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商“婦好”墓出土于河南安陽小屯村,這是一座完整的殷商墓葬,因為其完全是從泥水里面撈出來的,所以文物的保存狀況還是比較好的,也是自從殷商時期埋葬開始之后就沒有被擾動過的較為珍貴的墓葬。 ![]() 這是殷墟青銅器分期對照表,可以看到對于“婦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這一認知是“根深蒂固”的。 ![]() 但是碳十四測定婦好墓棺槨的數據為公元前1205±140年,似乎與“商紂王”吻合?難道這個“婦好”活了二三百歲?各種猜測各種觀點層出不窮,自從“婦好”墓葬開始發掘爭論和質疑就沒有停止過,迄今為止也沒有任何人能給出問題的答案。 那么甲骨文字破譯已經整句整篇的破譯,是否能在眾多的記錄有“婦好”信息的甲骨文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呢?明確的回答是可以的,只不過,過程有點艱辛和漫長。 不同于其他人的破譯,第一個需要重新認識的是被破譯成“子束泉”的銘文。 ![]() 應校正為“子數繁”。當然你仍然可以延用之前的這種生僻破譯“子束泉”,并不影響你仍然是一頭霧水的了解殷商。“子”字當然爭議是最小的,“數”字除了與現在的“數”字,左上部首“米”字有些相近以外,現還沒有找到一樣的甲骨文字,并且在整句中破譯,并確定這個“數”字。 但是有一個近似于“繁”字的甲骨文字,出現在了一篇甲骨文中: ![]() 1、戊子鼎:其料于洹水澆三,三勞祖(俎:殷商對羌人等外來老人的蔑稱。下同)勞。 2、戊子鼎:其三,料于洹水澆,大三勞,二祖勞。 此篇甲骨文來自日本二玄社《甲骨文金文》一書,編號未知。還是可以看到一些書中的生僻破譯,這樣的破譯也是代表了當今世界上甲骨文字破譯在日本的最高水準。一些寄希望于國外力量、人工智能力量等來破譯甲骨文單字的選手,將甲骨字破譯工作想象得太過簡單了。 AI軟件破譯,其底層羅輯是由運行軟件與數據庫所組成,編寫軟件的人輸入的數據庫才是關鍵,也就是說程序員輸入什么破譯出來的就是什么,程序員不會破譯那么軟件就不會破譯。 ![]() 就這樣兩句甲骨文即使破譯出來,沒有甲骨文字破譯三塊基石作為支撐。洹北商城遺址才是大邑商,“潮戓”城。世界上99%的甲骨文均出自洹水南岸的小屯村一帶,王陵區向南為三角形分布的一大片殷商墓葬其中就包括婦好墓、亞長墓、花東“子”墓、亞魚墓等等,重新通俗易懂的整句整篇破譯的甲骨文等等這些信息作為知識儲備,仍然不知道這兩句甲骨文在說什么? 戊子這天記錄,注意這兩句就沒有“卜”字,說明殷商時的甲骨文不光都是“占卜”,還有日常。其預料洹水可以澆三塊稻田,三勞, 一個羌人一頭牛從早上卯時開始“點卯”,干一天活為“一勞”,意為:一個勞力。祖勞,需要三個勞力就用老羌人來干這個活就可以了。 到了戊子日的傍晚記錄,其三,本來預料好的,料于洹水澆,這三塊稻田用三個老羌人來干這個活,大三勞,二祖勞,大概預料的三個勞力,兩個老羌人就干完了。 其中的“澆”字和“繁”字的原始字義,畫的是什么就一目了然了,這兩個字全部是“女性”特征。所以“子數繁”也并不是孩子數是繁殖的意思,而是“婦好”的兒子數“繁多”的“繁”。那么“婦好”到底有幾個兒子?才稱得上“兒子數繁多”。 參考《史記》殷本紀,有人會有疑惑,《史記》中有“婦好”的記錄么?當然有,只是許多人都沒有注意到而己。 