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列了30篇外國短篇小說,作者不乏普希金、契科夫、歐亨利、莫泊桑等大師,作品內容非常豐富。僅供各位讀者參考。
《驛站長》[俄羅斯]普希金 入選理由:普希金的短篇小說代表作展現了一個小人物的凄涼人生被譽為是自然派文學的先河。 作品簡介:《驛站長》的意義在后代評論者的眼里一直不容忽視,雖然文章講述的只是一個平凡的驛站長的故事,但在這故事的背后卻隱含著世俗人性的偏見與辛酸。在結構上也顯得相當獨特,好像是專門為驛站長的名分作出的辯解。原本的驛站長形象是完全污穢的:在印象中驛站長總是被當作人類的惡棍,猶如過去衙門里的師爺,或者,至少也和莫羅姆的強盜無異。為了滌清一般民眾的誤解,作者在文章中引入了一個驛站長悲戚的故事:他的女兒杜尼婭被驃騎兵拐走了,這曾經是他的生命。而這之后,他的命運完全變了,成了一個徹底的孤獨絕望的老人。甚至在作者回來看望他的時候,他已經死了,并且十分凄涼:來到墓地,一片光禿禿的地方,沒有柵欄,滿眼都是木頭十字架,沒有一棵小樹遮蔭。有生以來我不曾見過這樣凄涼的墓地。 《有抱負的來客》[美國]霍桑 入選理由:一篇暫時的寧靜和永恒的躁動相襯托的篇章講述的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毀滅一次隱喻性的構寫筆調。 作品簡介:霍桑的文學一向是沉郁的,雖然他身處的是美國的浪漫主義的上升時期,但我們依然能從他的文字中窺見他的悲觀的意識。《有抱負的來客》在寧靜的場景下一切被淹沒的結局就說明了這一點。 《有抱負的來客》是作者的新英格蘭傳奇的一個篇章,有著濃郁的傳統的英格蘭文學的氛圍,充滿著寓言式的哲理沉思,這一點在文章當中就得到了很好地體現。在《有抱負的來客》中所陳述的是作者對世界的理解層次下的不和諧。將場景的生活情趣下的安寧與突然而來的莫名的山崩的狂躁相互對比,從而展現了生活本身的殘酷,因為它淹沒的是一家人的和諧,以及一個理想主義者高尚的追逐。這是作者所看到的美好需要長久的艱辛的醞釀,而一場災難諸如文章當中所展示的山崩卻只需要一瞬間。這種落差將文章直接推上了死亡的凝重中,而事實上也正是這樣,文章由此滲透了一種理想的泯滅的壓抑。就像文章中所說的:受害者們就已忍受了臨終痛苦,長眠地下。他們的遺體再也找不到了。 《泄密的心》[美國]愛倫·坡 入選理由:愛倫·坡的短篇小說經典偵探文學中的典范作品闡述了一段迷狂的內心經歷,真實卻殘酷 作品簡介:《泄密的心》是對死亡的描摹。但死亡本身只是一個過程的催化劑,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與罰》中所塑造的拉斯科尼科夫,他們同樣為了自己的真切的理由去實現自己的殺人計劃,最后因為這一樁殺人事件而陷入深深的恐懼和不安中,以致這樣的生活本身成了讓人不能忍受的折磨,文章中的主人公時刻處在幻聽的磨難中不能自拔。這是魔鬼的棲息在文章中的滲透,帶著極度的幽幻的恐怖,把人性中最為可怕的甚至是黑暗的部分展露在讀者的眼前,這是一種原始的恐懼和原始的神秘的完美結合,所以文章能帶給人相應的心靈震撼。 《舞會以后》[俄羅斯]列夫·托爾斯泰 入選理由: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名篇展現了一段情感激變的心靈歷程再現了列夫·托爾斯泰小說的行文筆法。 作品簡介:《舞會以后》講述的是個很簡單的故事,青年瓦西里耶維奇在舞會之前很坦誠地戀著瓦蓮卡,甚至是愛屋及烏地以為她的父親也是一樣的和藹可親。但在舞會以后他才發現,這個父親竟對一個不愿犧牲自己生命的逃兵施以嚴酷的刑罰,這讓他感到不寒而栗。而這竟澆熄了他心中對瓦蓮卡的熱戀,轉變為一種巨大的掙扎,和掙扎下的不可忍受的痛苦。這種情況已超越了一般的情感或者是理性,而純粹只是一種厭惡,也同時感到了自己的脆弱。。 