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脾虛型胃痛中藥治療處方 【處方組成】 柴胡10克 白芍15克 枳殼10克 香附10克 白術12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6克 延胡索10克 川楝子10克 陳皮10克 砂仁6克(另包。后下)。 【方解】 柴胡、白芍、枳殼、香附:疏肝理氣,其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養血柔肝,枳殼、香附行氣化滯,四藥合用,可使肝氣條達,氣機通暢。白術、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氣,白術健脾燥濕,茯苓健脾滲濕,炙甘草補脾和中,調和諸藥,三藥配伍,能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延胡索、川楝子:理氣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氣止痛,川楝子疏肝泄熱,行氣止痛,二者相須為用,可增強止痛之效。陳皮、砂仁:理氣和胃,陳皮燥濕化痰,理氣健脾,砂仁化濕行氣,溫中止嘔,能使中焦氣機通暢,胃氣和降。 【加減】 若胃痛較甚,可加木香10克以增強理氣止痛之功;泛酸明顯者,可加烏賊骨15克、煅瓦楞子15克以制酸止痛;肝郁化火,見煩躁易怒、口干口苦者,加牡丹皮10克、梔子10克以清肝瀉火。 【用法】 每日1劑,以上諸藥(砂仁除外)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浸泡30分鐘,大火煮沸后,轉為小火煎30分鐘,將藥液倒出用碗盛住備用;再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轉為小火煎30分鐘,將藥液與第一煎液混合均勻后再加入砂仁小火煎10分鐘,取藥液分早晚2次飯前一小時或飯后一小時溫服。 【注意事項】 本方僅供參考,因個人體質有所不同,如有需要,請務必在專業醫師四診合參辨證指導下運用,切勿盲目自行用藥,以免延誤病情的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