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呼市之美食# 導語:敕勒川的晨霧裹著莜面香,大召寺的銅鈴驚起歸化城的炊煙。在這座草原與黃土地交織的塞外古城,一壺滾燙的咸奶茶正咕嘟著游牧民族的豪情,一屜晶瑩的燒麥蒸騰著走西口人的鄉愁。 呼和浩特,蒙語意為'青色之城'。南倚陰山,北接敕勒川,這里既是昭君出塞時回望中原的最后驛站,也是晉商駝隊跨越戈壁的始發地。且隨我撥開大青山下的晨霧,循著駝鈴古道里的煙火氣,細品這座'中國乳都'深藏的美食密碼。 一、燒麥——獨特的西北味道![]() '二兩燒麥憋死漢',老歸化人最懂這話的分量。不同于南方的糯米燒麥,青城燒麥薄如蟬翼的褶子皮在老師傅手里旋出二十四道菊花褶,裹著沙蔥羊肉餡兒上籠急火蒸制。咬破的瞬間,羊肉的鮮汁混著蔥香在齒間炸開。 二、手把肉——草原的粗獷吃法![]() 這道菜選用烏珠穆沁羔羊肋條,白水清煮至骨肉將離未離。食客需以手把肉,蒙古刀旋下肥瘦相間的肉條,蘸野韭花醬送入口中。肉香純粹得令人震撼,肥處如凝脂入口即化,瘦處纖維分明卻不柴。席間必配銀碗盛裝的烈酒,草原漢子的祝酒歌起時,連月光都沾了羊肉香。 三、咸奶茶——游牧民族的飲品![]() 這碗泛著油花的咸奶茶,初嘗者往往皺眉,細品方知其中奧妙:茶的澀化解奶的膩,鹽的咸勾出奶的甜,炒米在齒間爆開谷物香。牧民說這是'解膩的茶,抗寒的藥,待客的酒',三碗下肚,連呼出的白氣都帶著奶香。 四、烤羊排——載歌載舞的狂歡![]() 夜幕垂落大青山時,燒烤街的炭火便燒紅了半邊天。精選羊肋排用沙蔥、野花椒腌漬整日,上爐前刷層秘制醬料。羊油滴落激得火星四濺,待外皮焦脆如琥珀時迅速起爐。撕咬時能聽見'咔嚓'脆響,肥油混著孜然辣椒在舌尖爆裂,貼骨處的嫩肉還泛著粉紅。就著冰鎮大窯嘉賓汽水,這是青城夏夜最生猛的狂歡。 五、奶豆腐——敕勒川的云朵![]() 蒙古語稱'胡乳達'的奶豆腐,是草原最溫柔的饋贈。將發酵的牛奶文火熬煮,乳清濾去后凝成雪白奶塊,或晾曬成金黃奶干。生吃綿軟微酸似乳酪,火烤后外層焦脆內里拉絲,撒上白糖便是游牧民的甜點。 六、和林燉羊肉——黃土高原的饋贈![]() 南郊和林格爾的砂鍋燉羊肉,選用放養的山地羯羊,連骨帶肉斬塊,與紅蔥、干姜、花椒同入陶甕,炭火煨足四個時辰。揭蓋時肉香驚起梁間燕,湯色清亮卻滋味醇厚,羊肉酥爛到筷子稍碰即散。最妙是就著黃米炸糕食用。 七、羊雜碎——市井江湖的豪情![]() 羊肚、羊肝、羊肺經十二道清洗,配羊骨高湯熬煮。羊肚脆、羊肝綿、羊血嫩,澆勺飄著辣油的濃湯,撒把香菜蔥花。就著焙子掰塊蘸湯,喝到鼻尖冒汗時仰脖干盡碗底殘湯,打個帶著胡椒味的飽嗝,這才是青城百姓的早課。 八、呼市焙子——面食江湖的百變星君![]() 油旋焙子層層起酥,紅糖焙子甜香撲鼻,咸焙子嵌著晶亮的鹽粒。最絕屬剛出爐的牛舌焙子剖開,夾入熏雞蛋和醬牛肉,面香、肉香、蛋香在晨光里交織。清真面點鋪的師傅揉面時總哼著山西梆子,把走西口的故事都揉進了面里。 九、醬牛肉——百年老湯的傳承![]() 大南街的馬家醬肉鋪,那鍋老湯已沸騰了百余年。草原黃牛腱子肉先腌后醬,文火浸鹵六小時。肉塊切開時紋理如大理石,深褐醬色中透出瑪瑙光澤。冷吃勁道耐嚼,熱食酥軟入味,最妙是配著稀粥當夜宵,肉香混著米香,吃出歸化城商賈往來的舊時光。 十、黃米炸糕——塞北的甜蜜記憶![]() 臘月二十三的灶糖香里,總少不了這金黃圓胖的身影。武川黃米磨粉發酵,包入豇豆棗泥餡,入胡麻油炸至鼓脹。咬破脆殼的瞬間,糯嘰嘰的米團裹著滾燙的棗泥涌出,胡麻油的焦香與黃米的清甜在口腔共舞。 結語:呼和浩特的味道,是燒麥館的銅壺仍在咕嘟作響,是蒙古包的奶香到烤羊排的滋滋香味,是那一碗滾燙的咸奶茶,就著焙子聽段爬山調,這些美食讓青城的味道在舌尖烙成永恒。 你還吃過呼和浩特哪些美食?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