《競選州長》[美國]馬克·吐溫 入選理由: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短篇小說經典以天真無知的筆調披露這個世界的真相語言幽默,具有極強的諷刺力度。 作品簡介:《競選州長》講述的是“我”競選州長整個歷程的遭遇。因為“我”的良好的名聲在政敵的眼中成了一種阻礙他們走向成功的障礙,就以各種各樣的污蔑諸如:偽證犯、蒙大那的小偷、挖墳盜尸犯、酗酒狂、骯臟的賄賂犯、可惡的行賄者進行中傷,企圖讓“我”最后身敗名裂,而果然“我”也不堪這樣的騷擾而自動退出這場無聊的游戲。文章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第一人稱的手法,當然第一人稱在馬克·吐溫的文學中是很常見的一種表達形式,這樣更容易地表達出自己的內心的真實感受,將各種各樣的不堪的丑陋揭露到底。也正是這樣的遭遇,這樣的人稱形式,才更讓讀者易于產生深刻的共鳴,帶領他們共同看透這世間的殘酷的真相,讓人對“我”的遭遇表示同情,也對各種各樣無恥的政客表示憤怒。文章的語言是典型的美國式的口語,也是一種淵博的西部式的幽默,使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時產生深思,甚至是憤怒。 《圣誕子時彌撒》[巴西]阿西斯 入選理由:巴西著名作家阿西斯的短篇小說經典講述了一個凄婉的情感故事文筆輕柔卻將一個女性的內心刻畫得淋漓盡致。 作品簡介:《圣誕子時彌撒》的主要部分在于刻畫了公證人的第二任妻子的形象。在作者看來這是一個典型的表面上逆來順受,內心卻痛苦無比的女性形象。就像她在對待丈夫的偷情上,文章中說:最初很痛苦,但是終于容忍了,她已經習慣,最后覺得一切都好。她被尊稱為圣女,因為她表面上以順從的態度對待男人的輕浮的舉動,這樣的人就像是一個教徒:她是一個我們所知道的善良和氣的人,她不說任何人的壞話,能夠原諒一切,不知道憎恨,可能也不知道熱愛。 《鄉村騎士》[意大利]維爾加 入選理由:意大利著名作家維爾加的短篇小說經典講述了一個在愛的迷茫中掙扎的故事再現了維爾加對社會現實的假象揭示。 作品簡介:《鄉村騎士》的故事本身相當的復雜,在作者的筆下,產生了多個人糾纏在一起的愛情,其中除了含情脈脈的愛戀當然也包括了偷情的害羞與愉悅,甚至還包括了相互間的嫉妒以及由此引發而出的瘋狂的報復行為。這就是文章本身的魅力,這樣的故事就曾被馬斯卡尼編曲做成了歌劇。更是轟動了整個世界,《鄉村騎士》就曾在中國的中央歌劇院上演過,還引起了高度的關注和廣泛的好評。 《最后一課》[法國]都德 入選理由:法國著名作家都德的不朽名篇一篇典型的愛國主義題材的小說文筆簡潔生動,構思巧妙,風格淡雅。 作品簡介:《最后一課》講述的是在普法戰爭中被普魯士強行割讓的一所鄉村小學在上著告別自己母語的最后一堂課,通過一個孩子的眼光來展現整個淪陷區的屈辱和對自己故土的深切的思念,就像在文章中所說的:法蘭西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也是最清楚最嚴謹的語言,應該在我們中間保住它,永遠不要把它忘記了,因為當一個民族淪為奴隸的時候,只要好好保住自己的語言,就如同掌握了打開自己牢房的鑰匙。 《柏林之圍》[法國]都德 入選理由:法國著名作家都德的不朽名篇一篇典型的愛國主義題材的小說文筆簡潔生動,構思巧妙,風格淡雅。 作品簡介:《柏林之圍》是都德的另一個短篇名作。小說以1870年的普法戰爭為背景,敘述普魯士軍隊圍攻巴黎期間,一個法國普通軍人儒弗上校的愛國故事,塑造了一個具有濃厚愛國主義精神的法蘭西軍人的悲壯形象。小說構思新穎,原本的“巴黎之圍”,卻被定名為“柏林之圍”。情節安排巧妙,通過一個病中的老軍人故事,將巴黎被普魯士圍困攻陷的苦難現實與主人公想象中的法軍攻克柏林的勝利對照起來,既深刻表現了人物的強烈愛國主義情感,又使小說具有一種動人的悲劇色彩。風格委婉細膩,語言質樸無華,篇幅短小精悍,也是這篇小說的藝術特色。