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的“安魂湯”,專治頑固失眠,痰飲消了,心神就能安了
【方名】安魂湯
【出處】張錫純先生所著的《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組成】龍眼肉、炒酸棗仁、生龍骨、生牡蠣、清半夏、茯苓、生赭石。
【功效】養(yǎng)心血、安精神、定魂魄、化痰飲。
【解析】張先生解析此方說:“痰飲停于心下,其人多驚悸不寐。蓋心,火也,痰飲,水也,水畏火刑,故驚悸至于不寐也。然痰飲停滯于心下者,多由思慮過度,其人心臟氣血恒因思慮而有所傷損。故方中用龍眼肉以補心血,酸棗仁以斂心氣,龍骨、牡蠣以安魂魄,半夏、茯苓以清痰飲,赭石以導引心陽下潛,使之歸藏于陰,以成瞌睡之功也。”
【主治】心中氣血虛損,兼心下停有痰飲,致驚悸不眠。現(xiàn)代可用于治療神經(jīng)衰弱,癔癥,神經(jīng)官能癥等病癥。
痰飲是水液運行障礙的產(chǎn)物,屬水,心屬火,水火不相容。
痰飲擾心,讓心神不得安寧,就會心煩、失眠、多夢。
而如今不少人都存在著心氣心血的損傷,一思慮過度更會加重心臟氣血的損耗。
這時候要從兩方面入手,首先要化痰濕,把擾亂心神的不安因素清理掉;
另外,打鐵還需自身硬,要補益心血,把心神保護起來,讓心神安寧。
【醫(yī)案】
患者,女,45歲,近幾月來工作繁忙緊張,時常加班至深夜,導致時常發(fā)作心悸、失眠。
刻診:心悸、失眠時常發(fā)作,伴有心煩、乏力、精力欠佳。舌尖紅,苔薄白,脈細數(shù)稍滑。
辨證:氣血虧虛,心神失養(yǎng),兼有痰飲。
開方:太子參、生龍骨、生牡蠣、龍眼肉、炒酸棗仁、清半夏、茯苓、丹參。
前后調(diào)理一個月,患者藥后睡眠安,心悸、乏力大減,精力改善,納食正常。上方又取7劑。藥后病愈。
方中龍眼肉補心血;
酸棗仁以收斂心氣;
太子參、丹參補心陰;
半夏、茯苓以化痰飲;
牡蠣、龍骨以安魂魄。
方中除養(yǎng)心血、安精神、定魂魄之藥外,又佐以化痰消飲之品,這是本方配伍的特點。
整個一通操作下來,心血足了,痰飲消了,心神安了,自然酣然入睡。
講到失眠,酸棗仁湯也是治療失眠的經(jīng)典方子,但是很多人用酸棗仁湯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還是忽略了痰水擾心的重要性。要結合自身的情況用藥。
生活當中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不良的情緒一方面會耗傷心血,另一方面會直接影響到肝,肝氣郁結進而導致氣機不順,氣不順了水液運行障礙,痰飲、水濕,甚至結節(jié)、增生、囊腫都來了。
心情好了,人體的氣機就四通八達,氣機順就少生痰濕,各種各樣的疾病自然也會遠離你。