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謂之紂。 “辛母正后”一句,很明確的破譯了到底是“司母辛”還是“后母辛”?“司母戊”還是“后母戊”?這一迷團。 ![]() 到此處才完全信服,碳十四測年得出的結論:婦好墓與商紂王吻合,是真實不虛的。 現在就可以得到一些比較準確的歷史信息:婦好為“后”級別,其至少有三個兒子:微子啟(養子,并不是婦好親生),箕子衍(其父癸),商受王(其父庚)。 既然婦好為“后”級別,讓我們來重新梳理一下“后”的認識。現在大英帝國等少數歐洲國家仍然保有“后”傳承的傳統,例如:伊麗莎白一世傳給伊麗莎白二世。西方的國際象棋中的“后”要比“王”級別高一點點,也更靈活。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比較真實的皇太后是“大秦宣太后”羋月。羋月剛進宮時被笑為“羋八子”,大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來自楚國氏族,這種氏族中“后”為大,繁衍傳承。所以,秦國這種一個男人與多個女人繁衍傳承的習俗,知道“羋月”來自這種習俗的氏族部落,才笑話她,稱其為“羋八子”。尤如現在所說一個女人和八個大漢一起生活的笑話一樣。 羋月扶持幼子“贏稷”成為秦王,而成為“太后”。 第二個“太后”,就是秦始皇贏政的母親“趙姬”。其子“贏政”成為秦王以后,而成為“趙太后”。 第三個“呂后”,就是漢高祖劉邦的老婆“呂雉”,也是其子“劉盈”成為漢惠帝之后,而成為“呂后”。 第四個“竇太后”,是漢文帝劉恒的老婆“竇漪房”,也是大兒子“劉啟”成為漢景帝之后,而成為“竇太后”。 綜上所述,婦好的小兒子商受王成為商王以后,而成為“后”,這一知識點,可以說才是打開“婦好”之迷的鑰匙。 ![]() 所以婦好墓出土的石牛上的兩個小字銘文并不是“司辛”,而是“后辛”。這些重新校正后的信息不僅與《史記》記錄相對應,而且與《竹書紀年》,甚至與《封神演義》的記錄均相合。 《封神演義》:帝乙生三子,長曰微子啟。次曰微子衍。三曰壽王。隨立壽王為天子,名曰紂王,都朝歌。 《竹書紀年》:帝辛 名受(即紂也,曰受辛)(紂王亦名“小子”其是“子”的兒子)。元年己亥(負1102年己亥),王即位,居殷。命九侯、周侯(周侯為西伯昌)、邘侯(音于。今河南沁陽西北,山西晉城,約安陽與西安中間)。 元年己亥為負1102年己亥,是根據武王征商時間點的重新校正后所得到的精確紀年。 ![]() 再次結合重新破譯的“小臣余犀尊”“小臣缶方鼎”銘文: 丁巳(負1084年丁巳),王想長住祖屋,王賜小臣余長住,貝為王來征集。方為王十祀又五,幾日。 王賜小臣接續,積貝五年(負1079年壬戌),接用作享,太子乙家,祀尊,輩悅! 為什么商受王想長住回祖屋(潮戓)?因為其是婦好(后辛)的小兒子,其成為商王以后,婦好才成為“后辛”,正是因為其出生于小屯,婦好墓就出土于小屯,俗話說就是葬在了自已的稻田地里,所以這個時間點隱含著“婦好”的死亡下葬時間。所以婦好死后下葬以后,商受王才想要長住回祖屋(潮戓)。 碳十四測定婦好墓棺槨的數據為公元前1205±140年,就是公元前1345年至公元前1065年之間,負1084年丁巳剛好準確的命中在此數據范圍之內。 婦好死亡下葬以后,三個兒子必定都會獻給婦好陪葬器物,器物銘文會不會相對應呢?請看后續。 |
|
來自: 獨角戲jlahw6jw > 《清華簡竹書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