從藝術的巧妙性和思想的深刻上看,小說都堪稱為世界短篇小說之林中的愛國主義名篇。 《陪襯人》[法國]左拉 入選理由:法國著名作家都德的不朽名篇一篇典型的愛國主義題材的小說文筆簡潔生動,構思巧妙,風格淡雅。 作品簡介:《陪襯人》講述的是一個辛酸卻也同樣讓人震撼的社會現實,就像作者在文章的開始所說的:在巴黎,一切都能出賣:愚笨的姑娘和伶俐的女郎,謊言和真理,淚水和微笑。而杜朗多的陪襯人代辦所更是將這種傾向展現得淋漓盡致,這是一種殘酷的社會現實。在這里丑陋的人成了有錢的貴婦人賞玩,當然,被玩賞的人難以逃脫屈辱的命運。而這些人出于生計的無奈,只能在孤獨的角落痛苦自己的悲哀。 《音樂迷楊科》[波蘭]顯克維奇 入選理由:波蘭作家顯克維奇的短篇小說代表作展現了一個貧窮孩子的人生追尋充滿了深切的同情和人道主義的關懷。 作品簡介:《音樂迷楊科》也是以這種接近歷史的筆法來寫的。這是一個史學的篇章,完整講述了一個瘦弱孩子從出生到死亡的歷史進程,雖然簡短卻也是一個完全的人物的簡單的傳記。小說中的孩子在最為艱苦的條件下誕生,在貧瘠的家庭中生活,卻孕育了他自己的獨特的人生理想,這是一個奇跡。因為在沒有任何外在的前提下釋放了他自己對音樂的獨特的敏感,對小提琴的執著,并且孩子的死也和小提琴有關。讓人頗為感觸的是一個敏感的音樂天才的夭折,這是一種先天的宿命,因為他不應該出生在這樣的環境,不然也許他將成長為一個音樂家,但實際上他典型地夭折了。 《舞會的精靈》[挪威]基蘭德 入選理由:挪威著名作家基蘭德的短篇小說經典展現了一個女性的繁華表象下的心靈哀愁以獨特的生活片斷展現時代的社會場景。 作品簡介:文章在開頭就很直觀地引出文章的主要人物,并在舞會的交際場合刻畫了她的叛逆,追憶了她的繁華世相的人生背景下包含著她對往昔貧瘠生活的傷痛。她以自己的身體為代價混進了上流社會,卻不能淡忘自己身上的或者是心靈上的折磨。雖然文章沒有什么曲折的故事甚者是誘人的情節,但卻從另外一個側面展現了人生的悲哀。 《我的叔叔于勒》[法國]莫泊桑 入選理由: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的不朽經典展現了世俗人生的冷漠心態小說布局相當精巧,敘事自然。 作品簡介:《我的叔叔于勒》講述的是一個平凡的但帶著些許幻想的人生故事。于勒的形象在作者一家的心中因為錢的多寡而出現了不同的印象和態度:沒有錢的時候是全家的瘟疫,在美國發財后成了全家的最后的希望。作者帶著淡淡的筆調諷刺了這個家庭對待親人的勢利的心態。 小說的情節上顯得相對獨特,這是一個故事中的故事,但卻緊緊圍繞著于勒的形象來構述文章,展開情節的,而全家人到澤西島的旅行成了文章的主體部分,也是文章的高潮,因為在這里所有的故事將出現重大的轉機。因為所謂的富翁于勒此時只是個行乞的人。就像評論家所說的,這是個發人深省的文章的結尾,展現了完全的冷漠的人際關系。當然文章的細節描寫也讓文章生色不少,就像文章中提到的父親面對妻子的責備的神態:他總是張開了手摸一下額頭,好像要抹去根本不存在的汗珠,并且總是一句話也不回答。 《項鏈》[法國]莫泊桑 入選理由:莫泊桑的短篇經典對愛慕虛榮的人性的深刻解讀構思巧妙,敘事自然。 作品簡介:《項鏈》展現了一個愛慕虛榮的小人物的可悲的人生際遇。瑪蒂爾德為能在舞會上維持自己的尊嚴,而向朋友借到了鉆石項鏈,卻不慎將它丟失。為了賠償這價值不菲的項鏈,小夫妻為此付出了十年的代價,而結果卻讓人失笑,因為所謂的鉆石項鏈不過是一件并不值錢的贗品。 這是一個悲劇的人生,從虛榮開始,以苦澀的磨難作為結束。文章的前后因此出現了筆調上的落差,從歡愉到無盡的哀愁,就像文章所說的:從一片幸福的云彩一下子墮落到了可悲的生活的地獄。雖然作者是帶著批判的語氣來寫的,但是小說中我們卻不能找到作者的直接的批評,反而顯得委婉,這樣的筆法更是將作者的態度滲透在作品的行文之中。就像在小說的開始我們就能看到瑪蒂爾德對奢靡生活的極度向往,這就是文章的伏筆,因為也正是這樣的心態才將她一步一步推向生活的不幸的。 