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古韻翰林』,關注古翰 ![]() 國學經典,共學勉之 ![]() 朱有燉(1379-1439),明朝宗室,文學家、戲曲家,號誠齋,明太祖朱元璋之孫。他一生著述頗豐,尤以戲曲創作著稱,被譽為“明代戲曲之祖”。《靜坐》是其晚年作品,反映了他在政治風波后的超然心態。此詩創作于明朝中期,社會動蕩,文人多尋求心靈慰藉。詩中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紛爭的厭倦,倡導一種超然物外、靜觀自得的生活態度。 《靜坐》 ——明·朱有燉 靜坐閑觀理自明,是非榮辱豈須爭。 一身常在閑中過,萬事肯于先處行。 嫩竹半欹聽夜雨,晚云收盡看秋晴。 兩般清意誰能識,世事交游物外情。 ![]() 【壹】 靜坐閑觀理自明,是非榮辱豈須爭。 【解釋】靜坐時,心境寧靜,道理自然明了;是非榮辱,何必去爭。 【心得感悟】“靜坐閑觀理自明”,這句話道出了靜心思考的重要性。在現代社會,人們常常被各種信息和外界的紛擾所困擾,難以靜下心來思考。靜坐不僅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更是一種智慧的積累。 “是非榮辱豈須爭”,提醒我們不必過分在意世俗的評價和得失,真正的智慧在于內心的平和與自足。正如古人所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靜坐”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人生智慧。 ![]() 【貳】 一身常在閑中過,萬事肯于先處行。 【解釋】一生常在閑適中度日,萬事都愿意在事先做好準備。 【心得感悟】“一身常在閑中過”,這句話強調了閑適生活的重要性。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往往忽視了生活的本質,追求物質的滿足而忽略了精神的富足。閑適不僅是一種生活狀態,更是一種心靈的修養。 “萬事肯于先處行”,提醒我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有充分的準備和規劃,這樣才能從容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閑中過”是一種生活智慧,更是一種人生境界。 ![]() 【叁】 嫩竹半欹聽夜雨,晚云收盡看秋晴。 【解釋】嫩竹半倚,靜聽夜雨;晚云散盡,欣賞秋日的晴朗。 【心得感悟】“嫩竹半欹聽夜雨”,這句話描繪了一幅寧靜的田園生活畫卷。在現代社會,人們常常被各種噪音和壓力所困擾,難以享受到自然的寧靜。靜聽夜雨,不僅是一種感官的享受,更是一種心靈的洗滌。 “晚云收盡看秋晴”,提醒我們要學會欣賞生活中的美好,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樂觀的心態。“聽夜雨”是一種生活情趣,更是一種心靈修養。 ![]() 【肆】 兩般清意誰能識,世事交游物外情。 【解釋】兩種清雅的意境誰能理解?世事紛擾,唯有超然物外才能體會。 【心得感悟】“兩般清意誰能識”,這句話道出了超然物外的境界。在現代社會,人們往往被各種物質欲望所束縛,難以體會到真正的精神自由。超然物外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人生智慧。 “世事交游物外情”,提醒我們要學會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寧靜和獨立。“物外情”是一種生活境界,更是一種人生追求。 與君共勉 -· End ·- 若喜歡,歡迎關注「古韻翰林」 別忘了點分享、收藏、在看、點贊哦! — 往 期 推 薦 — |
|
來自: 昵稱503199 > 《微信:古韻翰林—國學經典+文史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