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張志遠先生臨證70年精華錄(455)《傷寒論》火逆證,包括燒針、艾灸、藥熏、熱熨、火烤,因驚恐而神識不安,甚則發狂,常投鎮靜、收斂,主要為龍骨、牡蠣,如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誤下“煩驚”,亦開該藥,如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總之,龍骨、牡蠣療心神不安,含有潛陽成分,被后世列為鎮肝熄風專用品,獲得鴛鴦、蝴蝶雙捷、雙飛的稱號。老朽派遣較多,且擴大啟用范圍,凡高血壓、神經性頭痛、眩暈、心悸、耳鳴、失眠、噩夢、腦脹、記憶減退、腸道滑脫、膽怯不愿見人,皆有用武之地。 1990年診一產業工人,怕大聲說話,夜間心悸,驚起呆坐,大呼小叫,似見《聊齋》所云鬼狐,全身出汗,諸同道按痰邪、瘀血、陽虛神不守舍調理,效果不一。委吾施治,當時搜索空腸也無良法,姑以大量龍、牡試之,處方茯神20克、桂枝20克、甘草15克、紫石英30克、龍骨50克、牡蠣50克,日飲一劑,分三次用。服后轉佳,惟恐懼癥狀仍然不減,乃將龍骨升至70克、牡蠣80克,繼續沒停,共三十帖則病消而安。量大起了重要作用。 小郎中按:本文中張老分享了龍骨、牡蠣針對的病機是虛陽外越和肝陽上亢之證,此兩味藥可以潛陽,可以鎮肝熄風。張老也把他使用這兩味藥治療的病證一一列出,供各位參考。治療以上病證小郎中有時也會選擇龍牡合用,但一定要對證使用,這個證就是肝陽上亢和虛陽外越。使用時注意一般都用生品,如果治療汗癥時,可選擇鍛制品。 龍骨在《名醫別錄》中的論述:療心腹煩滿,四肢痿枯,汗出,夜臥自驚,恚怒,伏氣在心下不得喘息,腸癰內疽,陰蝕,止汗,縮小便,溺血,養精神,定魂魄。安五藏。 牡蠣在《神農本草經》中的論述: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驚恚怒氣,除拘緩鼠瘺,女子帶下赤白。久服強骨節。在《名醫別錄》中的論述:除留熱在關節榮衛,虛熱去來不定,煩滿;止汗,心痛氣結,止渴,除老血。澀大小腸,止大小便,療泄精,喉痹,咳嗽,心脅下痞熱。 文中張老分享了一則醫案,這則醫案從癥狀特點看,診斷為陽虛神不守舍更為適合。心藏神,腎主恐,心腎陽氣不足則易擔驚受怕,易恐懼,心腎陽虛神氣浮越,易在夜間加重,神氣外浮,出現心悸,陽虛不能斂汗,易出現汗出偏多,汗后身冷的表現。張老針對此醫案選擇的治療方案是溫陽益氣,收斂陽氣。選擇的處方是桂甘龍牡湯加茯神和紫石英。桂甘龍牡湯的經典方證原文是: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此方針對的病機是心陽不足,虛陽外越。本案中加茯神起到降逆安神作用,加紫石英也起到重鎮安神的作用,此外紫石英還可補心氣、溫腎陽,暖下焦。 紫石英在《名醫別錄》中提到的功效:味辛,無毒。主治上氣心腹痛,寒熱、邪氣、結氣,補心氣不足,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癰腫,令人悅澤。生太山,采無時。在陶弘景《本草經集注》中提到:味甘、辛,溫,無毒。主治心腹咳逆邪氣,補不足;女子風寒在子宮,絕孕十年無子,治上氣心腹痛,寒熱邪氣結氣,補心氣不足,定驚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癰腫,令人悅澤。久服溫中,輕身延年。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醫生參考學習,患者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勿盲目試用,因自行試用產生的任何問題,本號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 飛雪初降已暮天 燭影搖紅憶殘年 春來人言無限好 吾愛書城不羨仙 志存高遠修仁術 勤勉篤行勵后學 ![]() 一襟明月,抱拙博覽古今書 兩袖清風,懸壺濟世百年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