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中,張仲景善用 “辛熱之品” 扶危救逆。附子、干姜、肉桂三味藥,堪稱溫陽界的 “黃金組合”,既能回陽救急,又可溫補下焦,尤其對陽氣不足導致的功能障礙有奇效。 第一味:附子 —— 補命門火的 “回陽先鋒” 附子被稱為 “百藥之長”,性大熱、專入命門補火助陽。 “ 被稱為“乃命門主藥,回陽氣、散陰寒”。腎陽虧虛者常現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功能減退,附子可直補命門真火,像給身體 “點燃火爐”,快速驅散內寒。 第二味:干姜 —— 守中焦的 “溫里大將” 干姜性熱味辛,守而不走,專攻中焦脾胃。 它與附子配伍,一守一走:附子 “沖鋒陷陣” 溫全身,干姜 “坐鎮后方” 暖脾胃,共成 “四逆湯” 核心。脾胃虛寒者易腹脹腹瀉、四肢發涼,干姜可溫運脾陽,讓 “后天之本” 強健,為陽氣生化提供動力。 第三味:肉桂 —— 通經絡的 “引火向導” 肉桂引火歸元。它能將附子、干姜的溫陽之力引導至下焦,改善宗筋失養導致的 “疲軟”,同時緩解腰膝冷痛、小腹拘急。 三藥合用:溫、守、通三位一體 附子補先天腎陽,干姜固后天脾陽,肉桂貫通經絡,三藥如同 “接力隊”: 附子點燃命門之火 干姜守護脾胃根基 肉桂疏通氣血通道 文章僅作健康科普,不做用藥推薦 ![]() |
|
來自: 我愛看金匱傷寒 > 《陽心動力源脾動能源腎陽氣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