街辦事處、賀蘭縣的豐登鄉及永寧縣望遠鎮的高橋村。區劃后金鳳區總面積353平方公里,轄四鄉2個街道辦事處,即良田鄉、興源鄉、銀新鄉、豐登鄉、東街街道辦事處、鐵東街街道辦事處。2003年8月,隨著銀川市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金鳳區撤鄉建鎮,撤銷良田鄉、銀新鄉、興源鄉、豐登鄉,將原良田鄉部分村與興源鄉合并,建立良田鎮;將蘆花部分村隊與豐登鄉合并,建立豐登鎮。同時,將原良田鄉部分村與黃河東路以南長城花園、紫園等社區合并成立長城中路街道辦事處;原銀新鄉各村與區建一公司社區合并成立上海西路街道辦事處;原銀川高新區神州公司、中苑公司與安居苑、錦繡苑、民生花園、麗園等社區合并成立北京中路街道辦事處。2008年,經自治區銀川市批準將鐵東街道辦事處變更為黃河東路街道辦事處,東街街道辦事處變更為滿城北街街道辦事處。至2018年,金鳳區轄2個鎮即良田鎮、豐登鎮,5個街道辦事處即長城中路街道辦事處、上海西路街道辦事處、北京中路街道辦事處、黃河東路街道辦事處、滿城北街街道辦事處。金鳳區人民政府駐銀川市金鳳區黃河東路789號。 ![]() 行政區劃 2002年11月1日金鳳區成立時,保留原郊區的良田鄉、銀新鄉、興源鄉和蘆花鄉的部分村隊,新劃入賀蘭縣的豐登鄉和永寧縣望遠鎮高橋村部分隊,以及原新城區的東街辦事處、鐵東街辦事處。 2003年8月,金鳳區撤鄉建鎮,撤銷良田鄉、銀新鄉、興源鄉、豐登鄉,將良田鄉的部分村與興源鄉合并,成立良田鎮,將蘆花鄉的部分村隊并入豐登鄉,成立豐登鎮,同時成立長城中路、上海西路、北京中路三個街道辦事處,形成了轄兩鎮、五個街道辦事處的格局。 2008年7月26日,東街街道正式更名為滿城北街街道,鐵東街道正式更名為黃河東路街道。同時將豐登鎮的平伏橋村劃歸滿城北街街道管轄,將良田鎮的磚渠村、魏家橋村和盈南村劃歸黃河東路街道管轄,將良田鎮的五里臺村、高橋村劃歸長城中路街道管轄。 ![]() ![]() 2021年9月7日,經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第99次常務會議研究:同意在金鳳區設立賀蘭山中路街道,街道辦事處駐址為銀川閱海灣中央商務區管委會二樓(寧安北街140號)。 ![]() 2022年7月4日,經自治區人民政府第119次常務會議研究,同意將賀蘭縣北繞城高速路以南,第二農場渠向南延伸至唐徠渠與金鳳區——賀蘭縣現行政區域界線交匯處以西,金鳳區與賀蘭縣現行政區域界線以東區域調整變更至金鳳區管轄。 ![]() 金鳳區總面積353平方公里,現轄豐登鎮、良田鎮2個鎮和上海西路、北京中路、黃河東路、長城中路、滿城北街、賀蘭山中路6個街道。至2022年底,轄區共有村民委員會2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64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