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居家,經常以雞犬為伴。 母雞可以下蛋,公雞可以報曉。 可知雞不但是食物來源,而且可以當鬧鐘。 因此,偷雞是一件很無公德的事。 反之,雞被偷了,則是一件很使人沮喪、乃至焦急的事。 主人被偷走了只公雞,童子正在焦急,便產生了這支曲。 .明代文人王磐家中丟了一只雞,童子非常焦急,他卻勸人要放寬心,還寫下了一首《滿庭芳·失雞》。 《滿庭芳·失雞》 王磐〔明代〕 平生淡薄,雞兒不見,童子休焦。 家家都有閑鍋灶,任意烹炮。 煮湯的貼他三枚火燒,穿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我開東道。 免終朝報曉,直睡到日頭高。 這首曲的大意是: 我平生對身外之物很淡薄,雞不見了,家中小童特別焦急。 家家都有閑的鍋灶,可以任意地烹調或者煎炒。 要是用雞做湯的話,還可以貼補他三個火燒; 要是煎炒的話,可以送他一把胡椒,這倒反而省了我當東道主去請。 而且還可以免去公雞一早高聲的報曉,這樣好一直睡到日頭老高。 王磐,字鴻漸。號西樓。高郵人,明代散曲家。 曾作諸生,厭其拘束,棄去,終身不再應舉,縱情于山水詩畫之間。 筑樓高郵城西,與名流談詠其間,因自號西樓。 其散曲題材廣泛,雖多閑適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譏諷時政的佳作。有《王西樓樂府》。 此曲一開篇,就是主人教訓童子的口氣。不是訓他沒把雞看好,反是教他不要焦急都失掉了,你焦急也是那么回事,不焦急也是那么回事。 焦急,還會添病,所以還是不焦急為好。 此曲中的主人,不但豁達,而且風趣,想象力很強——偷雞賊此刻一定很得意吧,雞則很倒霉——下鍋了吧。 “家家自有閑鍋灶”,著一“閑”字,是想象那人早已是等雞下鍋。 “任意烹炮”,著“任意”二字,是想象那人正偷著樂。 于是,主人很想為那人助興——倒貼幾個火燒、一點佐料。 他知道“煮湯”如果再有火燒配合著吃就更好,所以“助他三枚火燒”; “穿炒”還要多加調料,所以“助他一把胡椒”。分得這樣清楚,說得這樣心平氣和,這是生活的情趣,也是作者的風趣。 凡事有利有弊,有弊有利。雞給別人煮了的好處是免得請客——“倒省了我開東道”,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主人好客,平時就愛做東道,可稱“小孟嘗”。 最后兩句戲言自己貪睡,丟了雞也好,將作者的豁達態度推向了高潮。 作者戲言,丟了雞也好,可以免去公雞一早報曉的吵鬧,讓自己能夠一直睡到太陽高高升起。 這種以幽默的方式表達對生活瑣事的超然態度,使得整首散曲充滿了趣味性和感染力。 這首散曲的內容主要圍繞家中失雞這一小事展開。曲中將眼前小事隨手拈來,語言風趣,以小見大,頗見特色,寫得極詼諧、極通達,富有樂觀精神,可見作者非凡之氣度。 【聲明】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立即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