《變色龍》[俄羅斯]契訶夫 入選理由:人性丑陋的經典刻畫篇章以對比的方式展現人心的趨炎附勢文章簡短意賅,屬于典型的契訶夫風格。 作品簡介:小說講述的是赫留金被一條狗咬傷尋求賠償的故事,并通過這個故事展開了對人性的分析。在相當短暫的時間內,這個可憐的警官依據現場的人對狗主人的身份的描述來作為如何判斷的憑證,展現了他趨炎附勢的丑陋的內心,也因此狗的主人倒成了這場游戲中未曾露面卻主宰著故事進程的絕對主角。文章中我們看到,警官所表現的截然相反的態度:當狗的主人身份低微的時候他自己就是赫留金的賠償案的恩主,而當狗的主人是個顯赫的高官時,赫留金的被咬反倒幸運或者活該了。作者將他稱為變色龍,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萬卡》[俄羅斯]契訶夫 入選理由:契訶夫的描寫窮人生活的短篇小說名作公認的契訶夫短篇中“具有相當心理深度”的佳作入選我國中小學語文教材。 作品簡介:《萬卡》是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名篇之一。小說主人公是一個從農村到城市當學徒的兒童,他遭到野蠻粗暴的主人不斷的打罵和虐待,萬卡無法忍受,在一個圣誕節的前夜偷偷給他唯一的親人爺爺寫信,要求他把自己接回鄉下。小說通過這一簡單感人的故事,真實反映了沙皇時代俄國兒童的悲慘命運,刻畫了他們善良純樸、熱愛大自然、熱愛自由的秉性。小說語言素樸凝練,“以外顯內”的獨特寫法,將主人公的外部動作、神情姿態與內部心理活動巧妙地勾聯起來,形象逼真地揭示了萬卡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面貌,使小說具有相當的心理深度,也使主人公的形象真實、豐滿、生動,從而使這篇小說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受到世界廣大讀者的喜愛。 《棄絕》[印度]泰戈爾 入選理由:泰戈爾的短篇小說代表作之一塑造了一對反抗印度種姓制度、追求婚姻自由的印度青年形象流傳廣泛,被譯為多國文字。 作品簡介:《棄絕》寫于1892年,為泰戈爾的早期短篇小說名作之一。 小說共有四節,前后寫了五天里所發生的頗具戲劇性的故事。第一、二節寫故事的開端,時間是第一天夜里,男主人公赫門達的父親哈利赫向女主人公庫松查問事情原委,要趕庫松出門。第三節寫第二天赫門達向媒人了解庫松的事情。第四節寫第五天夜里,赫門達同種姓制度決裂,離家出走與庫松共同生活。小說通過描寫赫門達和庫松這對青年男女的婚姻,因種姓的隔閡遭到家長的反對并起而反抗的故事,揭露了印度種姓制度的罪惡,謳歌了印度青年追求自由婚姻的反抗精神,表達了作家進步的人道主義思想。小說結構緊湊,情節迭宕,語言簡練生動,人物刻畫鮮明,結尾干凈利索,擲地有聲,處處顯示出作者的大手筆風范。 《麥琪的禮物》[美國]歐·亨利 入選理由:語言平淡哀傷,有著幽默的悲嘆寫盡世界最為偉大的相濡以沫式的塵俗之愛文章結構獨特,運用了典型的歐·亨利式結尾。 作品簡介:《麥琪的禮物》中貧窮的夫妻德拉與吉姆在生活的苦難中掙扎著,在圣誕節的前一天,仍在為生活奔波憂愁的他們,不是張羅著為這個偉大的日子歡慶。與之相反,出人意料的,他們雙方把自己最珍貴的東西典當了,只為讓愛人的生活能夠更加安適一些,這即是文章的高潮部分。它既為我們展露了生命的高尚之愛,也同時讓人在他們的凄美的愛戀中感傷不已,這大概就是愛的最絕美的誤會。而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麥琪。這個結尾就是評論家所津津樂道的歐·亨利式的結尾。它的精妙處在于營造了文章前后情感意蘊的明顯落差,引起讀者思考對這一事件的促成因素,讓人的閱讀視覺從單一的文本走向更為廣闊的現實社會,并且模糊了它們之間的界限,讓文本在一定意義上具備了“含淚的微笑”這一傳統的小人物式的悲哀。 