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磊 小知識第十三屆全國書法篆刻展覽揭幕之際,評審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草書單元入展作品中,明確借鑒王鐸筆法者占比達63%,較上屆增長17個百分點。這種趨同現象,折射出當代書壇對晚明書風的深度取法。 王鐸書風在現在來說,核心競爭力,在于其構建了完整的視覺表現體系。 從技術層面觀之,其“中鋒絞轉”筆法形成剛勁骨力,“漲墨塊面”營造空間張力,“軸線擺蕩”增強動態韻律。這幾點要素在展廳效應的現代,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第13屆國展評審專家指出:“在八尺巨幛的展示環境下,這種強視覺語言更易產生先聲奪人的效果”。也就是說,王鐸的這種技法表現,在展覽當中,視覺效果會更加的突出,也更加的抓住觀者的眼球。 本屆展覽依舊實施書體獨立評審制,評委群體中明清書風研究者占比達45%,客觀上形成審美偏好傾斜。一些入展作者通過研究發現,歷年獲獎作品,王鐸式章法布局的過稿率比傳統小草高3倍。 王鐸書風的流行推動了對傳統筆法的深度挖掘。其折釵股與屋漏痕的融合運用,激活了碑帖融合的新可能。 評審召集人特別肯定:部分作者在漲墨運用中融入漢簡筆意,實現古今對話的創造性轉化。 但局限性亦逐漸顯露。過度依賴形式構成,導致“五同現象”(同質筆法、同型章法、同類用紙、同源文本、同向取勢)在入展作品中蔓延。 所以說盡管王鐸書法作品入展是比較多的,但是篩選出來的也是比較多。作為中國書壇最頂尖的賽事之一,國展書風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