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情況: 常某平,男,43歲,建筑工人,中等個子,皮膚黑,人偏廋,注意力不集中,膽小謹慎性格。 主訴:胃疼,胃頂脹,納差反酸燒心六年伴乏力,全身不由自主搖動晃動抖動感一年半。 二,現病史: 六年來,空腹,胃里燒灼感,疼。進食后胃疼,脹悶不舒,反酸,打嗝,嚴重時惡心,欲吐。欲解大便,但是入廁解不出來。曾住院治療四次,診為:“萎縮性胃炎伴糜爛,膽汁反流性食管炎,幽門功能遲緩,神經官能證”。門診中西醫藥治療多年效差。 一年半前,在某西醫處輸液治療。出現新癥。病人敘述原話 “那天西醫配藥輸液打針(具體不詳),針頭插進手背血管,輸液貼蓋好后,我立刻感覺心慌,胸悶,氣短,全身抖動,無力,想出汗,護士叫醫生過來后,醫生說沒事,不是過敏,再觀察一會看,我說趕快拔針,不然我就撐不住了,醫生調了一下滴速,又說沒事,喝點水看看,然后我實在覺得撐不住,欲倒地。眼前發黑,自己趕快條件發射想自我救命一樣撤掉了輸液針頭,然后大口喘氣,躺了一會,才穩定了點,隨后,醫生也沒解釋啥,讓我坐了十幾分鐘,慢慢慢慢緩解后,開了些藥,我就走了, 從那以后再也沒去那個醫生那里看過病,我沒吃過西藥,從那次以后就在中醫門診各個醫院找中醫看病,但是始終沒有啥效果,說輕了,稍微有點效果,說有點效果,但是依然各種癥狀照舊存在。前幾天我才在某中醫醫院消化科找的專家開了七天中藥,今正吃著,我在你門診隔壁飯館吃飯,聽隔壁飯館老板說你看胃病看的好,有意來咨詢一下,看看你水平咋樣?我見的老小名醫,大小醫院中醫師很多了。”說罷,具體手里裝著熬好的中藥液的不銹鋼保溫杯。 又說“你給咱看看這到底咋回事,久治不愈反倒越來越重,都五六年了不好,現在,都不能上工地架子,一上去感覺全身搖晃,抖動不穩欲倒地,頭暈,心慌,惡心,站立不穩,但是別人看不出來自己搖晃,說我一切正常。一年多了無法外出打工,耽擱很多事,吃飯都小心翼翼。一年來就是靜坐平地也感覺全身不由自主晃動,甚至走路都感覺偏移方向” 望,頭發稀少,謝頂,舌淡紅,苔薄膩黃,切,右脈沉細,左脈濡軟。聞聽過往所服之方并無大不妥,俱以健脾和胃,舒肝解郁,行氣導滯之法。 追訴:口不干,不苦,飲水基本正常,睡眠踏實,嗜睡,睡不醒感,白天精神狀態不錯。腰困疼,雙下肢沉重無力。小便次頻無力,大便次數一到兩次每日,欲解大便明顯,時盜汗,多怕冷。“謀事”力不從心。 三,中醫診斷:胃疼,眩暈。 四,中醫證型:脾腎陽虛,心膽氣虛。 五,中醫治法:溫陽健脾,補腎填精,疏泄肝膽,收斂心神。 遂告知患者中醫治病,重在情志,飲食調攝,今你在服中藥,等藥后想來再開方。病人說我看了很多年中醫了,還沒有醫生說我腎虛引起的,都說脾胃虛弱,肝胃不和等等。等他把現在藥喝完來開方。 不料,第二天中午病人來說,曹大夫,昨晚我想了半夜,現在的中藥不吃了,目前在這個醫生跟前看了大概一個半月了。幾乎無效,僅僅安慰一些。你給我看吧,就按你說的來。下午我來取藥就行…… 沒有過多溝通,病人出門,本不想浪費病人藥材,無奈病人堅持,遂開方 六,中醫組方:經方,柴胡桂枝龍牡湯合李可大師“腎四味”化裁。 七,處方: 北柴胡12h、嫩桂枝15g、生龍骨24g、生牡蠣24g、黃芩12g、干姜15g、紅參9g、茯苓24g、半夏15g、大棗3枚、生白芍9g,枸杞子12g、炙菟絲子12g、炙仙靈脾12g、炙補骨脂12g,炙吳茱萸6g,黃連6g,肉桂6g后下,炮附子9g先煎,石菖蒲6g后下,郁金6g 六劑,水煎服,日一劑,日分三次飯后一小時左右溫服。觀效。 囑,勿登高,適當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多笑,發散一下注意力,不要總把思想放病本身上。