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一則“湖南女大學生靠做收納一單賺了16萬”的新聞引發熱議,有人驚嘆,也有人質疑,收納師這個新興職業再度翻紅。 全網擁有600萬粉絲的收納師納爺告訴《天下網商》,“一單16萬,對時薪較高的收納師來說,完全是有可能的。” 中國人有除舊迎新的傳統年俗,春節前向來是收納服務行業的需求高峰期。納爺說,“今年,我們的業務量同比去年漲了30%,這段時間,賬號后臺一天最多有400多個人來咨詢,成單率超過70%。” 作為一種小眾新興職業,收納師的職責是為客戶提供物品分類、整理和收納服務。 在納爺看來,保潔是解決家里“臟”的問題,而收納是解決家里“亂”的問題,同時它還是一項能夠提供情緒附加值的服務。 自2020年左右起,職業收納師進入大眾視野,“收納師月入數萬元”等報道時有出現,讓不少想從事自由職業和抓副業的人燃起濃厚興趣。 2021年,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整理收納師增設為家政服務員職業下的細分工種,對這種新職業予以了認可和規范。 熱議背后,頂流收納師到底是如何做到月入百萬元的?每月都在尋求收納服務的人,究竟是一群什么樣的人?創業“小白”想要進入這個新賽道,現在還是好時機嗎? ![]() 95后女孩創業做收納師,從“免費送”到月入百萬納爺本名叫賈妍,1997年生,吉林長春人。 2018年夏天,韓語專業念大三的賈妍,帶著母親遠赴非洲做家政積攢下來的3萬元,前往韓國留學交換,業余靠教中文賺學費。 在一位韓國律師的家中,賈妍初次觀摩了上門收納服務,得知這是一個按小時收費的高收入行業。看著收納師“疊疊衣服”就能賺到自己一周的生活費,她心動不已。 賈妍奔走詢問了不少中產家庭的韓國學生:“你們覺得這個行業怎么樣?”得到的回應幾乎是一致的——收納生意在日本、韓國發展得很火熱,還有人說,自己的中國朋友也想嘗試,但苦于找不到合適的收納師。 ![]() 彼時適逢畢業分水嶺,賈妍苦思冥想了三天,決定賭一賭這個未來風口。 隨后,她奔赴收納市場更成熟的日本,花了近5萬元學費,系統學習了收納的知識技巧。因為語言不通,她求助朋友將日文翻譯成韓語,自己再將韓語譯成中文,靠著錄音筆,一點一滴把課程“啃”了下來。 2019年,賈妍畢業回國,在天津找了一份在高爾夫球場做韓語翻譯的工作,同時嘗試將收納服務作為兼職。 但現實卻不盡人意。彼時,國內市場對收納普遍缺乏認知,賈妍碰過無數的釘子——“什么是收納?”“你媽媽供你上大學,你怎么跑去做家政了?” 賈妍想,餐飲可以用免費試吃吸引客人,那收納是不是也可以?她開始主動給身邊的人免費做整理,交換條件是整理完,對方發朋友圈展示收納成果。數月后,第一單生意找上門,客戶是同事的前老板,這單用時8小時,收入1000元,也讓這位年輕女孩信心大增。 ![]() 2020年,賈妍“轉戰”上海,入職了一家廣告公司,同樣是主業副業并頭走。在這個人均收入更高、收納需求更廣闊的的城市,她開始尋找新的拓客途徑: 賈妍一邊與搬家小哥、家政阿姨、理發師等服務人員打成一片,借他們介紹單子,再靠人際關系裂變增加客源,另一邊,她化身“納爺”,運營起短視頻賬號,通過線上獲客。 次年年初,一條“挑戰月賺百萬”的紀錄片式短視頻,讓“納爺的收納研究所”一夜間漲粉15萬。 “我看了《富豪谷底求翻身》,覺得好燃!從這里獲得靈感做挑戰視頻,雖然最后沒有挑戰成功,只賺了40多萬,但這些內容給我帶來了巨大的話題和流量。” 2021年至今,納爺在抖音、視頻號等渠道累積粉絲超過600萬,以個人IP為核心,拓展出多元的變現模式,如今真的實現了月入超百萬元。 上門服務之外,收納師還能靠什么賺錢?從籍籍無名到月入百萬,納爺花了六年時間。 如今,她創辦了自己的公司,曾就職的廣告公司老板成為其合伙人。身為行業頭部收納師的同時,納爺也是一名短視頻博主、課程培訓老師,全國學員超過2萬人。 據納爺介紹,當下公司的業務模式分為以下四種:整理收納服務、培訓課程、個人IP以及收納產品銷售等,其中廣告和培訓收入合計占比約六成。 收納服務板塊,由納爺本人服務的訂單時薪2000元,主要承接合作多年的老客戶,或允許短視頻、直播展示的新客戶,其他訂單由團隊收納師承接,或分發給各地學員。 個人IP板塊,“納爺的收納研究所”的內容創作方向,從收納技巧教學、學員的創業故事,再到女老板的日常,一路尋求流量破圈。變現方式主要靠廣告帶貨,目前報價每條10萬元,涉及美妝護膚、家居、家電等品類。 ![]() 培訓業務板塊,包括線上課程、線下授課、主題沙龍等。納爺說,她的學員以女性居多,年齡在30~50歲。近年來,年輕面孔也多了起來,不少大學生畢業后主動前來學收納。 