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個朋友在廣州工作得好好的,突然要請假回老家,理由是兒子也回老家了,她要趕回去照顧兒子。 這個理由公司肯定不批假了,她竟然連工資都不要,自離了。 其實她兒子已經30多歲,雖然還單著身,可也畢竟不是小孩子了,有什么事自己擺不平,還需要一個50多歲的老母親照顧? 這就是,過度負責的表現。 過度負責也可以理解成對別人生活的過度介入。也是一種長期的“喂飯”動作。過度負責其實是真正的不負責任。 常聽有人責備:你管得了他一時,你還能管他一世嗎? 不要試圖“拯救”他人的命運。學會適可而止地提供幫助,不要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界限。哪怕是母子、父子也不行。 父母深愛子女,必為之計長遠,過度負責阻礙了孩子的自我成長之路。 過度負責的人是精神高度內耗的人,他們一天到晚焦慮不已。 總是操心這個, 操心那個,唯獨不操心自己。 他們有高度的責任心,不允許自己犯錯,或者將對方的過錯歸咎于自己。 過度負責的人過不好自己的一生,如果不及時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他們一般不會有美好的未來。 過度擔憂是一種“心靈詛咒” 過度擔憂常指對未知的風險持不樂觀的態度。 擔憂自己的子女成了大齡未婚青年,擔憂孩子沒有光明的未來,擔憂自己中年失業,擔憂自己老年無靠。 擔憂的事情實在太多,夜不能寐,無法安眠。 擔憂在心里,就是一種心理暗示作用,一旦實現就是:“你看,我的擔憂沒錯吧”。 擔憂在口頭上,十有八九真的會實現,這在心理上是一種催著向前,好像這個實現已經期盼已久。 過度擔憂容易得抑郁癥,常表現為睡眠上的困難。也是一種精神內耗。 過度消耗是指身體上的嚴重透支 一個人的精神和體力都是有限的,過度消耗會導致力竭。 就好比過度消耗資源會導致生態環境的枯竭和破壞。 我嫂子是賢惠的人,一天到晚手頭的事就沒停過,照顧了孫子照顧兒子,照顧完兒子又照顧老公,事無巨細,把家人照顧得好像他們都只長了張嘴巴,沒手沒腳似的。 身體一直在透支,終于把自己給累倒了。 在醫院吊水時兒子和老公不但自己吃好了飯,還特意過來照顧她了。 所以,過度消耗是一種無意義的行為。你以為別人缺了你不行,其實是自己想多了。 過度負責、過度擔憂、過度消耗,都是指在不恰當的范圍內用力過猛。 但常常是“過猶不及”。 現在,我們已經退休了,也明白了一個人焦慮的根源就是:過度。 一切的“過度”都是超出了正常范圍,而違反自然規律的事都會遭到反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