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每年體檢報告上的空腹血糖都在5.6-6.0 mmol/L之間,總覺得自己和糖尿病不沾邊。直到今年因冠心病住院,醫生卻給出'糖尿病'診斷。這個結果讓他既震驚又困惑:明明空腹血糖沒超標,怎么突然就成了糖尿病?這背后,隱藏著一個容易被忽視的重要指標——餐后高血糖。 一、空腹血糖正常≠血糖沒問題 我們體內的血糖調節系統就像一座精密的水庫:空腹時,肝臟持續釋放少量葡萄糖(相當于水庫基礎水位);進食后,血糖迅速升高(相當于上游來水),這時需要胰島素(相當于泄洪閘門)及時發揮作用,將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圍。 很多像老劉一樣的早期糖尿病患者,胰島β細胞的'第一時相胰島素分泌'功能受損。簡單來說,就是當血糖突然升高時,胰島素不能快速大量釋放(閘門反應遲鈍),導致餐后血糖飆升。但經過數小時后,殘存的胰島功能還能將血糖拉回正常范圍,因此空腹血糖看似'安全'。 二、餐后高血糖:血管的'慢性毒藥' 老劉的冠心病并非偶然。研究發現,餐后血糖每升高2 mmol/L,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20%。這是因為高血糖可以通過多種機制影響血管健康,進而增加發生心腦血管病的風險。國際糖尿病聯盟指出:餐后血糖升高比空腹血糖更能預測心血管疾病風險。這正是老劉空腹正常卻突發冠心病的重要原因。 三、揪出'隱形糖魔'的關鍵檢查 老劉的診斷過程揭示了篩查糖尿病的關鍵: 1.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空腹服用75g葡萄糖后測2小時血糖,老劉的數值高達13.5 mmol/L(正常<7.8) 2. 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反映近3個月平均血糖,老劉為6.8%(正常<6%) 3. 動態血糖監測:發現其餐后3小時血糖仍>10 mmol/L 數據顯示,我國糖尿病前期人群中,62%表現為單純餐后高血糖。如果只查空腹血糖,超過70%的糖尿病漏診! 四、這些人群要特別警惕 符合以下任一項,建議加做餐后血糖篩查:1)空腹血糖在5.6-6.9 mmol/L之間;2)有糖尿病家族史;3)超重或腰圍超標(男≥90cm,女≥85cm);4)妊娠糖尿病史;5)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6)合并高血壓/高血脂以及心腦血管病。 五、抓住逆轉黃金期 老劉的案例給了我們重要警示,但好消息是:處于糖尿病前期(空腹6.1-6.9,OGTT 2小時7.8-11.0)的人群,通過干預可降低58%的糖尿病風險。 科學控糖三步走:1) 飲食改造:采用'分餐制',三餐變五餐;主食選擇莜麥、黑米等低GI食物;2) 運動處方:餐后30分鐘快走20分鐘,可使餐后血糖下降20-30%;3) 監測策略:高危人群每月測1次'三餐后2小時血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