從地域分布來看,2萬名學員中,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占據主流,但與此同時,在一些四五線城市,隨著需求的增加,行業也在悄悄興起。 “我的學員中有在吉林通化做收納師的,一個人口不足200萬的五線小城市,同樣存在需求;還有在內蒙古通遼做家政公司的學員,將收納作為增值配套服務,比如'保潔+收納’'搬家+收納’,能快速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有關收入問題,納爺解釋道,收入水平要看城市,大城市需求多、時薪高,一些全職收納師可以做到月入3萬—5萬元,小城市需求更少,但競爭也更小,不少學員月收入1萬—2萬元。 ![]() 而收納服務的客單價,因“單”而異,取決于服務人數、時長和物品量,一般來說,普通收納師的時薪約為100元—300元,資深收納師每小時收費上千元。 納爺表示,對資深收納師來說,超10萬的客單價并不稀奇,大客戶的東西非常多,有的還需要跨城搬家,僅是衣服都能裝上好幾車,她拿自己接過的大單舉例,服務時間最長的達到7天。 《天下網商》還了解到,作為高度定制化的家政服務,收納的工作流程主要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線上咨詢,溝通客戶提供圖片、視頻等信息,預約時間;第二步是上門預采,實地考察客戶的家居空間、了解個人偏好與收納訴求,策劃方案并提供報價;最后才是上門服務,結束前需要為客戶提供一張物品地圖,以便查找歸位。 在服務過程中,納爺發現,大量客戶對收納工具存在需求,于是自2024年起,她開始嘗試創辦同名品牌,主賣收納箱等產品。 “2025年,我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品牌。”納爺希望通過與代工廠研發共創產品,借助線上直播帶貨+線下服務帶貨的雙重銷售模式,把好用的收納工具帶給更多人。 收納師的多元價值:處理前男友遺留物、只為上門聊聊天“歷時48小時,收完如逛商場!都說術業有專供,這次收納師上門,我算是長見識了。” 一位時尚博主在體驗完上門收納后,在小紅書發布了記錄視頻,分享學到的小技巧,這篇筆記迅速拿下近萬個點贊。 當代社會,充足的供給造就了物品的海洋,家居空間的整理收納成為一大難題,懶人經濟和服務經濟隨之興起,新一代消費者更愿意為專業的服務付費,以換取更舒適便捷的生活體驗。 在過去,收納服務的核心消費者常與高收入人群相綁定,比如都市白領、中產家庭主婦、網紅博主、富豪等群體。但在納爺看來,如今請收納師這件事,更多與消費者的認知、生活方式相關,相較中老年群體,年輕人的接受度普遍更高。 “我有一個00后客戶,職業是主播,在杭州租房,月工資大概1萬多,但每個月都要花1000多塊請收納師。”納爺分享道,“她認為,如果自己來整理,就少了一天純粹放松的休息時間,像這樣的年輕人,非常認同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從這個角度看,收納師提供的或許不只是簡單的物品分類與整理服務,也是一種重建生活秩序的精神服務。正如《斷舍離》書中所說,“斷舍離不是單純地處理雜物、拋掉廢物,而是在充滿閉塞感的人生長河里喚醒流通的生命氣息。” 六年下來,納爺坦言,自己也見過不少“奇葩”的客戶: 有人舍不得扔掉前男友送的過期楊梅,請她代為收拾“殘局”;有人專門要求為寵物做收納,衣柜里擠滿迪奧絲巾、愛馬仕項圈等愛寵的豪華裝備;還有人自己收納做得極好,只因老公孩子不在身邊,缺乏精神同好,想邀她來家里聊聊天...... “好的收納師,專業性只是一方面,同時你還得擅長與客戶溝通,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情緒價值,這些都是形成差異化溢價的部分。” 她認為,收納服務能透視一個人的性格側面,比如愛囤過期物品的人,往往戀舊,行事不夠果斷;家里看上去很整潔,一打開抽屜卻雜亂無章,這樣的人更顧大面、不拘小節。身為收納師,需要依據顧客個性定制更適配的收納方案。 ![]() 雖然市場持續擴容,不過近年來,理性消費觀念使得人們傾向于減少非必要支出、選擇更具性價比的服務,同時,行業也涌入了更多的競爭者。《天下網商》注意到,在一些生活服務平臺上,提供每小時百元以下收納服務的商家不在少數。 對此,納爺表示并不擔心,她堅信,兼具功能和情緒價值的收納服務,仍是兼職和創業的好選擇。且相較日韓這樣的成熟市場來說,國內的收納服務行業仍處于發展早期。 “在日本,收納已經被歸入小學生必學技能,很多家庭里,連雨傘、雪糕都有專門的收納器,而國內市場還停留在'粗收納’階段,未來勢必向精細化方向升級,諸如親子收納、收納培訓、家居空間的收納設計等細分賽道,都是一片片藍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