《警察與贊美詩》[美國]歐·亨利 入選理由:美國知名作家歐·亨利的小說經典寫盡了不堪的世相和世俗人生的尷尬文章結構獨特,運用了典型的歐·亨利式結尾。 作品簡介:這個美國的桂冠詩人在《警察與贊美詩》中,借助流浪漢蘇比在冬天的心理歷程和真實的遭遇展現了這個世界的荒誕和尷尬。蘇比因為在生存上遭遇了困境,所以他嘗試了很多的、在他自己看來很不道德的、甚至可以稱得上犯罪的事實,只想著被抓入監獄度過這個苦難的冬天,但事與愿違,他沒有得到他想得到的。相反,在他聽完教堂的贊美詩后想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時候,偏偏就在這時,他被投入了監獄。這是一個可能顯得荒誕不經的故事,但卻顯示了相當苦澀的人生境遇的分析。這是一種幽默同時也是一種辛酸的眼淚。雖然作者的這篇文章充滿了藝術的創造,但同樣的因為表達出的情感得到了廣泛的認同,于是故事也相應地成為一種近乎真實的表達了。當然這也是一種杰出的歐·亨利筆法,在前面文章的鋪墊中我們絲毫不會感覺到,流浪漢被抓的原因不是因為他的犯罪,而是在他得到改過自新的人生呼喚以后,這是一種絕對的落差,多少讓人心酸。因為作者引領我們,讓我們看到了在蘇比身上新生的希望了:風琴師奏出的贊美詩使鐵欄桿前的蘇比入定了,一剎那間新的意境醍醐灌頂似的激蕩著他,一股強烈迅速的沖動激勵著他去向坎坷的命運奮斗。 《他母親的伙伴》[澳大利亞]亨利·勞森 入選理由:亨利·勞森的短篇小說代表作之一世界微型小說中的典范佳作之一曾先后被我國三家知名報刊轉載過。 作品簡介:《他母親的伙伴》是亨利·勞森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曾被譯成多國文字,廣為流傳,在我國曾為多家報刊登載過。這是一篇一分鐘可以讀完的微型小說,全文不到300字,但卻極其形象地勾勒出一個背負家庭生活重擔頑強生活的母親,以及一個年紀雖小,但已學會察言觀色、機巧地應付生活的早熟孩子形象,表達了母子間的相依為命之情,反映了社會的貧困。小說構思精巧,結構緊湊,語言含蓄簡練,電影蒙太奇手法運用極為成功,結尾奇峰突起,又在意料之中,耐人尋味。如此短小精致的篇章,卻蘊含了深刻的思想內容,顯示了作者杰出的創作技巧和敏銳的社會觀察力。 《三個盧布》[俄羅斯]蒲寧 入選理由:俄國短篇小說名手蒲寧的代表作之一表現了俄國貧困少女的生活境遇和下層人士之間的圣潔感情入選世界多種短篇小說選集。 作品簡介:《三個盧布》是俄國“當代優秀的文體學家”(高爾基語)蒲寧的短篇小說中的名篇。小說以簡潔凄婉的筆調,敘述了一個哀婉凄涼的悲劇故事。一位母親早逝的女中學生,在中學剛畢業時父親又突然去世。她只得離家投奔縣城的親戚,但卻遭到親戚的調戲。少女逃離親戚家后,為了充饑,迫不得已到一家旅館以3個盧布的代價陪客過夜。好心的鮑里斯·彼得羅維奇同情她的遭遇,兩人之間產生了愛情。正當兩人準備結婚時,少女卻意外地病死了。男主人公傷心地將少女埋葬在一座山岡上的公墓中。小說通過對少女不幸遭遇的描寫,揭露了沙皇社會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下層人民的同情。小說構思新奇,情節曲折,結尾奇峰突起,令人深思,人物心理描寫細膩傳神,景物描寫玲瓏剔透,這些都強烈地烘托了文章的主題,引發讀者對女主人公的深刻同情。 《十字勛章》[法國]巴比塞 入選理由:法國具有重大影響的戰爭作家巴比塞的名作之一揭露了帝國主義戰爭給非洲人民所帶來的罪惡入選世界多種短篇小說選集。 作品簡介:《十字勛章》是巴比塞的以描寫戰爭為題材的短篇小說名篇之一。小說以19世紀法國發動的一場侵略非洲的戰爭為背景,通過參加這場戰爭的“我”的經歷見聞及心理變化,揭露了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給非洲人民所帶來的災難。