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是:窮人的富養是帶孩子到處旅游,增長孩子的欲望;富人的富養是教孩子看清世界的真相和規則,獲得真正的能力 在社交平臺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是真正的有見識?” 有網友回答:“你分得清韭菜和麥苗嗎?你見過一望無際的金色麥田嗎?你知道該怎么養豬養雞嗎?你知道哪種野菜能吃嗎?” 藝術家在博物館欣賞名家畫作是見識;農民觀天色而知雨水也是見識。 城里的孩子眼中是鋼筋水泥,鄉下的孩子看到的是螢火繁星,這同樣是見識。 世界是看不完的,每個人看世界的角度也都不是不一樣的,我們從自己所處的環境中窺見世界的一角,誰又能說這不是見世面呢? 在普通家庭的認知之中,家長們效仿著書中激勵孩子的方法,四處旅游,和他們一起去看清華北大這些最高學府,最后卻發現收效甚微; 培養孩子學習鋼琴、馬術這些開闊眼界、提高情操的愛好,結果長大后卻毫無用武之地。 其實,不同階層之間的家庭培養孩子的眼界時,也只會根據所在階層的資源和認知去進行。 窮人的富養是帶孩子到處旅游,增長孩子的欲望;富人的富養卻是教孩子看清世界的真相和規則,獲得真正的能力。 窮人的見識 曾經看到這樣一篇帖子,一位媽媽分享出了自己的煩惱: 為了培養我兒子的見識,我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帶著他四處旅游,走過的地方也不少了,但是他還是一副畏畏縮縮的樣子; 昨天帶著他去參加一個晚宴,別的小朋友都大大方方的,只有他連個招呼都不敢打,我把他推到人家小朋友身邊,他都不敢和人家說話。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個體的認知發展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0-2):兒童依靠動作感知環境,對生活環境有初步認識和了解。 (2)前運算階段(2-7):兒童具有自我中心主義,只能用自己的視角去看待世界。 (3)具體運算階段(7-12):思維守恒,開始脫離自我中心性。 (4)形式運算階段(12及以后):開始具有邏輯推理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因此從心理學方面講,并不建議家長過早地帶孩子外出旅游,因為你所看見的世界并不一定就是他們所看見的世界。 同時,父母認知的天花板,決定著你的孩子認知水平的根基。 大多數父母認為:“只要看了、去過了,就算是有見識了。” 他們缺乏對所見所聞背后文化、歷史、社會意義的深刻見解,因此也難以向孩子輸出有效的學習內容。 孩子看到了不同的風景,卻無法理解其真正的意義,只是走馬觀花,看個熱鬧罷了。 教育是具有長期性和滯后性的,只有我們的孩子真正學到了文化知識,多讀書、讀好書,看過的美景才具備真正的意義。 富人的規則 一位媽媽這樣分享自己對于孩子的教育: “養孩子不是要看往她身上砸了多少錢,而是要看她的心態穩不穩、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這兩點是重中之重。” “我們家每個星期都會舉辦失敗分享會,我們會和孩子說這星期談成了什么業務,哪項投資又失敗了。” “孩子和我們說考試失利、和朋友鬧矛盾等等。久而久之,挫折對于孩子來說就不算什么大事了。” “從我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有意鍛煉她的社交能力。” “我們會給她一個預算,讓她幫忙策劃全家的一天出行或者長途旅游,這其中一旦遇到什么問題,我們也會優先讓她去嘗試解決。” 其實,大多數人說的長見識,就是提高孩子的情緒智力,也就是通俗所說的“情商”。 它是指個體能夠監控自身和他人所產生的的情緒情感,并且識別、利用、管理這些情緒的能力。 高情緒智力的人喜怒不形于色,面對壓力和挫折時會更加理智冷靜,這對于孩子來說更是可貴的品質,因為大多數的孩子都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這就需要家長們做孩子堅實的后盾,永遠無條件地站在孩子的身后。 當其知道父母是愛自己的、永遠理解包容自己的,才能夠鍛煉出這樣穩定平衡的心態來。 所以,不要再盲目教育你的孩子,浪費本該有用的資源了。 父母智慧的引導,會成為未來孩子們面對風雨時的從容與勇氣,讓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懼挑戰,穩步前行。 -The End - 作者-專序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 ![]() |
|
來自: 新用戶66466105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