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論詩·其三 清·趙翼 只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 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在日新月異的新媒體時代,這首古詩引起你怎樣的思考和聯想?請聯系生活實際,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參考標題: 1. 《莫隨人言逐浪去,且持己見探真章》 破盲從之迷霧,立獨立之真知 在信息爆炸的新媒體時代,人們每日接收的資訊量遠超以往。當熱點事件不斷刷屏,當網絡輿論洶涌澎湃,許多人不自覺地陷入“矮人看戲”的困境,失去獨立判斷的能力。清代趙翼“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的詩句,恰似一面鏡子,映照出當下部分人盲目從眾的現狀。唯有破盲從之迷霧,立獨立之真知,方能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不被裹挾。 破盲從之迷霧,立獨立之真知,需以理性為燈,照亮認知的前路。理性思考是獨立判斷的基石,唯有保持冷靜與客觀,才能穿透表象,洞悉本質。正如蘇軾在《石鐘山記》中所言:“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面對信息時代的種種“奇觀”,更需要我們以理性態度去審視。在“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事件中,網絡謠言如病毒般擴散,部分網友未經核實便跟風指責,致使當事人遭受巨大傷害。直至警方調查真相大白,這場鬧劇才得以收場。這警示我們,若被情緒左右,放棄理性思考,便會淪為謠言的傳播者,成為“隨人說短長”的“矮人”。唯有秉持理性,才能撥開迷霧,看清事實。 破盲從之迷霧,立獨立之真知,需以勇氣為劍,斬斷世俗的枷鎖。獨立思考不僅需要智慧,更需要突破從眾心理的勇氣。歷史長河中,不乏堅守自我、敢于質疑的勇者。哥白尼沖破“地心說”的桎梏,提出“日心說”,雖遭教會打壓,卻始終堅持真理;陳寅恪先生在學術研究中秉持“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動蕩年代依然堅守學術操守,不隨波逐流。這些先賢用行動證明,唯有敢于挑戰權威、不懼世俗眼光,才能擺脫盲從的束縛。在當下,當網絡暴力裹挾輿論,當“多數人意見”成為道德綁架的工具,更需要我們有勇氣發出不同聲音,堅守內心的判斷。 破盲從之迷霧,立獨立之真知,需以學識為舟,遨游真理的海洋。扎實的知識儲備是獨立思考的底氣,唯有博觀約取,才能厚積薄發。王陽明“格物致知”,在龍場驛的艱苦環境中不斷思考、積累,最終創立心學;錢學森沖破重重阻礙歸國,憑借深厚的學術造詣,帶領中國航天事業從零起步,走向輝煌。這些事例無不證明,學識越深厚,思考越有深度,判斷越有見地。在新媒體時代,碎片化閱讀容易讓人陷入“知識焦慮”,但真正的智慧源于系統性的學習與沉淀。唯有廣泛涉獵、深入鉆研,才能避免在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向,建立起獨立的認知體系。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在信息紛繁復雜的今天,盲從或許是最省力的選擇,但獨立思考才是抵達真理的必由之路。讓我們以理性為燈、以勇氣為劍、以學識為舟,破除盲從的迷霧,樹立獨立的真知,在時代浪潮中保持清醒,書寫屬于自己的思想篇章。 ID:zwxk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