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型人格者在人際交往中,常常前一秒還熱情滿滿,下一秒就充滿敵意。這種愛與恨的快速轉變,背后有著復雜原因。 ![]()
自我認知混亂 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難以清楚認識自己,內心常感到空虛。他們非常依賴別人的認可,當他人給予關愛時,就會把對方當成 “救命稻草”,滿心喜愛。但只要對方的行為稍有不合心意,比如一句話沒說對,就會觸發他們被拋棄的恐懼,瞬間從愛轉為恨。 不良成長經歷影響 許多邊緣型人格者童年經歷過情感忽視、虐待或家庭不穩定。小時候渴望父母的關心卻得不到,這種傷害讓他們既渴望愛,又害怕被傷害,對人充滿不信任。長大后,他們一邊急切地尋求愛,一邊又不斷驗證 “別人不可靠”,導致愛與恨頻繁轉換。 情緒調節能力差 邊緣型人格者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起伏大且快。有開心的事時,他們可能過度興奮;一旦有負面情緒,如憤怒、恐懼,就會被情緒支配,失去理智。比如和伴侶吵架,可能因為對方一句話就暴怒,忘記曾經的愛意。 非黑即白的認知模式 他們看問題非好即壞,人際關系也只有愛和恨。喜歡一個人時,對方就是完美的;一旦關系出現問題,就會徹底否定對方,完全忽略曾經的美好。這種極端的認知,讓他們無法理性處理關系中的矛盾,只能在愛與恨間反復橫跳。 了解這些原因,能讓我們更包容邊緣型人格者。對他們來說,通過心理治療、自我覺察和情緒管理訓練,改善自我認知和情緒調節能力,就能逐漸走出這種愛與恨的痛苦循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