小說筆觸深沉嚴肅,語言凝練干凈,構思精巧,篇幅短小精悍。全篇對戰爭及勛章著墨不多,但讀后讓人深深感到戰爭的罪惡,原因在于小說擇取一個普通的戰爭場面,反映了極為深刻的歷史問題,以小見大,以少勝多,給人以心靈上極大的震撼。以第一人稱“我”的寫法,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和感染力。 《無所不知先生》[英國]毛姆 入選理由:英國短篇小說名手毛姆的代表作以詼諧的筆調塑造了一個低級庸俗而良知未泯的商人形象入選世界多種短篇小說選本。 作品簡介:《無所不知先生》為毛姆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小說塑造了一個低級庸俗但天良未泯的商人形象,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國資產階級的思想面貌。故事發生在作者的一次海外旅游途中。對于小說中的主人公開拉達,作者運用細節刻畫、觀感寫人、欲揚先抑等表現手法,對其進行濃墨重彩的工筆細描。將一個自以為是、詭譎奸滑而人性尚存的商人形象刻畫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小說布局巧妙,語言風趣,情節跌宕,張合有度,結尾出人意料,意味雋永,具有極大的藝術魅力。 《艱難的時刻》[德國]托馬斯·曼 入選理由:德語文壇巨匠托馬斯·曼的短篇小說名作世界抒情短篇小說中的典范作品之一入選世界多種短篇小說選集。 作品簡介:師艱難的時刻》寫于1905年,是托馬斯·曼為紀念席勒去世而創作的一篇優秀短篇小說。小說以濃重細膩而帶有悲涼憂郁的筆調,描繪了處于貧病交加中的席勒,在創作其一生中最大的一部歷史劇《華倫斯坦》一個片斷時的內心情緒的艱難演變過程,生動刻畫了勇于克服自身弱點,以意志戰勝障礙的“英雄”席勒形象,同時說明了一位偉大的作家要創作出一部自己滿意的作品,心靈中需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磨難這一事實。小說的風格是全盤的理性與抒情的結合,語言優美曉暢,心理描寫細膩幽微,堪與抒情散文相媲美,因此許多人將這篇小說視為抒情小說——一篇幾乎沒有什么情節但卻充滿詩意的作品。 《月光小巷》[奧地利]茨威格 入選理由:茨威格的短篇小說代表作之一一曲夢幻式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凄涼夜歌高爾基譽其“顯然寫得很美”。 作品簡介:該小說講述了商人娶了聰明漂亮的貧民女孩,商人處處想表現自己的權威,總要妻子祈求才給予。終于妻子聚集已久的憤恨之情大爆發,毅然離家出走。商人終于在一個港口的月光小巷里找到妻子的故事。 《羅生門》[日本]芥川龍之介 入選理由: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的成名作展現的是深刻的道德掙扎以個人的哀傷影射時代的頹廢潮流。 作品簡介:《羅生門》的創作是在作者剛步入文壇的早期,卻顯示不相稱的成熟,和對這個世界的深沉的思索。在他看來生命形式的抉擇不一定只在個人的努力,同時也包含在時代潮流的推動之下。 從文章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可憐的老婦人在做著缺德的生意,同時也是她讓這個走投無路的仆役下定決心走盜賊這條路的,雖然我們在文章中還看到了在沖破內心的道德防線之前這個仆役在掙扎,但已經是到了崩潰的邊緣了,而這個該死的老婦人卻成了他變壞的催化劑,同時也是他的第一個作惡的對象。其實他所展現的是人性與道德的分析,在掙扎無效后,我們看到了作者殘酷的辯證意識,在他的筆下,人性惡的部分以利己主義的形態逼迫人們不自覺地行動。雖然作者充分考慮到了這件事實本身的深厚的社會背景因素,但同時,他更想展現的卻是人性的隱秘這一個題材。 