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七喜。 今天股市大漲: 群里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直到有會員發了一張圖。 ![]() 有會員跟帖: 北京某老破小菜棚子豬肉9.9元/斤。 這張圖讓整個群里都繃不住了... 眾所周知: 通縮沒有大牛市。 全家就一條褲子,誰出門誰穿。 只有薅點算點的結構性擇時牛市。 結構性牛市的粗俗解釋就是: 總資金有限,存量博弈韭菜市。 即便如此,我也看好股市長遠未來。 因為要走出當前經濟困境: ①資產估值再膨脹。 價格漲不動時: 先漲估值也行。 現實推不動預期了, 預期拉動現實也行。 人民幣升值預期: 會加速外資流入嗎? 會帶來中國資產估值再膨脹嗎? ②居民消費再擴容。 從吃穿往行到游娛購。 吃穿住行是穩定的存量, 游娛購才是可重復的增量。 粗俗點說: 一個人在家里怎么消費呢? 當然是人到外地,拉屎都要花錢。 今年五一的消費數據: 國內出游人次3.2億人,同比增長15%,恢復到2019年(口罩前)的120%。 國內旅游收入1802億元,人均日消費114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23.86%。 消費欲望增長,但消費能力下降。 居民收入高了,消費能力就高了。 而一個人的消費是另一個人的收入: 消費能力高了,居民收入就高了。 這是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怎么提高居民收入呢? 財政要出手推一把嗎? ③提高人力資源的效率。 國內在資源礦藏是貧瘠的, 但是在人力資源上是豐富的。 隨著新舊動能轉換: 舊動能的人力資源也要轉換嗎? 這是個很得罪人的話題。 以金融行業為例: 過去20年我們擅長的東西, 在未來20年很明顯是不適用的。 而且我們的路徑依賴還限制了創新。 一名85后員工月薪3萬元, 一名00后員工月薪1萬元, 前者比后者的成本高了每年24萬元, 但是前者的產出真的就比后者高嗎? 金融能像醫生教師一樣越老越香嗎? 如果一家金融機構1000人, 每年節約出2.4億元來給實體讓利。 其經濟和社會價值是不是效率更高呢? 領導節前去上??疾欤粗险绽锶斯ぶ悄軋F隊那青春的面孔,我有點繃不住。 領導對此做了批示: 人工智能是...年輕人的事業。 ![]() ![]() 絕大多數金融機構都在靠債券相關業務賺錢。 如果現在繼續做多債券屬于立場不正確, 那么絕大多數金融機構都需要一場自我革命。 |
|
來自: 新用戶12603780 > 《政信三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