忌辛辣刺激,寒涼生冷。 同服,舒肝健胃丸,一次6克一日三次。 本病屬于正氣不足,病久累心,情緒緊張。調理須借助心理排遣。病人表示認同。并說以前看醫生總說這虛那滯,很少讓我轉移注意力。今下決心好好配合治療。 藥盡,二診復訴:服藥期間,未發生不由自主身體晃動,走路偏移方向的感覺,無惡心,頭暈,胸悶胃脹好了很多,精氣神充足多了。沒有那種飯后總想解大便的意識了。前日已在家附近找了一個簡單的活。但是沒上架子。 我心里暗暗驚奇,不由得想到原西安市兒童醫院中醫科李宏超老師的話“經云,“腎者,胃之關也,《素問·水熱穴論》。”治療脾腎陽虛脾胃病,總配伍巴戟天,仙茅,仙靈脾,肉桂,此法和李可大師的“腎四味”極其相似。平時在治療脾胃病時,結合病人具體情況,隨證遣入。 又因輸液期間,突發反應,驚恐萬分,《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下行矣。”過度恐懼會使腎氣不固,氣泄于下,導致二便失禁、遺精、腰膝酸軟等一系列癥狀。 隨后以初診方為基礎。加減變化。患者兩周后即可上建筑工地登兩三米高架子做粉刷工作。脾胃系統癥狀基本穩定,有疑問隨時立即打電話咨詢,我有問必答。飲食結構調整的相當靠譜,情緒很穩定。共服兩月多,奔赴新疆某工地干活,毫無壓力,一年后回老家打電話告知,脾胃已全部安然,偶爾飲少量白酒,吃火鍋都沒問題。病告痊愈。多年來已成為好朋友關系。 八,中醫治療思路, 1. 從整體觀念出發,依據五臟生克關系: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各臟腑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患者雖主要表現為脾胃癥狀,但久病不愈,出現全身晃動、乏力等多系統癥狀,需綜合考慮整體的氣血陰陽及臟腑功能狀態。 2. 標本兼治,脾腎同調,:針對患者當下胃疼、胃脹等標實癥狀,以及脾腎陽虛、心膽氣虛的本虛問題,采取標本同治之法。在緩解胃部不適的同時,著重調理臟腑功能,補充正氣,以達到根治疾病的目的。 3. 身心同治,發散思維:患者因疾病困擾多年,心理負擔較重,情緒對病情的影響不容忽視。因此,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強調情志調攝和心理排遣,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九,中醫辨證分析 1. 癥狀歸納:患者胃疼、胃頂脹、納差反酸燒心六年,伴有乏力、全身不由自主搖動抖動感一年半,還有腰困疼、雙下肢沉重無力、小便次頻無力、時盜汗、多怕冷、“謀事”力不從心等表現。舌淡紅,苔薄膩黃,右脈沉細,左脈濡軟。 2. 辨證依據:從脾胃癥狀看,脾胃虛弱,運化失常,導致胃氣上逆,出現胃疼、胃脹、反酸、打嗝等癥狀。“久病窮極必腎”,脾腎陽虛,陽氣不能溫煦周身,故見乏力、腰困疼、雙下肢沉重無力、多怕冷;腎司二便,腎陽虛衰,膀胱氣化不利,出現小便次頻無力。患者膽小謹慎,又因輸液驚恐,導致心膽氣虛,心神不寧,出現全身不由自主晃動、心慌等癥狀 。舌淡紅、苔薄膩黃提示有脾虛濕蘊且有化熱之象,右脈沉細、左脈濡軟反映了脾腎不足、氣血虧虛。 十,用藥思路分析 1. 柴胡桂枝龍牡湯: - 和解少陽:方中柴胡、黃芩和解少陽,調暢氣機,解除半表半里之邪熱,疏泄肝膽,以緩解患者因情志不暢、氣機郁滯導致的不適,針對患者長期患病可能存在的肝郁,心神不定問題。 - 調和營衛:桂枝、白芍、生姜、大棗相伍,調和營衛,振奮陽氣,改善患者營衛不和的狀態,有助于緩解全身的不適癥狀,也能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 - 鎮驚安神:龍骨、牡蠣重鎮安神,針對患者心膽氣虛導致的全身晃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起到收斂心神的作用。 - 健脾和胃:人參、茯苓、半夏、大棗配合,健脾益氣,和胃降逆,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改善胃疼、胃脹、納差等脾胃癥狀。 2. 李可大師“腎四味”:枸杞子、炙菟絲子、炙仙靈脾、炙補骨脂,即“腎四味”,具有補腎填精、溫補腎陽的作用,針對患者脾腎陽虛之本,補充腎臟精氣,增強腎臟功能,以改善患者的乏力、腰困疼、下肢無力、“謀事”力不從心等腎虛癥狀。 3. 其他配伍藥物: - 干姜、炮附子:增強溫陽之力,助脾腎之陽恢復,改善患者怕冷、大便異常等陽虛癥狀。 - 黃連、肉桂:取交泰丸之意,交通心腎,既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和精神狀態,又可防止溫陽藥物過于溫熱,避免出現上火等不適。 - 炙吳茱萸:配伍黃連有吳茱萸湯方義,溫中止嘔,助陽止瀉,可緩解患者的胃疼、胃脹以及大便異常等癥狀。 - 石菖蒲、郁金: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疏肝行氣,輔助柴胡桂枝龍牡湯疏泄肝膽、收斂心神,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和情志問題。 4. 舒肝健胃丸:輔助主方,增強疏肝和胃、理氣止痛的作用,針對患者肝胃不和的情況,協同中藥湯劑更好地緩解胃部不適癥狀。 十一,治療總結 1. 治療效果顯著:通過運用柴胡桂枝龍牡湯合“腎四味”化裁的方劑治療,患者在短期內癥狀得到明顯改善,身體晃動、頭暈、惡心等癥狀消失,胃脹、胃疼等脾胃癥狀也大幅緩解,精氣神明顯提升,能夠恢復正常工作,最終疾病痊愈,飲食恢復正常,證明了治療方案的有效性。 2. 重視整體與根本:在治療過程中,打破常規僅從脾胃論治的思路,充分考慮到患者久病及腎、心膽氣虛的整體狀態,從脾、腎、心、膽多個臟腑入手,標本兼治,抓住疾病的根本原因進行治療,是取得良好療效的關鍵。 3. 身心同治轉移注意力的重要性:除藥物治療外,強調情志調攝和心理排遣對患者康復起到了積極作用。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轉移注意力,調整心態,有助于身體的恢復,體現了身心同治在疾病治療中的重要地位。 4. 隨證加減的靈活性:在治療過程中,以初診方為基礎,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隨證加減,靈活調整用藥,使治療方案更貼合患者的病情發展,保證了治療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近代著名學者章太炎:“中醫之成績,醫案最著”。醫案中記載了各種不同的真實病癥、病情變化和治療方法,學習者可以從中了解到不同疾病的特點、治療難點及應對方法,積累大量的臨床經驗。即使是一些疑難病癥或罕見病的醫案,也能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拓寬視野。文中方藥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如需調配,請咨詢專業醫師! 祝安,諸位! |
|
來自: look912fenny > 《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