《伊豆的舞女》[日本]川端康成 入選理由:塑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美麗清純的日本舞女形象日本新感覺派短篇小說的典范佳作被譽為日本昭和時代的“青春之歌”。 作品簡介:《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根據自己親身經歷創作的。故事中的男主人公與一群藝人在特定的條件下不期而遇,并與其中一名叫做薰子的舞女產生了愛慕之情。整篇小說以二人的相遇、相識、相知、相惜,到最后的情愫互生為主線,作者用精巧細膩的寫作手法,向世人展現了一段凄美的愛情。 《發現》[南非共和國]戈迪默 入選理由:南非當代著名女作家戈迪默的短篇小說名作之一以詼諧的筆觸敘述了一個荒誕而不失真實的美麗愛情之歌入選世界多種短篇小說選本。 作品簡介:《發現》是南非白人女作家戈迪默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以細膩的筆觸敘述了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男主人公是一個結過兩次婚的人,一次他到一個海濱娛樂場去度假。他于偶然間在沙灘上發現了一枚戒指,便在當地一家報紙上登了一則失物招領啟事。結果許多女子找上門來,但都是些騙子。最后真正的失主,一位美麗女子找上門來,她也成了男主人公的第三位太太。小說筆調輕松調侃,語言優美流暢,情節跌宕有致,富于戲劇色彩,標題與結尾新穎,耐人尋味。小說中所說的故事在現實中不難找到,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一個長翅膀的老人》[哥倫比亞]馬爾克斯 入選理由:馬爾克斯的短篇小說佳作之一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短篇小說代表作之一影射了拉美社會的荒謬、人性的異化、道德淪喪等社會現象。 作品簡介:《一個長翅膀的老人》描寫了一個荒誕怪異的故事,是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短篇小說名作之一。小說最大的藝術特征是象征手法的運用。巨翅老人象征拉美的傳統文化,貝拉約夫婦象征拉美的中產階級,貢薩加神父象征拉美政教合一的統治勢力。天使的重新飛翔,暗示拉美的傳統文化并未因壓迫而消亡,它會重新發揚光大,帶給人們以光明和希望。小說將現實與幻想、真實與荒誕、寫實與夸張、嚴肅與嘲諷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營造了一個似神話而非神話、似現實而非現實的魔幻現實世界,影射了拉美的社會現實,揭示了拉美社會的荒謬、人性的異化、道德的淪喪等現象,也展示了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 《裝在套子里的人》[俄羅斯]契科夫 作品簡介:在《裝在套子里的人》中,契訶夫塑造了一個性格孤僻,膽小怕事,恐懼變革,想做一個純粹的現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別里科夫。 別里科夫的世界觀就是害怕出亂子,害怕改變既有的一切,但是他所作所為,在客觀上卻起著為沙皇專制助紂為虐的作用。他轄制著大家,并不是靠暴力等手段,而是給眾人精神上的壓抑,讓大家“透不出氣”。可以說是專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靈,使他懼怕一切變革,頑固僵化,他是沙皇專制制度的維護者,但更是受害者。因而可以說別里科夫成為了,害怕新事物,維護舊事物反對變革,阻礙社會發展的人的代名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